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只要跟我姐夫同一屋簷下不超過24小時,就會跟他爭得面紅耳赤。

“你就是笨,連這個都不會”

“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就是個豬腦子”

“就你這樣,還想……”

“你看人家xx哥哥,再看看你自己……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你除了吃,還會啥?”

“呦,你還會寫作業,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考個第二名有什麼了不起的”

“這次考第一了,那下次呢?我看你這麼飄,下次肯定就第三了”

我外甥,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姐夫是個“毒舌”,說出來的話淨是冷嘲熱諷。

雖然他有時候說話是帶著開玩笑的意思,但著實讓人聽著不太舒服。

我每次在一旁聽了都非常的反感。

在我看來他這種典型的打壓式教育,真的很刻薄。

永遠都看不到優點,卻總是特別擅長髮掘孩子的缺點不足,愛挑孩子的毛病。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難道我姐夫不愛孩子麼?

不,他很愛。

孩子衣服都是名牌,他自己衣著樸素簡單;

給孩子買玩具眼睛都不眨一下,自己在出差一頓飯不超過12 塊......

給孩子報昂貴的補習班,卻捨不得給自己換臺手機;

一天見不到孩子,就要電話或者視頻問問情況;

作為成年人,我也知道,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希望能通過自己嚴格的鞭笞,讓孩子努力反思努力進步。

就和很多其他的父母一樣,害怕孩子在誇讚中變得驕傲,於是用打壓孩子的方式,希望孩子能時刻保持清醒,不要盲目自大。

但是,就像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道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這些話轉變為自己的觀念。”

愛說反話打擊孩子的家長,得到的不會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健康孩子。相反,他會容易走向極端,對普通的話語過度敏感,產生防禦;或過度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完美,不配成功。

滿腔的愛和期望最終通通匯聚成傷人的話語,成了紮在孩子心上的小刀子。

這樣的“愛”,卻偏偏讓孩子誤認為,父母對他根本就沒有愛。

我看到的是,孩子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從一開始的失望到後來的麻木。

1

之前看湖南衛視的《少年說》

在第一期裡,有一個學生叫袁景頤,她對媽媽說的話,我猜這是我外甥的心聲,也是大部分孩子少年時候的噩夢——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我好?

她有一個十分要好的學霸閨蜜,她的閨蜜非常優秀,無論在班級、年級還是在全校、全聯盟都是第一名。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袁景頤媽媽經常拿她跟她的學霸閨蜜相比,總是誇讚對方優秀並將女孩貶低的一無是處。

她的媽媽最常對她說的一句話是:“你這麼差,怎麼會有人願意跟你做朋友?”

她問媽媽:“你為什麼老打擊我,難道你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嗎?”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媽媽說:“你要不打擊,可能就有點飄。”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後來袁景頤傷心地走下了臺,接著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一幕,女孩的學霸閨蜜跑過來邊安慰她邊說:“我的媽媽也常常誇你,你也是我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這不就是我姐夫麼?袁景頤和她學霸閨蜜的經歷反映出了現在很多家長的心態,那就是:無論自己的孩子多麼完美多麼優秀,也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些地方比自家孩子強,不管孩子努力到什麼程度,也還是有再提升的餘地。

因為家長們都認為,孩子需要打壓,只有經常打壓孩子才能讓他們擁有向前的動力。

2

真人秀節目《嚮往的生活》,有一期邀請到了宋丹丹和兒子巴圖,別人忙著享受歸隱生活,但是宋丹丹做節目,全程只做了一件事:懟兒子。

在《嚮往的生活》中,宋丹丹也習慣於打擊式教育。

早上,劉憲華爬起來做早餐,別人都在誇他,只有宋丹丹把火力集中在巴圖身上:我生了一個廢物,你看看人家!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吃早餐時,巴圖發現只有粥,想給前一晚吃豆角中毒嘔吐的媽媽和黃磊,煮雞蛋。但是鄉下的土爐子巴圖不會燒,弄得到處是煙塵。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宋丹丹只是抱怨:你要是能把這倆雞蛋煮熟了,我就勉強把你留下。

後來,她乾脆嫌棄地瞥了一眼巴圖:這雞蛋我不吃了。

宋丹丹對巴圖進行了360度的吐槽,連小時候的槽點都不放過。

“巴圖,你要能把雞窩搭起來,你這孩子就沒白養。”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巴圖小時候,沒有一次能讓我開心地開一次家長會。”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我要換兒子。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巴圖都快30了,還是被親媽懟的一無是處。明明很努力了,還是得不到肯定,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臉鬱悶,真的很傷自尊。

打擊完了,大人爽了,但孩子的心卻被硬生生扎碎了。

打擊式教育,是很多家長們慣用的教育方式,究其本質,不是教育,是打擊,是一種否定。

語言帶來的最大的傷害,是讓我們看不清所愛的人的模樣。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至少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是無形的。

長此以往,孩子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是懷疑自己的能力,繼而否定自己的能力,變得懶得去努力,懶得去改變。

3

那麼,那些在父母的支持與鼓勵下成長的孩子,真的會驕傲自大而固步不前麼?

洪荒少女傅園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她從小就在爸媽的對她說的最多的就是,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所以,傅園慧剛去省隊訓練的時候,她也常常自詡自己是個天才,還因此被隊裡的姐姐嘲笑。

後來有人碰到傅爸爸,當著傅園慧的面嘲笑傅園慧的“自大”的時候,傅爸爸卻當著傅園慧

的面,回應道“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中國式家庭教育:明明滿滿是愛,卻面目猙獰

每次大大小小的比賽,傅園慧都會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

可以說傅園慧取得的成就,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鼓勵!

因為父母的每句支持和鼓勵,都會印在了孩子的心上,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

孩子需要鼓勵,就如同植物需要水分。及時有效地去“灌溉”,小樹苗們才能成長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4

具體要怎麼誇獎孩子,才能真正激勵他,讓他變得更好,而不會有“讓他驕傲自大”的反作用呢?

一、誇進步,不提不足

要誇就結結實實的誇,不要剛說兩句好話,後面卻接著個“但是”,看起來是誇,實則是批評。

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卻總是做不好”,這樣就很打擊積極性了。

在誇獎的時候,做到專心誇獎,不扯其他的。

二、誇細節,不要泛泛而誇

很多父母誇孩子,都是一些假大空,“真好!”“好棒!”“好厲害!”,誇了和沒誇一樣,這樣泛泛的詞彙,孩子多聽兩次就免疫了,還會覺得你敷衍他。

只有誇到細節,孩子才能體會到你真心的肯定,因為你連這點小事都注意到了,就證明了你對他的在乎。這樣的細緻的誇獎,才有情感的流動,才達到鼓勵的效果。

三、實在誇,別帶有過高的期望

誇獎也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張,不能把誇獎變成吹噓。

不能孩子剛考了個全班第一,你就說,“哎呀,你真厲害,肯定以後能考上清華!”

這種誇獎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怕自己做不好,覺得自己愧對你的期望。。

要誇,就實話實說,孩子做到什麼程度,就誇到什麼程度,不要過於熱情,乃至在誇獎裡寄託了深切的期望,這樣的誇獎,是很沉重的負擔。

總之,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們不要吝嗇讚揚和鼓勵,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