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每個人都會有羈絆,都會有一個方式想要去解開那個心結。你不能說哪種方式是最好的,哪種方式是最差的。只有自己認為最有緣的才是最自然的。

塔爾寺,藏傳佛教的名寺,與甘肅拉卜楞寺,西藏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並稱為“格魯派”六大寺。塔爾寺山勢雄偉,風景秀麗,建築風格很有特色,歷史文化悠久。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塔爾寺是先有樹,後有塔,最後才有寺,相傳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誕生之時,母親番薩阿切在鉸斷臍帶時,滴了三滴血,後來此地便長出一株菩提樹。後來宗喀巴大師移居西藏,其母親常常想念兒子,宗喀巴大師考慮自己修行未成,又教務纏身,便修書一封,告訴其母在菩提樹旁修建一座佛塔,見塔如見人。後人為護塔護樹,又修建了一座大金瓦殿。這既是塔爾寺先有塔後有寺的緣由,也是該樹主幹包於銀塔內的緣由。 如今,眾多黃教信徒仍不惜長途跋涉,來此朝拜,以示虔誠。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塔爾寺廣場,就是八座如來寶塔矗立的地方。如來寶塔又稱為“善逝八塔”。仔細觀察這八座塔造型各不相同,雕刻的圖案花紋亦不相同,是因為它們是為了紀念和讚頌釋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造。八座塔分別代表著八大功德之一,自東向西為蓮聚塔(紀念釋迦牟尼降生時行走七步,步步開一朵蓮花);菩提塔(紀念釋迦牟尼修行成正覺);四諦塔(紀念釋迦牟尼初轉四諦法輪);神變塔(紀念釋迦牟尼降伏外道時的種種奇蹟);降凡塔(紀念釋迦牟尼從天堂返回人間);息諍塔(紀念釋迦牟尼勸息諸比丘的爭端);勝利塔(紀念釋迦牟尼戰勝一切魔鬼);涅槃塔(紀念釋迦牟尼入涅槃,不生不滅)。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公元1379年,香薩阿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蓮聚塔”。此後一百八十年中,此塔雖多次改建維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直到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側倡建靜房一座修禪。17年後的公元1577年,復於塔之南側建造彌勒殿。至此,塔爾寺形成了最初的規模。因其先有塔後有寺故稱塔爾寺。

塔爾寺依山傍塬,分佈於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寺內殿宇錯落有致,金碧輝煌,氣勢恢弘。建築形式總體上涵蓋了漢族宮殿式以及藏族平頂式的風格,獨特的是,塔爾寺的建築形式囊括了漢式三簷歇山式與藏族簷下巧砌鞭麻牆、中鑲時輪金剛梵文咒和銅鏡、底層鑲磚等,多重形式、風格組合在一起造就了這裡舉世無雙的漢藏藝術相融合的建築群。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寺院裡有一座典型的二層藏式建築,跨過佛的肩膀進入其中方知別有洞天。此殿為塔爾寺的大經堂,為寺院喇嘛集中誦經的地方,堂內設有佛團墊,可供千餘喇嘛集體打座誦經。不說其近兩千平凡米的建築面積,但是殿內的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就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

塔爾寺的著名不僅僅是上乘的佛法和恢弘的建築,更有藝術上的“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繡”。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酥油花得由來是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創建了雍仲本教後改變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變了殺生祭神等等,而採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種綵線花盤的形式來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殺生祭祀的動物,減少了殺戮。由此,酥油花便有了最初的起源。

塔爾寺的酥油花相傳為宗喀巴大師首次在拉薩大昭寺發起祈願大法會時,組織製作了大型立體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於佛前。此後,酥油花傳入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在此相沿成習。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每年都將由“上花院”和“下花院”兩個專門製作酥油花的機構負責完成。其規模的巨大、人物造型的細緻、故事情節的豐富都是空前絕後的。

遵從佛教壁畫中"異時同地"的表現手法,在一個有限的時空內表述著不同的故事。整體色彩豔麗非凡、結構完整、內容豐富,著實是一門不可多得的佛教藝術。作為禮佛、敬佛的的法器,它不需點燃也可獲得如酥油燈般的福德。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壁畫為我國宗教傳統藝術之一,塔爾寺的壁畫則是我國佛教繪畫藝術的寶庫之一。於寺內的殿堂、瞻廊、迴廊、前廊等處繪有不同內容不同大小的壁畫近千餘幅。其內容和人物大都取材於佛經故事和密宗經典,與漢畫不同,具有濃郁的印藏風味。塔爾寺的壁畫之所以被稱為一絕是因其顏料採用石制礦物染料,色澤絢麗,經久不變,人物性格以冷暖調區分。和善安詳者以暖色調色彩繪製,凶煞猙獰者以冷色調繪製。於壁畫前靜賞片刻,你會為其鮮明的神佛鬼魔性格所驚歎,你會為其豐富多彩的故事內容所驚歎,你會為其明豔絢麗的色彩所驚歎。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堆繡本屬唐卡的一種,因其將綢緞布料事前剪裁成所需的大小佛像及周圍點綴的圖案,然後再用羊毛或棉花之類填充起來,再利用粘貼、堆砌的手法繡於幔布之上,形成了具有色彩紛呈、栩栩如生、立體浮雕等視覺感受的獨特唐卡。也正因為它獨特的手工藝,使得堆繡成為了塔爾寺絕無僅有的“三絕”之一。懸掛於大經堂中的“十八羅漢”最具代表性,只是這門技藝如今已近乎失傳,實在令人心痛惋惜。

人啊,總是想著把一切都看透,卻不曾想帶著看透一切的初心是無法看透一切的。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緣啊,無始無終,無生無滅緣,無起無落,無聚無散,有時卻又只是預謀邂逅罷了,而這良苦用心的預謀誰又能說他不是緣呢?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

每一個到來這裡的遊人信眾想必都有著一份虔誠的心,胸懷著善念和大愛,於世界各方匯聚此地,這些善也就都匯聚於此。這裡成為一方寶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晨光漫漫著映煙靄彌散。禪香沁鼻而後梵音繞耳,或許是一場來世故命的緣起緣落,於今生此刻,註定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