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宋仁宗庆历新政失败之原因

<code>导言:“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code>

在北宋的历史上有过2次比较著名的改革运动,一次是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庆历新政”,还有一次就是王安石变法。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推行的庆历新政,其目的在于挽救面临衰亡的北宋王朝。这场变法运动,虽然为时很短,却为后人留下了有益的启示,在北宋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盛治中藏危局

自从宋朝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就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经济文化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历史上也称这个时期为“仁宗盛治”。然而这个盛世时代也并不太平,外部有辽和西夏威胁,内部官僚庞大,百姓生活艰难,整个社会危局已现。

探析宋仁宗庆历新政失败之原因

北宋时局图

宋仁宗也并非昏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并没有坐以待毙,力图化解危局。庆历三年,宰相吕夷简病退,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等人,让他们主持朝政,希望“兴致太平”。当年九月,范仲淹呈上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这也是他推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从而拉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

盛治中谏危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流传至今激励志士仁人的千古名句,也凸显了范仲淹这位伟大政治家对百姓疾苦的强烈责任意识。但这时候范仲淹的主要工作可不是撰写诗文,而是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中了。在向宋仁宗呈上的那份奏折中,范仲淹说出了那句名言:“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探析宋仁宗庆历新政失败之原因

范仲淹像

范仲淹的这份奏折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准确分析了当时北宋十个方面的严重弊端,也是圣贤臣子向皇帝发出的盛世危言。宋仁宗阅后深受震动,并要求他提出一个改革的方案,范仲淹又呈上《再进前所陈十事》的奏议,明确提出了自己十项改革措施:

<code>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code>

这十味“药方”可谓对症下药,意在整饬吏治、厉行法治、富国强兵,最终被宋仁宗所接受,除第七条军事建议外,其余九条均以诏书下发执行,这便是所谓的“庆历新政”,然而实行仅仅一年四个月,就在官员阶层一片反对声中无疾而终。

新政必败之因

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很多人都会认为范仲淹这批改革派遭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但深层次的问题,可不止这一个,下面详细阐述之:

1.仁宗皇帝力主改革的心志不定。纵观古代历次变法改革成功者,都是君臣一心、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才能取得成果。比如战国时秦孝公和商鞅变法,有整个皇族和大部分官员阶层支持,就连触犯新法被处以劓刑的孝公大哥嬴虔还依然支持变法,秦孝公能认准变法改革并且一如既往地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最终才取得变法大成。

反观宋仁宗虽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君,但后世很多人评价他“无定志”“宽仁少断”。仁宗十分赏识范仲淹的改革蓝图,也认识到种种社会弊端在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存亡。但改革的心情过于急切冲动,一个本来非常好的改革规划,没有在各级衙门官员中讨论酝酿,也没有充分准备,就仓促执行实施,这就失去了官员阶层思想上的统一,没有形成促进改革的最广泛力量。当范仲淹推行改革遇到阻力,用“求去”考验仁宗改革决心,遗憾的是,仁宗又摇摆不定,轻率地放弃了新政,竟批准了范仲淹的辞职。皇帝意志不坚定,上下不同心,失败是必然的。

探析宋仁宗庆历新政失败之原因

宋仁宗像

2.范仲淹实施改革不分主次。我们普通百姓都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既然改革你也要先易后难,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突破口”,这样能最大化地争取更多人的支持。比如齐桓公和管仲的改革,就把发展经济和处理对外关系作为“突破口”,制定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把奖励耕战作为“突破口”,最终实现富国强兵。而范仲淹没有这么做,上来就找难啃的“骨头”,《十事疏》里的核心内容就是整顿吏治,改革严重的冗官问题,新政一开始,就把矛头对准了“既得利益集团”,无视这个强大的反抗力量选择冒然与之撞击,到最后只会头破血流。

3.践行改革的骨干官员力量不足。任何国家要进行社会改革,都必须要培养扶植一批骨干力量。范仲淹则没有。宋仁宗年间,贿赂公行,官吏贪残,吏治败坏,成为当时众所周知的秘密,尤其是中下层吏治腐败,许多中央的一般决策都得不到真正落实,更何况范仲淹这个“断人财路”的新政?而范仲淹推行的新政恰恰就是依靠这样一个老官吏群体来推行,其必然失败之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code>“今也大辟之诛,输一石之金而免。贵人近戚之家,一石之金,不可胜数。是虽使朝杀一人而输一石之金,暮杀一人而输一石之金,金不可尽,身不可困。况以其官而除其罪,则一石之金,又不皆输焉,是恣其杀人也。且不笞不戮,彼已幸矣,而赎之又轻,是启奸也。”——苏洵/<code>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一定程度上还是缓解了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政中体现的民本思想,有其深刻而进步的历史意义。范仲淹的伟大,在于不停留在坐而论道,而是经过思考规划,敢于就起而救弊,付之实施,其“先忧后乐”的思想至今仍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