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北條氏康,日本戰國時代關東地區的霸主大名,與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軍神一同競技於戰國舞臺之上且不落下風,被後世尊稱為“相模的獅子”。作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河越夜戰”的主角,北條氏康以八千寡兵擊潰上杉八萬聯軍,從此軍威傳唱古今。

然而被其軍事上的光芒所掩蓋,北條氏康內政方面的建樹卻鮮為人知。事實上,北條氏康亦有“戰國第一民政家”的美名。尤其是北條氏康統治時期頒佈的一系列仁政,更宛如照進昏暗亂世中的一縷光芒。那麼本文便為大家解析北條氏康所頒佈的仁政與其對領民生活的影響。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北條氏康


實施仁政之起因-不幸的亂世領民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身處戰國亂世之中,領民的生活往往十分不幸,北條氏康領國之內亦不例外。

1541年7月,北條氏綱去世,氏康由其父手中繼承了駿河富士川以東、相模、伊豆、武藏東南、下總西部的龐大領地。因為北條前兩代篳路藍縷,此時北條氏康繼承的北條氏已經十分強盛。然而樹大招風,在北條氏康繼任家督後不久,周圍的敵對勢力已經蠢蠢欲動,企圖趁北條氏家督更替之際侵入北條領內。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河越城守將北條綱成


僅在北條氏康繼任家督後的三個月,關東地區的上杉氏便開始出兵北條領下河越城。而在北條氏的西部,今川義元也起兵試圖收復駿河失地,北條氏康被迫陷入長年的苦戰之中。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北條氏康苦惱於長年戰亂之際,其領國之內的危機亦迫在眉睫。由於兵農尚為分離的緣故,戰亂期間百姓往往要隨軍參戰,而農事活動則長期荒廢。

據《北條五代記》描述:戰事連年不斷,領國各郡開始荒廢,饑荒持續席捲關東,交不起年貢的百姓被迫背井離鄉、開始逃亡。

因為戰國時代尚處於農業社會,領民的大量逃亡已經動搖到北條氏統治的根基,長此以往,北條氏必將由內部腐壞。為防止事態的惡化,北條氏康決心重新召回領民,而如何重新召回逃亡的領民則成為了困擾北條氏康的頭號難題!這便為之後北條氏康頒佈一系列仁政埋下了伏筆。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戰國局勢


仁政一-減稅與免稅政策

承接上文,為使逃亡的農民返回村落,北條氏康決定以流民反村勞作為條件,免除流民之前欠交的全部年貢。在此基礎上,北條氏康開始重新整備領國之內的稅收制度。

戰國亂世之中,大名往往向領民徵收極高的賦稅,在豐臣秀吉統治日本時期,便採取兩公一民的稅收體系(農民保留三分之一,上交三分之二),更有甚者領國內的稅收達到四公一民。而北條氏統治下則採取四公六民的稅收制度。百姓保留超過大名,此番政策在戰國時代可謂別樹一幟。

除此之外,北條氏康還對一系列稅收進行削減,其中包括棟別錢與伕役。

棟別錢:顧名思義便是每棟房屋需要繳納的稅收,本是扇谷上杉統治時期進行徵收的稅種。至北條氏統治後,北條氏康為減輕領民的壓力將棟別錢由50文錢降低至35文錢。

伕役:即為大名對百姓要求的一種勞役,包括修建城池、興修水利、運輸物資等體力勞作。為使農民有更多時間進行勞作,北條氏康也大幅減少伕役。據記載,北條氏的領民一年只需進行20-30的勞役,可謂是極大削弱了農民的負擔。

最後,在減免領命稅收的同時,北條氏亦代代堅持勤儉樸素。其中在北條氏康祖父北條早雲所作《早雲寺殿二十一條》中便提及:武士不該喜愛刀劍與衣裳,而應該將質樸節儉銘記於心。而在其父北條氏綱死前所寫訓誡中亦有“不耽於奢侈,例行勤儉”的教訓。銘記先祖的教訓,北條氏康亦要求家臣一律行為從儉,減輕領民的稅收壓力。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北條氏綱


仁政二-評議眾與目安箱的創立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目安箱與評議眾的創立在戰國時代可謂是極為超前的政策。評議眾大概為北條氏康於1554年左右建立。成員主要由石卷家貞、狩野泰光等馬回眾擔任。其主要職責便是負責處理領國之內的各種糾紛。

評定眾的運作形態與如今的法院有相似之處。評議眾在接受原告的起訴之後,亦會給被告提交訴狀與事實真相的機會。除此之外,為保證最大程度的公平,評定眾還會召集原告與被告雙方展開辯論,並最終商議過後下發判決書。值得一提的是,判決書上還會加蓋虎印判,表明此判決結果乃北條氏康親自認定,不容更改。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北條氏康

