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中国年,吉祥年

距离春节只有2周多的时间了,所以有关过年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大家感触最多、吐槽最多的就是,现在好像“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以前临近过年前,大家心里都有那么一种开心过大年的喜悦和冲动,所有带动或者暗示马上要过新年了的心理作用,主要来自于人们在一起津津乐道、家里父母的喜悦心情、父母按照习俗买新衣、准备过年的糖果、鞭炮等年货、杀猪宰羊、超市里营造的红彤彤喜洋洋的年节购物环境等,身边到处都是马上就要过大年的那种氛围。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张灯结彩;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从年三十一直绵延到正月十五;一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吃个年夜饭,包着饺子看着春晚时,那种发自内心开怀大笑的喜悦心情;年后成群结队走亲访友的那种亲情等等,唉,现在想想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那现在过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满和吐槽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年味”?

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各玩各的,年味不再


据资深食品营销专家段华刚分析认为,评判过年年味最基本的条件就是:

1、精神期盼;

2、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3、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讨压岁钱、走亲访友拜大年

4、丰衣足食,不欠别人的钱

以上条件缺一不可,缺一项都是过年的缺憾。

我们来逐条分析:

1、精神期盼。过去我国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的时代,缺衣少食,生活条件差,所以对过年有一种特别的期盼,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鞭炮,还能收到可以压岁钱,所以人们都盼着过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时和过年没有什么区别,自然没人盼着过年。年味也许可以算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特殊产物。

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2、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为了生活,很多人不得不到外地打工,这其中除了年轻人外,还有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然后有一些还把孩子也接到城市里生活、学习,有一些孩子只能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为留守儿童。每当过年的时候,因为车票难买,有一些工作需要人值班,路途遥远,没有挣到钱等原因,导致一部分家人很难全部团圆,造成过年时的缺憾。

3、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讨压岁钱、走亲访友拜大年。

现在春联不用写了,到处都能买到现成的,但是有了视觉,没有了鞭炮隆隆爆炸声的听觉和刺激,肯定是一种很搭的缺失;

饺子是吃了,很多都是从超市买回来的成品,没有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包着饺子,看着电视的那种氛围了;

再说看春晚,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标配,社交远远高于视频功能。以前过年只能看电视,现在还有几个看电视的?抱着手机的钻进被窝专心的玩着手机,打麻将的利用过年的这几天时间好好打几圈,再好的电视节目也感觉索然无味。

讨压岁钱,咳咳,现在基本都改用微信红包了,还有几个有讨到现金红包的那种喜悦和感受?

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走亲访友,唉!说多了都是泪呀。大家都是集中那几天回家,该相亲的抓紧时间相亲,该办婚事的集中那几天办婚事,尤其一些住在城市里的,来回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马上又要返程了,大家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情想着走亲访友啊,最多只能用微信拜年了......

4、丰衣足食,不欠别人的钱。这条在现在的家庭就更难成立了。这些年虽然生活提高了,收入好像也比以前多了,但是大部分家庭都购买了房子,高房价把父母辈甚至爷爷奶奶的棺材本钱都拿出来支援下一代买房买车,结果呢?储蓄没有了,还欠银行一大笔贷款,然后大家辛辛苦苦打工挣的钱基本被银行拿走了大半,剩下的要养家,养孩子,生活指数严重下降,哪里还能放下思想包袱找到过年的开心感觉呢?

其实,过年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既是一个交融情感的渠道,也是一种文化的仪式。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是现代化。在现代科技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下,人们不再完全依托家庭来从事学业、工作。因此,所谓“年味”变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家庭文化元素的改变,由此引发了伦理和情感方式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年味”是一种情感体验,但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它不只属于个体的感受,更是一代人的集体情绪,这就是“年味”变淡的话题能引起舆论场上不少人共鸣的原因所在。而且,很多人把“年味”狭义地理解为家庭生活与温馨团聚,其实,过年的方式已经千变万化,就像人们不再以收看春晚为唯一的娱乐方式,“年味”其实也有不同的变现方式。

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喝聚动果汁,过吉祥年

家里的老人喜欢在唠唠叨叨中期盼儿女回家;中年人即使在春节假期中也很难不想起现实压力和工作挑战;年轻人往往在手机上聊天、吐槽乃至玩游戏之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春节。不同代际对过年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此应该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尊重每一代人的文化观念和选择。

不过,即便如此,如今在城市过年和农村过年的体验也是很不同的。乡土社会依然保留着较多的传统风俗,而城市则更趋于现代化的过年方式。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判它们,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人情伦理的,都是合理的、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90后、00后对“年味”的新见解。这些消费主流人群没有经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已经日趋多元化,年轻人对“年味”更看重真实的感受,对形式似乎不再格外重视。如果没有老一辈的引领,他们甚至对过年无所谓,甚至还不如西方的一些诸如情人节、圣诞节那么浪漫和仪式感,所以过不过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所谓。

感慨没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经历了复杂的时代变迁,所以感触最深。曾经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记忆,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闹,也没有了曾经的无忧无虑,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琐的事务,有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愿意过年。

现在为什么都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如今虽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经不再,其实说到底还是青春易逝。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过年,尤其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们则是期盼儿女们能回来团圆。当然,还有那些不远千里往家赶的打工者,他们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乡,只为了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过年是他们心里最真挚的期盼。

祝祖国繁荣昌盛!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聚动中国,中国聚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