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淘淘媽媽最近有些糾結,孩子越來越沒大沒小了。淘淘媽媽和爸爸都是比較開明的父母,對於嚴肅的家庭氛圍嗤之以鼻。“我們想要和孩子做朋友,我們三是平等的。”淘淘媽媽一度對於自己的“做朋友”教育方式很是驕傲,尤其是孩子向自己表達親密的時候,淘淘媽媽更是覺得和孩子當朋友沒錯。

不過近來,淘淘媽媽的想法有些動搖了,她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甚至還學會了討價還價。一天淘淘媽媽覺得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有些長,於是把電視關了讓孩子乖乖去學習。沒想到孩子不僅不聽話還威脅道“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淘淘媽媽被孩子懟得很是無語。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一、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

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張亮和兒子天天相處的模式受到了網友們的好評。在節目中,張亮和兒子聊天的語氣像極了哥們間的樣子。天天在爸爸面前絲毫沒有懼怕,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張亮也會聽取兒子的建議,父子倆很少有不開心的時候,從孩子的眼神裡可以清晰地感覺出來他對於爸爸的喜愛和崇拜。父子倆有愛的互動讓很多網友稱讚“寶爸帶娃也是靠譜的。”

1.可以做朋友,但是不能沒有規矩

很多家長在面對是否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的選擇時,會有所猶豫。中國式父母總是希望能夠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權威感,似乎權威和做朋友是矛盾的兩件事。而事實上,這兩者並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尺度朋友間也可以有分寸感。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2.做朋友講究的是平等相處,良好溝通

做朋友的親子關係可以讓溝通變得更加的順暢。當親子間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時,父母會發現孩子非常熱愛傾訴,父母也因此更加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朋友成了父母親近孩子的一種方式。

3.做朋友不意味著孩子可以無法無天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言行不能干預,沒有約束的孩子只會到處惹禍,顯然這與父母與孩子做朋友的初衷背道而馳。做朋友應該是一種父母更好管教孩子的方式。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二、缺乏規矩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此前有這樣一條短視頻。視頻中父親帶著兒子在餐館就餐。父親點好菜後忘記告訴服務員兒子不愛吃香菜,於是所有的菜裡都放了香菜調味。等到菜一上桌,孩子一臉的不高興,質問爸爸為什麼忘記提醒服務員。隨後氣急敗壞的孩子把所有的菜都推到了地上。

可是孩子無理取鬧的舉動並沒有遭到父親的訓斥。孩子的父親解釋說“在我們家,大人都是和孩子做朋友的,我們不會訓斥他。”

1. 不懂規矩的孩子缺少行為約束性

孩子不懂規矩,行為表達上會表現得尤為缺少分寸感。沒有規矩的約束,孩子的行為很容易造成他人的困擾,甚至將自己也置身於危險之中。尤其是在孩子是非觀不明確的階段,不懂規矩很容易為家長和孩子帶來麻煩。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2. 忽視家長的權威,行為驕縱叛逆

不注重立規矩的家庭很容易養育出行為叛逆的孩子,孩子缺少對父母權威的尊重,父母的教導很容易被孩子選擇性忽略。在孩子看來對錯的邊界是很模糊的,因為只要自己軟磨硬泡父母就會妥協。

3. 品行不端,道德感缺乏

沒有規矩約束的孩子意識不到自身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這使得孩子很容易做出品行不端的表現,孩子的道德感無法從行為規矩中得以建立。缺乏規矩意識讓孩子更加容易成為惹人厭煩的熊孩子。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父母要重視給孩子立規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行為約束中實現自我成長。有約束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三、父母怎麼給孩子立規矩?

1. 堅守原則不輕易妥協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必要堅守住原則,不要因為孩子的哭天喊地而有所更改。因為當孩子嚐到哭鬧可以讓父母妥協的甜頭後,孩子便會更加傾向於使用哭鬧的方式來逼父母就範。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2. 為孩子做好示範

在立規矩的時候,父母也要和孩子一樣遵守,雙標教育是教不好孩子。父母的言行一致更加能夠讓孩子對規矩信服。父母的良好示範讓孩子更加相信規矩的約束力,孩子身上的牴觸感會有所減弱。

父母應該跟孩子做朋友嗎?規矩該立還得立,否則可能會害了孩子

3. 正面激勵孩子守規矩

當孩子克服了自己的懶惰和散漫遵守了父母制定的規矩時,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強化孩子這種遵守行為的正面刺激。獎勵最好是一種精神上的獎勵,這樣對孩子起到的激勵作用更加持久。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要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所以和孩子做朋友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堅持原則,不要為了做朋友的“形式”而忽視了管教的力量。大家對於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