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喝五粮液的人,比喝茅台酒的多?因为30年前的这个原因!

九十年代初期,酿酒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散装的基酒开始跨省份全国大流通。四川的浓香型酒销往很多酒厂,贵州的酱香型散酒销往北方各省份、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的食用酒精销往全国各地。基酒大流通在当时被认作是“产地各种优势的集中体现,促进了当地酒业的发展”,如东北盛产玉米,则可大力发展酒精行业。除此之外,还具备“缩短生产周期、解决资金占用大、降低成本”的优势。

为什么喝五粮液的人,比喝茅台酒的多?因为30年前的这个原因!

历史记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思考:其一,酒精勾兑,在九十年代中期并非发轫,而是早已盛极一时。根据1995年的行业数据,在当时,新工艺白酒已经占到全国白酒总产量的60-70%。其二,寻求基酒外购的形式,其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些名酒企,为了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盲目外购基酒,对品牌产品的声誉影响显而易见。其三,原有地方产品的风格也受到影响。尤其是浓香型基酒的普及,造成全国酒产品口感大一统现象,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不同香型的酒风格逐渐消失。

为什么喝五粮液的人,比喝茅台酒的多?因为30年前的这个原因!

基酒大流通,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它亦曾使不少酒厂盲从潮流,丢了本真,令不少消费者惋叹“找不到曾经的味道”。然而,我们会发现,近年来,不少酒厂开始回归特色、寻归差异化风格,这便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