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慢,睡覺磨蹭,做事拖拉,學齡前兒童“拖延症”不可忽視

孩子起床磨嘰,吃飯慢,寫作業拖拉,家有一個慢孩子,相信做父母的會非常苦惱。因為不少媽媽在安頓好孩子之後,還要上班。就算是全職媽媽,看著孩子拖拉的毛病,也會十分揪心。

近日,一位辣媽吐槽自己的孩子從1歲半起就進入了拖拉的階段。這位媽媽戲稱自己的女兒為"淡定姐",不管家長如何催促,女兒總是不緊不慢幹自己的事。為此,媽媽經常為此對女兒發脾氣,以前那個溫柔優雅的媽媽變成現在張牙舞爪的樣子。

吃飯慢,睡覺磨蹭,做事拖拉,學齡前兒童“拖延症”不可忽視

這位媽媽的遭遇,引起很多母親的共鳴。不少媽媽發現,自家孩子從很小就有了拖延磨嘰的毛病。早上叫起床需要近一個小時,一頓飯從熱氣騰騰吃到飯菜冰涼,才吃了一點點。讓孩子洗個手,能洗上半小時。這麼小就拖拉,長大了該咋辦?


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磨蹭"不等同於"拖延症",絕大多數的學齡前兒童做事慢其實另有隱情。

吃飯慢,睡覺磨蹭,做事拖拉,學齡前兒童“拖延症”不可忽視

首先,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遇事容易迷惑。孩子常常忍不住多看看,多摸摸,再揣摩揣摩,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其次,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學著獨立應對一些事情,很多事都不熟練,完成一件事本就困難重重,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


最後,學齡前的兒童大部分都有自己做事的頻率,他們的時間觀念模糊。父母經常會要求孩子"快一點"、"最快的速度"在孩子看來,快一點、最快究竟是多快呢?或者"5分鐘內必須吃完飯"5分鐘又是多長呢?孩子的時間概念模糊,導致家長下達的這些命令孩子根本無法正確執行。


所以,孩子幼年時期(學齡前)的磨蹭多屬於假性拖延,非故意不遵守時間。一旦家長將孩子的行為解讀為拖延症,並錯誤干預將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有的家長採用暴力干預手段,遇到孩子磨蹭瞬間失去耐心,吼叫或辱罵孩子。這種處理及其不妥,容易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引起親子間的對立。

吃飯慢,睡覺磨蹭,做事拖拉,學齡前兒童“拖延症”不可忽視

不可否認孩子磨蹭會誤事,但也要分清楚是誤了大人的事,還是耽誤了孩子本身。如果受影響的是父母,那麼父母應該提前做好計劃,留下充足的時間,儘可能避免因孩子誤事。


如果影響的是孩子自己,比如,早上起床磨蹭導致孩子上幼兒園遲到。這時,父母不妨任由孩子遲到幾次,到時候老師自然會提醒或批評孩子。讓孩子明白懶床的結果,並承擔相應處罰。下一次孩子懶床自然會聯想到老師的批評,從而變得更加自律。

吃飯慢,睡覺磨蹭,做事拖拉,學齡前兒童“拖延症”不可忽視

孩子從小慢半拍,有的父母認為"讓孩子自己做,不如父母代勞來的乾脆"。於是父母乾脆大包大攬,幫穿衣服、餵飯,下樓也是抱著孩子衝下去。這種做法不可取,孩子做事的速度不是一兩天形成的,父母不能一味追求快而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獨立的能力是在不斷地練習中慢慢培養起來的。


有的父母動輒對孩子一頓呵斥辱罵。學齡前的孩子,做事往往都有自己的節奏。發火前請先默唸幾遍"親生的,我親生的",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


面對做事慢的幼童,父母完全不加以干預也是不行的,可能等到上小學時,假性拖延也會變成真的拖延症,家長一定要慢慢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準備一個沙漏,幫助孩子理解時間。也可以陪孩子玩時間遊戲,比如,陪孩子做遊戲30分鐘,可設置鬧鐘,到了時間就提醒孩子,讓孩子慢慢形成時間的概念。

學齡前孩子愛磨蹭沒有父母想象的那麼嚴重,但也絕不能放任不管,關鍵是分析狀況,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正是是父母陪伴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