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有效的決策?

決策時不進行理性分析,並不代表分析沒有智慧。

到底什麼是有效的決策?

什麼是理性的決策?理性分析判斷的思維模式是先明確目的是什麼,然後思考這個目標可能有哪些解決方案,比較每個方案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最後從不同的方案當中選擇一個優勢最明顯、劣勢最少的方案進行執行。

可是在真實現實中,我們真的是這麼做決策的嗎?某著名記者有一次就採訪了一個消防指揮官,他說,有一次消防員接到了警報,是一個四層樓的房屋著火了,等他們趕到現場的時候,火還不是很大,指揮官發現是地下室一個放著髒衣服的通道里面在著火,他需要立馬作出救火決策。這個時候他一定不會用理性分析模式來思考,他不能想好幾套方案,然後進行比較,找出最好的方案再去實施。花這個時間,可能火就著的非常大了,那這個指揮官是怎麼做決策的呢?他當時的情況是立刻判斷,像這種剛剛垂直燃燒的火苗,接下來就是會迅速的往上攀升,所以解決的方案就是從頂部往下澆水就可以了。

可是當消防員跑到一樓二樓的時候,一看,火焰已經燒到這裡了,指揮官就跑到樓外面一看,發現樓房的頂層開始往外冒濃煙了,這就意味著火苗竄到了屋頂,遇到阻礙,結果濃煙滾滾。這意味著這個時候想要撲滅火,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而這一切都是在瞬間發生的。所以消防指揮員就立刻要求他的消防隊員撤出火災現場,現在他們的任務從滅火變成了疏散全樓的人,安全撤離。

你看,整個做決策的過程,花的時間很短。在這個過程中,指揮官究竟是怎麼做出決策的呢?記者跑去詢問指揮官,不過在詢問之前,記者做了一個假設,就是指揮官不會按照理性的分析方式一個一個比較不同的方案,選一個最優方案。但是雖然他不在很多選項當中作比較,但會想出兩個方案,在這兩個方案裡面做比較,這樣就比較節約時間,這是記者的假設。可是讓他大吃一驚的是,指揮官說:我做的是我應該做的,是唯一的辦法,我沒有任何選擇。這個時候記者突然意識到可能這個指揮官說的是對的。因為他們是憑藉著直覺做決定的,也就是說直覺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在真實情況下做決策的一個重要手段。

你可能會奇怪,直覺?一摸不著,二看不到,而且還具有偶發性的,你總不能叫其他人滅火的時候,先等直覺吧?可是記者經過研究以後,發現一個重要的反常識結論:直覺並不像大多數人想的那樣是一種天生的能力,相反,直覺是一種經驗積累的結果。為什麼呢?

這就要從記者採訪的另一位消防員中尉的故事說起。有一次這個中尉接到案件,是去一個平層的樓房滅火,火勢也不大,通常的處理方式就是拿著水槍滅火就可以了!可是奇怪的是,水槍噴水之後,火焰並沒有順勢減小,相反還往回撲,這就讓他覺得很奇怪,總覺得哪兒不對勁兒。於是他就猶豫了一會兒,決定讓大家先撤退撤出房間,結果他們前腳剛剛邁出大門,後腳整個樓層就坍塌了。如果不是他及時下達撤離的命令,所有人都會燒死在那裡。

這個消防中尉進到火災現場之後,發現什麼了呢?一方面他發現,房間的溫度其實是比平時類似的火場溫度要高的,另一方面他又發現,在滅火澆水的時候,火焰是往回撲的。還有一點反常的情況,就是通常在這樣溫度的火場下,應該能夠聽到比較的大聲的比較吵雜的噼裡啪啦的燃燒背景聲,可是那天他在房間裡面,聽到這種燃燒背景聲就小的多。當時,他的潛意識並沒有覺察到自己能夠想到這麼多,可是他的潛意識已經告訴他,這個火場情況和過去不一樣,這就是中尉總覺得哪兒不對勁。所以直到事後中尉才發現,原來那天的火災是來源於地下室,而他們不知道這個平層的樓房底下還有地下室,他們在地面上看到的明火其實是從地下室裡撲出來的,地下的火焰燃燒的是更旺的,所以他們在澆水的時候火沒有熄滅,反而往回撲,而且又因為其實地下室的火已經很大了,所以現場的消防員總覺得房屋的溫度是更高的,而且因為主燃物在地下室,所以他們聽不到太多的燃燒物燃燒的聲音。

這個中尉之所以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並不是因為他理性的分析了所有的可能性,而是因為他的直覺給他的判斷。所以,其實所謂的直覺是人們通過大量過往的經驗訓練形成了對很多細節的預判,這種預判其實是中尉在進入火場之前已經無意識的進行了準備,他已經在腦海當中形成了一個這種火災現場應該有的樣子,應該有的溫度,應該有的聲音。而到了火災現場之後,如果一切和預判一致,那我們就繼續滅火,如果和預判不一致,我們的身體就會覺得奇怪。

最後,總結一下。人的理性決策判斷,只是人做決策的一種方式,在時間有限,壓力強,目標程序不明確的約束條件下,人們根本沒有時間用理性分析的方式做決策。我們不進行理性分析的時候,會通過經驗進行直覺判斷,而直覺判斷未必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經驗積累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