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產看興衰

M2馬上200萬億了,限購仍然沒有放開,國人三句話離不開房子,最近lpr利率的事一直有人在討論,說來說去也沒個結論,究其原因還不是所謂的高房價導致的。

但高房價只是lpr的推手,真正出主意的還是頂層的智囊團們,這就像三國裡諸葛亮給劉備出主意,讓張飛去做一樣,張飛只是辦事的,真正的智囊是諸葛亮。這些人在古代被稱為軍師,近代被稱為參謀,現代叫秘書,給人以房產警示的電視劇蝸居里,宋思明就是這類人,宋思明給他的小夥伴出主意時就說過:考慮事情不僅僅要想上面的,也要想下面的,很多有可能發生的問題也要考慮進去,哪怕可能性很小。

之前聊開發商瘋狂借錢的話題時就說過,郭德綱的相聲裡講,想當老藝術家先要長壽,只要能熬死對方,那你就是老藝術家,從世界整體的格局來看,歐,美,日,中,俄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未來全球的領導者不出意外的話會從這幾個備選當中出,可現在這幾個備選國都在艱難度日,可以說都互相盼著對方先倒下,自己就能成老藝術家了。歐盟現在亂七八糟,英國為了難民問題退群,其他小國多有債務到期問題,法德基礎在但創新弱。日本就不用說了,有心無力,人才不少可惜地盤太小折騰不開。俄國看似強大但內裡空心的,美國特沒譜全球樹敵,想打仗可又沒錢,建隔離牆的錢還不夠呢,從奧巴馬時期的醫療,稅改等等沒有一個辦成的,我們其實也不太好,錢一年比一年難掙,有的時候掙了還拿不到,拿到了還不敢花,好在國人愛儲蓄,家家都有點存錢,別管是為了以後看病,買房,教育,養老等等,總之錢還是有點的,而這點錢就可以幫我們在國際上續命,為什麼我們還能保持6以上的增長,其餘幾個備選不行,就因為我們還有地產這顆大樹,別管賣地還是漲房價,只要是強心劑就先來一針,倒不了就有緩。所以說房價只是我們活下去的一種手段,是保持競爭力的興奮劑,大國利益面前個人資產的犧牲就是在所難免的。或許這些就是那些大秘們考慮的以小博大,也是某些人一直抨擊的---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的原因。

有人說按國內的人均收入,房價合理範圍在一萬左右才是最適合的,然而現在三線的小縣城都一萬開賣了,泡沫不可謂不大,或許是全球全品類最大的泡沫也說不定,然而不斷的調控不單控制了房價,也控制了這個泡沫不會被吹破,既然泡沫一直不破那麼就可以無止境的漲下去,調控的本質是什麼,後果是什麼?舉個例子,比如世界上某個國家的大米很貴,人民想讓政府控制米價,該國政府告訴大家只要少吃飯就能降低米價,然而大家要求降價的目的就是要吃米飯,現在卻通過不讓大家吃飯來降低米價,抑制大家吃飯的需求這種調控的後果可想而知。所以限購不會隨便放開,除非放開限購後能大量增加土地供應量,供需平衡了房子就不會短缺,價格自然就下來了。可這些暫時還不做到,至少在那幾個備選沒有完全倒下前不能做到。

很多人都說我們的房地產也會和美日那樣暴跌,論點就是客觀規律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什麼是客觀規律,歸根到底就是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也許我們的地產發展規律契合美日地產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還不具備暴跌的條件。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千萬不要買不起就期望政府救濟幫助你買房,救濟的根本是救急不救窮,當你想買房的時候,很多人還沒解決溫飽問題,政府首先要救助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人,想買房還是自我救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