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喜欢看侦探推理小说,但我发现最近几年大家都偏爱日本推理小说较多。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部经典是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塑造的大侦探波洛与福尔摩斯齐名。

国内书迷会把她亲切地成为阿婆,《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经典“本格推理”派的代表者,阿加莎最拿手的便是构建这种“密室逃脱”+“孤岛杀人”的谜题:

凶手就在我们中间,无法从外界获得警方或科研支援,唯一线索是一块女士手帕、一根烟斗、一块破碎停止的怀表,以及所有嫌疑人真假难辨的证词。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阿加莎·克里斯

阿婆的原著小说也长期霸占畅销书排行榜。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电影剧照

《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 1934 年出版的推理小说,到现在已经畅销 83 年了。

大部分推理小说都是一次性消费,读者执着于在书页间寻找蛛丝马迹推断凶手,知道了结局就不会看第二遍。

如果有人在书的第一页上圈个人名写上【这是凶手】,这本书基本就废了。

但这条定律对 83 岁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根本不起作用,书一直卖得不错。

美国、英国、日本的导演们,还在大众完全知道故事情节和结局的情况下,把这个侦探故事翻拍了一遍又一遍。

《东方快车谋杀案》实在是太过经典

《东方快车谋杀案》,创作灵感源于两个真实事件:

1:1929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己搭乘的东方快车因为暴风雪困在土耳其境内达六天之久;

2:著名的飞行员查尔斯和他的作家妻子安妮。他们的长子查尔斯林白三世遭绑匪绑架并撕票,这直接启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2017版波洛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宗密闭空间里谋杀案,开往欧洲的东方快车,各有来头且性格各异的乘客,死者虽遭所有人厌恶,却没有一个人握有杀人动机。

最后当然水落石出,但是与破案过程一样出乎意料的,是对作案人更出乎意料的处理。

谋杀案发生了,涉案的每一个人都有动机,也有作案的可能性,这使案情显得扑朔迷离,如误入迷宫。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1974版

读者跟着波洛的视角去搜寻证物,与每一个人谈话,享受着推理的乐趣。

谜底揭晓时,凶手的身份和作案手法往往会令你大吃一惊,回过头来细细思索,却发现前文某处早已埋下伏笔。

结局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让人不得不赞叹阿婆对于复杂的情节布局的掌控能力。


这部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一直跟着作者的思路在想,在推理。

当作者将车厢平面图和乘客分布图列出来时,你还在绞尽脑汁的想谁可能是凶手是,作者给你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东方快车谋杀案》,即使知道结局,仍值得一读再读

2017版人物

阿加莎·克里斯蒂不仅仅是“谋杀大师”,也是参透人性的高手。

书中可见,阿婆身为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温和,还有善于刻画细节,读起来行云流水,毫不费劲。

我觉得阿婆的作品没有很明显适读的年龄界限,因为她鲜少描写暴力,血腥。

在她的作品中,人的原罪与欲望无处躲藏,正义也从不会缺席。

深深的悲凉中透出人性关怀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她的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


我以为阿加莎的作品还是比较著名的,但是在看同名电影的时候,仍会听到一些小年轻的对话,他们对阿加莎的作品还是不太了解,他们可能更了解福尔摩斯、柯南和金田一吧。

所以以上,这就是我推荐的理由。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点赞、留言。

欢迎关注,探讨,我们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