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可在教育問題上為什麼總是批評媽媽不會教孩子呢?

初為人母的時候,把孩子當成了一切,即使無法睡安穩的覺,即使被寶寶的哭聲搞的焦頭爛額,即使是個不完美的媽媽,因為當媽媽無法預先練習。現在看來當初真是沒有準備好當媽媽。

養不教父之過,可在教育問題上為什麼總是批評媽媽不會教孩子呢?


可是人往往就是如此,未準備付出就已打算好索取

說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笑話,記得那個時候孩子大概週歲有餘。有一回下班特別疲憊心情低落,既然在孩子面前大哭了起來。原本以為孩子能和媽媽心連心,能體會到我這個時候的心情,沒想到孩子居然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明白。要知道我可是因為他這個小傢伙白天上班,一下班就往家裡趕,回到家就忙得暈頭轉向的。那時候看孩子面無表情的樣子真是越想越生氣。

現在回想真是好笑,一則孩子根本還沒有情緒的認知,二則結婚生子上班養娃都是自己的選擇,反而還想在孩子身上求安慰。

其實,很多媽媽都會這樣,認為自己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希望得到家人、伴侶、孩子的安慰和認可。

可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作為母親可能才明白,真正的為母之道,永遠不要寄希望於準備好了,只有邊做邊學,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不一定步步穩妥。作為母親的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因為,更多時候母親也會把事情處理的很糟糕。所以,想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再會有是不是有回報,或者回報有多少這樣的失落。

養不教父之過,可在教育問題上為什麼總是批評媽媽不會教孩子呢?


總有人批評你不會當媽媽

養育一個孩子最初因為照顧不周讓孩子生病了,可能是婆婆或者自己的媽媽批評你不懂當媽媽,後來丈夫也加入指責教不好孩子,再後來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時認為媽媽不理解自己,也批評媽媽不會做母親。無論你做得怎麼樣也許總會有人批評你的不足。好像女人天生就要生孩子,天生就應該把孩子養好,培養成優秀的人。

社會的聲音中總有一種是稱讚女性作為母親的偉大,如何含辛茹苦地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但是,這既是稱讚也是一種高標準。因為,這樣的表揚,讓那些已經快馬加鞭但是仍然把孩子養的不盡如人意的母親感到自卑和羞愧。

為什麼同樣是女人,是母親,她就能教出成功的孩子,我的孩子卻普普通通。都面臨著生活的壓力,為什麼人家能辭職在家專心帶娃,為什麼你就不能,死守著一份工作。這種類似的流言蜚語永遠都沒有消停的一天。

因為不僅僅是社會輿論,有時候我們的親人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們,我們當媽的能力總是受到質疑。所以,總要拿孩子來證明。

養不教父之過,可在教育問題上為什麼總是批評媽媽不會教孩子呢?


為什麼被批評的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

但是為什麼一旦孩子出現問題,總是母親首當其衝被指責?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原生家庭影響下,幾乎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成年後在為人父母這方面會比自己的父母做得更好。但現實是,很多女人當了媽媽之後,處理問題的方式再一點點向自己母親曾經那樣靠攏。重複歷史,因為養育孩子實在是個複雜的工程,任何人都會疲憊,都會直接採用最簡單的方法。但是,簡單的方法並不一定有效,這就是媽媽們常常會因為孩子的問題而自責或者感到內疚。更容易被外界的評價左右。

而男人呢,一旦他們成為父親,他們會比較適度目標。看結果就知道,很多男人寧願選擇出去賺錢養家,也不願意在家帶孩子。因為帶孩子真的要比賺錢難多了。即使你去指責一個父親不懂和孩子相處,不會教育孩子。他也可以用養家餬口這四個字搪塞過去。

養不教父之過,可在教育問題上為什麼總是批評媽媽不會教孩子呢?


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也不必過分苛責孩子

當你真的準備好當媽媽了,一旦成為母親了也許會失去大部分自我,生活因此改變。但是,哪怕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把愛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這樣就足夠了。哪怕不完美,可是孩子的新生也會是媽媽的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