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成效如何?


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成效如何?

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成效如何?

01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成效如何?

正像大家所說的護理工作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的健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廣大護士應該說他們是肩負著救治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的專業職責。剛才我特別欣賞高力先生所說的,我們的護士工作在臨床一線,工作在人民群眾健康維護和生命救治的第一線,他們在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健康、挽救生命以及在人的生老病死的全過程都發揮著專業的作用。這個專業的作用,一方面是要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的健康;另一方面是減輕患者的痛苦,應當講護士的工作和每個人的健康都分不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護理工作的健康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2008年頒佈實施《護士條例》,從護士權益的維護到護士隊伍建設,應該說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從2005年我們連續頒佈實施了三個五年規劃,通過這三個五年規劃的實施,在護士隊伍建設以及提高護士的能力水平和促進護理工作更貼近社會、貼近臨床、貼近患者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護理工作的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一是護士隊伍不斷壯大。2019年底全國護士總數達到445萬,比2018年增長35萬,每千人口的護士達到了3,也是近幾年護士隊伍數量增長最快的階段。在護士數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加大了對護士的培訓。二是護士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也在不斷提升。大家可以看到在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特別是重症的救治工作當中,這支強有力的專業的護士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大家對ICU這個詞一點不陌生了,ICU的英文就是Intensive Care Unit,叫重症加強護理,重症監護的單元,足以說明在重症救治的工作當中,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病人各種有創的操作維護、管路護理等各方面以及與醫生的配合,都對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三是護理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拓展,特別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護理、居家護理以及安寧療護,包括現在母嬰護理等各方面都離不開護士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此外,護理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也在日益提升,特別是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在護士的培養以及專業技術,包括一些標準、規範的交流過程中也在互相促進,大家不僅通過交流共同進步,也分享著世界各國的護理經驗。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共同努力下,護理事業健康發展的態勢也為人民群眾福祉帶來了很多的貢獻。


下一步我們要從幾個方面進一步促進護理事業的健康發展。第一,要加強護士隊伍建設,貫徹實施好護士條例,維護好護士的權益,為他們營造更好的職業環境,讓他們的權益得到更好的維護,讓他們的職業安全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關心關愛一線護士,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心無旁鶩地為人民群眾做出專業的貢獻。第二,要加大護士的培養。護士職業生涯的一生都離不開培訓,從職前教育、畢業後教育到各專業的專門培訓,通過培訓和教育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這是我們提高這支隊伍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支撐。第三,對接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讓護士的工作既能夠“頂天”在技術上不斷提升,更能夠“立地”,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在哪裡,哪裡就有護士的身影,在內涵和外延上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第四,加大對護士的宣傳。護士的工作是平凡的,更是神聖的,他們平凡的工作是在挽救每一個不平凡的生命,我也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宣傳好護理工作當中每一個敬佑生命的閃亮點,讓全社會都能夠理解、愛護、支持這支隊伍。


02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百萬,徹底戰勝疫情還需採取哪些措施?

看到這樣的致死率和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能夠想到的就是新冠肺炎對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多麼大的影響,數字依然在增長,而且很明顯尚未到達頂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說真正已經戰勝了這場疫情呢?那是要等到有了有效的疫苗給人群接種、或者說人們通過暴露於病毒之後形成了足夠廣泛的人群免疫時,才能說我們真正地戰勝了疫情。在此之前,我們說經典傳統的方法已經得到了經驗和實踐的證明。我們需要對風險進行評估,上至國家層面下至個體層面的風險評估。要實現這種風險評估那就需要做“檢測、檢測、檢測”,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之前所強調的。要實現這一點除了做評估之後,各個社區也要能夠了解在社區層面在群體層面到底有多少傳播依然在發生。在中國我們剛才聽到了疫情最新通報數據,在社區和群體層面已經鮮有傳播,現在主要是輸入病例的影響,所以除了剛才強調的檢測之外,另一點就是要清楚的瞭解有多少傳播,包括散發病例、聚集病例等。可用的方法包括公眾採取警惕和預防的措施,個人防護的進一步提升,手部清潔勤洗手、呼吸道禮儀,這是很多國家都已經在採取的,包括中國也已經採取的公眾口罩的使用,儘管口罩的使用尚在專家委員會的評估中,但是很多國家都用這種方法來保證個人的呼吸清潔。這些主要方法依然是強調手部清潔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勤洗手、防止用髒手觸碰眼鼻口。


從政府的層面上就是要積極地做病例搜尋工作以及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工作,像中國這樣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還有集中隔離的措施。再更高的層級上,就是政府採取的一些減少或禁止公眾聚集性的活動以及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還有其他的兩項工具是中國曾經使用過的,其他國家也在積極地使用,一個是數字醫療,用於物流等方面來保證醫療物資的供應,用於風險評估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另一個是大家的態度,也就是團結合作的態度,採取整齊的一種集體的方法來保障全社區、全人群以及全政府、全社會的努力。


再回到我之前所強調的重點,全球都在努力尋找有效的疫苗和藥物,這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學術界、研究機構和私營部門所共同關注的熱點。國家在應對過程中展現了團結,世界在研究藥物、疫苗開發過程也同樣需要。只有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才能夠使優秀的科學家們聚集在一起,以便更快的尋找到有效的疫苗和藥物。

03如何做好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複診複查?