與評議眾相配合,北條氏康為使領民能夠行使權益,還特別創立目安箱。通過目安箱,即便是普通百姓、商人、從事藝術者皆可直接向評議眾提起訴訟。時至今日,發現的評議眾判決書便多達五十餘份。而實際存在的恐怕數倍不止。而其中便記載一則百姓勝訴的判決過程:

一名百姓狀告公職人員有不當榨取領民稅收的行為,並且出示了公職人員使用規格更大的升目收取稅收的證據。在掌握了確鑿證據之後,評議眾下達判決宣佈原告獲勝,並將違法的公職人員罷免官職、投入大牢。

由以上的判決可以看出,通過目安箱與評議眾,即便普通百姓,也確實能夠對公職人員實行彈劾。如此一來便是給予了普通百姓監督權,十分有效的抑制了公職人員濫用私權、徇私枉法的行為。

可惜的是,如此德政還是有其缺陷,因為評議眾人數有限,能夠處理的事件更是少之又少,許多百姓的訴求還是淹沒在歲月之中。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北條氏康


仁政三-檢地與稅收替代

對戰國領主來說,檢地都只是一種加強領國統治的措施,但其實對百姓而言,檢地亦是兩者雙贏的仁政。前文提及,相比於其他大名而言,北條氏頒佈的“四公六民”稅法很大地保障了農民的權益。可是國人眾之間壓榨人民的方式亦多種多樣,其中一種手段便是謊報稅收。

為了配合稅收制度的整改,北條氏康於1542年開始大規模檢地,並在之後多次進行。在大範圍的檢地活動中,北條氏康對領地進行實際測量,並實行以領地面積收納賦稅的年貢高制,規定了每村每落繳納的實際年貢。如此一來,各領民之間所需繳納的稅收固定,便十分有效地抑制了國人眾或公職人員於其中謊報稅收的行為。此番舉措不僅保證了北條氏的稅收來源,還避免了普通百姓被壓榨。

另外,為了繳納稅收,農民必須將所產糧食送至市場中販賣,而其販賣過程中,交易市場又十分容易被商人或者豪族掌握,導致農作物產品價格低廉或賣不出去。為了防止農作物積壓或農民入不敷出等問題。北條氏康頒佈的法令中也規定:

如果農民無法繳納足夠的年貢,在秋收之後,其年貢的一半也可以用米糧等價值相當的貨物相抵。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北條氏康遊戲形象


關於以物替稅之事,《相磯文書》還記載有一則趣事:伊豆國內的百姓因為經濟不景氣,希望向其領主繳納等價的貨品,而領主卻十分不滿與百姓發生衝突。此事最後竟然鬧到了北條氏康處,最終北條氏康同意百姓以等價的貨物替代稅收。

可見在北條氏康統治期間,百姓以物替稅已經是十分普遍之事。

實施仁政之結果-北條統治得到強化

雖然在前文之中我們可以輕易看出,北條氏康實施的一系列仁政確實十分有效的保障了領民的生活權益。縱觀整個日本戰國,恐怕也難有他國領民享受有如此之多的權益。然而北條氏康作為戰國大名,其實施仁政的最終目的依舊是保證自己家族的統治,那麼北條氏康所做一切又對其統治有著怎樣的積極影響?

眾所周知,北條一族並非傳統的守護大名,其領地大多由關東管領上杉氏與公方足利氏手中奪取。而奪取了他國領地,北條氏康與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人一樣,都在思考如何保障領國之內的統治?為達到此目的,上杉謙信不惜重金上洛獲取大義名分;武田信玄亦選擇出家獲取領內佛教勢力的支持;而北條一族則推本溯源,從構成領國的關鍵-百姓入手,期望通過一系列仁政獲取領民支持。

日本戰國:亂世中是否有以民為本的大名?解析北條氏康頒佈的仁政

小田原城(現代重建)


從結果看來,包括北條氏康在內的北條五代,其持續實施仁政的策略確實獲得了領民們的廣泛支持。在北條氏康統治期間,北條氏不僅一次被上杉、武田等強敵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而在強敵撤兵後,北條氏康卻能極快地收復舊領。北條氏康之所以能在一次次落敗後觸底反彈,與其仁政深入人心密不可分。

結語

文中所提及北條氏康的一系列仁政,其也只是相對的概念。相比於戰國時代其他大名的領民,北條氏統治下的百姓確實享受著更低的稅收與更多的權益!然而跳出戰國時代來看,即便是北條家的領民,其生活依舊艱難不易,除了繳納高額的稅收之外,百姓往往也要參與大名之間的戰事,生死僅僅是一線之間。以史為鑑,望大家更加珍惜如今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