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徵去世後,為什麼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墓碑給推倒了呢?


在歷史上魏徵和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是敢於直諫的忠臣,另一個是善於納諫的帝王,兩人之間的關係傳為千古佳話,為歷代君臣之典範。在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傷心欲絕,為他廢5天。然而,不久之後,唐太宗李世民的態度又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命人直接把魏徵的墓碑都給推倒了。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竟然將魏徵的墓碑都給推到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歷史真相。

在魏徵去世後,為什麼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墓碑給推倒了呢?

歷史上的魏徵就是一個純臣,對事不對人,不論他跟著誰他都盡心盡力輔佐。在隋末那個亂世,他先是輔佐瓦崗寨的李密,後又輔佐王世充、竇建德、李建成,他對每一個人都是盡心輔佐,在他眼裡亂世沒有所謂的正義與否,做點實事才是能道理。特別是他在輔佐太子李建成的時候,早就看出了李世民的野心,勸李建成早做安排。然而,李建成優柔寡斷,被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先下手為強,成為刀下亡魂。

在魏徵去世後,為什麼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墓碑給推倒了呢?

玄武門之變後,魏徵作為太子黨的成員被捕,李世民早已經知道魏徵勸李建成收拾自己之事,就質問魏徵:"為何要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關係?"魏徵毫不畏懼地回答說:"如果李建成早聽了他的話,就沒有了今天的禍事。"李世民看魏徵直言不諱,有遠見,是個人才,不僅赦免了魏徵,還讓魏徵輔佐自己。李世民此舉除了愛才,顯示自己大度之外,他主要還是為了籠絡人心,安撫大臣,標榜自己是個好皇帝,極力作秀,以掩蓋自己玄武門之變,殺兄弟,逼父親退位的黑歷史。

在魏徵去世後,為什麼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墓碑給推倒了呢?

接下來,出乎李世民的意料,本以為魏徵會夾著尾巴做人,誰知道這個二愣子,一天天像一個聖鬥士一樣,各種勸諫自己,這不要做,那不要做,有哪一個人喜歡有一個人時刻等著自己的呢?但唐太宗李世民沒有辦法,誰讓他自己要給自己設了一個明君的人設,演戲就要演全套,自己釀下的惡果就要自己吞下。後來,李世民也就真的在明君的人設上一發不可收拾,還習慣了魏徵這個直言不諱的二愣子,沒有他生活就失去了樂趣。於是乎,兩人相處融洽,相互成就了各自的名聲。

公元643年,陪伴了李世民17年的魏徵因病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傷心欲絕,為此廢朝5天。在魏徵下葬的時候,李世民下詔讓文武百官出城相送,並親自刻書碑文。李世民還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三。隨後,更是要將自己的公主嫁給魏徵的兒子。但是,不久之後,李世民卻下令將魏徵的墓碑推到,甚至還有毀墳。那麼,李世民為何有如此大的變化,難道是李世民瘋了嗎?

在魏徵去世後,為什麼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墓碑給推倒了呢?

實際上,並非是李世民瘋了,而是他懷疑魏徵一直都在欺騙自己,他自己被魏徵愚弄了。事情的起因是侯君集與太子李承乾意圖謀反,事情敗落,而太子黨的一派的核心人物侯君集以及太子李承乾的老師杜正倫都是當年魏徵舉薦的,魏徵說他們有宰相之才。因此,唐太宗李世民認為魏徵跟反賊侯君集是一黨的,自己一直被他愚弄,感覺自己被欺了。李世民怒不可止,一怒之下,就下令將魏徵的墓碑給推到了,還將公主與魏徵長子的婚約也取消了。伴君如伴虎,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在魏徵去世後,為什麼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墓碑給推倒了呢?

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損兵折將,為沒有滅掉高句麗而後悔。他這時候,又想起了魏徵這個二愣子的好處了,認為如果魏徵在的話,就會勸諫自己,不會有今天的損失了。於是乎,他下令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並且重現為魏徵修了墓碑。就此,繼續他們二人君臣之間和諧相處的千古佳話。伴君如伴虎,在朝堂上,人人皆為棋子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