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埃利希·弗洛姆說過這樣一句話:

“母愛的真正體現似乎並不在於母親對出生嬰兒的愛,而是在於以後成長中對孩子的愛。”

事實的確如此,父母不僅給孩子生命,還為孩子的成長操勞了大半輩子,哪怕老了,還要幫忙照顧孩子的孩子。然而,這些辛苦的付出和濃濃的愛意在孩子們的眼中卻成了理所當然,頗讓人寒心。

同事麗麗很喜歡小孩,結婚後育有一對兒女。她對非常疼愛孩子,對他們的照顧無微不至,每天下班回家就圍著孩子轉,忙個不停,給孩子做好吃的,陪孩子玩耍……

她坦言道,回家簡直比上班還累人。我想她如此疼愛孩子,想必孩子們也很愛她。可是有天麗麗悄悄和我訴苦,說她覺得心裡怪難受的,她原本以為她對孩子那麼用心,孩子們一定能感受到他濃濃的愛意,可是她最近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原來老大上三年級了,前段時間老師佈置的一篇作文,讓寫《我的媽媽》,麗麗前兩天整理孩子的房間時看到了這篇作文。作文裡寫道:我的媽媽很喜歡嘮叨,每天一回到家,就要不停地說話,總是拉著我問這問那,有時候好煩。

我的媽媽記性不好,一件事總是要來來回回說很多遍,可能是怕我和她一樣記不住吧,可是我很想告訴她我記性好著呢!我的媽媽還喜歡偷懶,有時候妹妹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她總是會差我去收拾,我心裡可不情願了,這明明不是我弄的,為什麼要我做呢,媽媽真不講道理。

在作文中,孩子稚嫩的語言讓人啼笑皆非,可是卻能感受到滿滿都是孩子對母親的吐槽,麗麗對孩子這麼上心,也難怪她看了會難受。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們比比皆是,他們對父母的付出視若無睹,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是麗麗給予孩子的愛太多,孩子沐浴著這樣濃厚的愛成長,過於習慣了,所以對麗麗的噓寒問暖感到不解甚至厭煩。他也把麗麗為他和妹妹所做的一切都認為是母親應該做的,所以當麗麗忙時要求他照顧妹妹他覺得媽媽“偷懶”。

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愛子有度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度的,過親密、過疏遠都不利於關係的發展。親子之間的關係亦是如此,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可即使再愛,家長也要掌握好愛孩子的“度”。

俗話說的好,一碗米飯養個恩人,一斗米飯養個仇人滴水之恩,人能湧泉相報,那麼湧泉之恩呢?在受者眼中,湧泉之恩則會變異,變成了理所當然,倘若有一日恩澤停了,泉水斷了,反而還會指責為什麼?

著名影星孫儷曾經資助過一個貧困孩子讀書,然而這個孩子考上大學之後,並沒有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和好心人的幫助,而是走向了墮落,他不但沒有對孫儷的資助有感恩之心,還把她當做提款機,不斷索要金錢,並抱怨孫儷太小氣。

受人相助,卻不心懷感恩,反而認為理所當然甚至反咬人家一口,出去這個孩子本身的問題,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凡事都要有度,給予也是一樣。如果愛來的太容易,太充沛,孩子不僅不覺得愛溫暖偉大,反而因得到的太容易而不珍惜。在經濟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邊際效益。

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邊際效益

“邊際效益”是一個經濟學名詞,我們簡單的舉個例子來理解一下。你肚子很餓,看到路邊有煎餅攤,於是一下子買了三個。由於剛開始很餓,所以第一個煎餅下肚感覺很棒,又好吃又解餓,但第三個煎餅也許吃幾口就吃不下去了,因為你已經飽了。

所以儘管三個煎餅價格一樣,但對你而言,第一個煎餅的價值要大於第三個,因為在同樣的價值下他為你解決的問題更多,直接解決了你的飢餓,後面兩個作用則沒有第一個那麼強。

孩子對父母的愛的反應也如邊際效益一樣,總是遞減的。假如你看見孩子學習辛苦,你為了讓孩子節省時間放鬆心情,特地給他切了個果盤,把皮削好,把每一粒西瓜子都剔除,送到他面前,他會感動不已。

可是若日日如此,他便不再感動,而是習以為常,若是有一天給了他沒剔籽的西瓜,沒剝皮的水果,他反而要問你為什麼?

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如何把握為孩子付出的度?

1、 不必事事都為孩子考慮,也要適當的讓孩子為你考慮

我記得以前讀過一個文章,是關於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文章的主人公是個女孩兒,她說她小的時候家裡吃魚,媽媽總是吃魚頭,她吃魚肉,所以她一直覺得媽媽喜歡吃魚頭。她長大之後,特意為媽媽做了一整盤魚頭,希望媽媽可以一次吃過癮。

媽媽笑著不說話。後來等她做了媽媽,她和女兒一起吃魚,把肉夾給了自己的女兒,魚頭則夾到自己碗裡。女兒說:“原來媽媽愛吃魚頭呀”女孩這才明白,為什麼媽媽會愛吃魚頭了。

這篇文章用一個很平淡的故事展示了母愛的平凡與偉大,很感人,卻也很遺憾。母親對孩子的愛時隔這麼多年,直到作者也為人母,才理解母親的心,多少有點令人唏噓。

孩子從小沐浴著愛長大,為什麼不能讓他們當時就感受到被愛呢?為什麼要讓回應遲到那麼多年呢?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時也要讓孩子為自己考慮,讓他們學會去關愛他人。

吃東西前問問長輩吃不吃,有東西也同他人一起分享……這不但是一種禮貌,也是教孩子如何愛別人。

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2、 不用事事都讓著孩子,讓孩子正確的認識你和他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為了保護和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會頻頻示弱。比如和孩子玩個遊戲,故意輸給孩子,以此告訴孩子他很聰明,或者掰手腕故意不用力,告訴孩子他很強大……

適當的鼓勵讓孩子自信,可若是過了頭卻會適得其反,孩子會在這種假象之下迷失自我,以為自己真的強大至此。

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大自負,目中無人,或者可能讓孩子變得“輸不起”,因為他們並不認識真實的自己,一直生活在虛假的意向中。

家長不必事事相讓,自信固然重要,但是,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更加重要。

在孩子面前,為什麼你的付出“理所當然”?邊際效益告訴你答案

儘管父母之愛不求回報,但也絕不能讓孩子認為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是為了讓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