我們強調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全流程管理。這個疾病我們還在逐步認識之中,包括患者治癒達到出院標準以後的轉歸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在第七版診療方案中,明確規範了患者出院後的管理,包括:定點醫院要在出院前將患者病歷資料提供給出院後的隨訪觀察醫療機構;同時,更強調患者出院後要進行居家自我隔離觀察,在這個過程中要戴好口罩,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單獨居住,避免和家人密切接觸,做這些的目的是降低出院後可能造成進一步傳播的風險。同時,出院後還強調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因為這樣的病人有時候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導致其他的感染,或者發生病情變化。


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還發布了一系列關於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康復、隨訪管理的文件,進一步細化管理的要求。其中強調除了居家隔離要每日測量體溫等外,出院後第2-4周還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隨訪。複查實驗室指標,包括生化、血常規等,還包括複查病原學檢測。除此之外,還要觀察出院患者的肺功能、肺部CT影像學變化。因為從病理上看,有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有肺的纖維化,因此,出院後患者肺功能是不是能夠很快的好轉,肺纖維化是不是持續存在,這都是我們需要觀察和研究的。如果有相關的數據結果,後期需要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出院患者的管理,包括康復管理仍然不能放鬆,要密切監測和隨訪,保證這些患者不會出現病情變化,有病情變化能夠及時得到救治。


最近大家提到所謂的“復陽”的問題,我們也是強調對出院病人要進行相應的管理,避免造成傳播的風險。綜合來看,治癒出院後的患者還是在我們的觀察和管理視野之內,也希望各地的醫療機構能夠把這部分患者真正地管理起來,做好跟蹤隨訪工作。

04援鄂醫療隊裡年輕護士、女護士佔多少?發揮了什麼作用?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發生之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全國各地和軍隊系統派出了最強的醫療力量。在湖北援鄂醫療隊員達到4.26萬,其中護士2.86萬名,佔了近70%。從年齡來看,80後、90後佔護士總數的90%,其中90後護士佔比達到40%。可以說這些年輕護士他們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也為我們青年人樹立了楷模。


在護士當中,從性別來看,女性護士有2.53萬名,佔援鄂護士總數的近九成,可以說年輕女性在這次疫情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專業來看,主要包括重症、呼吸、感染、CRRT等專業,這些護士也在一線發揮了重要的專業職責。在方艙醫院的輕症護理方面,她們要嚴密觀察病情,特別是要防止向重症的轉化,隔離治療的病人有一些恐懼,一些焦慮,我們護士給病人心理支持,舒緩壓力,讓病人心情愉悅地接受治療。所以說我們對於病人的護理是身心的整體護理。在重症方面更是如此,重症病人不僅治療任務很重,護理的負擔也很重,很多病人不能自理,他們戴著的機器、管路又為基礎護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難度,機械通氣的患者還要通過俯臥位通氣來提高氧合,也增加了護理的負荷,同時,護士也給重症患者特別渴望的心理支持、溝通,讓他們能夠體會到一種愛的力量。其實在戰勝疾病過程當中,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更應該給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所以說護士在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當中,為提高患者的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付出了很多專業的努力。

05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積累了哪些護理經驗?

應該說中國護士在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展示了我們過硬的專業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有很強的責任和擔當意識,也得到黨、政府和人民對我們的肯定,以及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些護理經驗,並積極向國際護理同仁分享。比如在重症患者的密切觀察和整體護理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了醫療與護理的協調作用,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在總結湖北省重症患者臨床護理經驗的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護理規範》,《規範》明確了新冠肺炎重症病區的設置、人力資源的管理,還有病情監測和護理相關措施等內容,從而實現了護理工作與醫療工作的密切配合,特別是重視患者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以及心理護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型突發傳染病,從最初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到後來形成科學、規範的護理標準,護理經驗的總結顯得特別重要。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護理團隊在精心救治患者的過程中,也積極總結經驗,制定了一系列的護理相關操作標準,比如說制定了《新冠肺炎患者轉入及轉出重症監護病房護理標準操作流程(SOP)》,這對保障患者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進一步完善醫療隊員集中駐地的管理辦法,保證了隊員的安全。我們也積極撰寫並出版了《實用新冠肺炎的護理手冊》,同時我們和國家醫療隊的一些護理專家共同制定了《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整體護理專家共識》,應該說這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護理指引不僅得到了國內護理同行的關注,對規範新冠肺炎病人的護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為全球新冠肺炎的護理工作提供了經驗分享與支持。國際護士會(ICN)也召開了新冠肺炎護理網絡研討會,全球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護理學會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我也非常有幸受到邀請並在會議上介紹了中國護理的相關經驗和疫情的相關情況,特別是在危重症患者護理、人員管理、專業培訓、“零感染”預防策略方面分享了中國的臨床護理經驗和管理經驗,為各國的防疫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鑑。

06未來將如何做好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截至4月6日24時,武漢的重症患者已經從最高峰的9000多例下降到181例,取得了救治工作的顯著成效。但是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還是面臨著比較大的困難,困難主要集中在:一是老年患者多,二是基礎疾病重,三是病情遷延而且病情變化快,所以給救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中我們採取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進一步落實“四集中”。將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的醫院,通過高水平的醫護團隊加強對患者的救治工作,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救治,這是第一點。二是加強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特別是針對基礎疾病比較重,合併兩種以上基礎疾病的患者,必須把基礎病的治療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器官支持和治療結合在一起,發揮多學科團隊專家的作用。三是要特別加強護理工作。重症護理,特別是針對老齡患者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包括對病情的密切觀察,各種治療手段的應用,如:氣道護理、管路護理、俯臥位通氣,血濾等,都需要加強護理力量。四是把原來的專家巡診制度變為專家駐點指導,進一步提供專家力量支持,形成“一人一策”的個體化救治,提升救治水平。五是建立疑難會診制度和病例討論制度,通過大家不斷討論,提出建議,不斷優化診療方案。總而言之,就是要千方百計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健康中國

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和護士隊伍建設成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