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成“炫富神器”,“鹽”值太高傷不起

來了,來了,臺灣“專家團”又來了。

繼“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之後,臺灣某“財經專家”驚現雷人言論,稱 “大陸人吃不起榨菜”。

話題一出,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有錢人的身份怕是藏不住,早餐居然吃起茶葉蛋配榨菜,有點膨脹了。

榨菜成“炫富神器”,“鹽”值太高傷不起

“北四環蔡康永”實力演繹時尚單品——【榨菜項鍊】

新一代“炫富神器”

榨菜在1898年始見於中國重慶涪陵,時稱"涪fú陵榨菜",不念pei。因加工時需用壓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稱"榨菜"。

說起國際知名度,涪陵榨菜更是位居世界三大名醃萊(即涪陵榨菜、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之首,一點也不遜於現在被外國人稱之為“奢侈品”的老乾媽。

榨菜成“炫富神器”,“鹽”值太高傷不起

現代營養學認為,榨菜有著健脾開胃、補氣添精、增食助神的功效;暈車暈船者在口中放一片榨菜咀嚼,還能緩解煩悶情緒。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榨菜已然成為中國家家戶戶常備的國民小菜。

只怪“鹽”值太高

其實“窮苦”的大陸人,不是“吃不起榨菜”,而是越來越追求健康的飲食方式。

正宗的榨菜,都必須經過三次鹽醃後的壓榨,並加以十多種香料及調料(幹胡椒粉、花椒、白酒、胡椒等),經過一番存放、發酵,產生特殊酸味和香味,就成為我們平時吃的榨菜了。

榨菜成“炫富神器”,“鹽”值太高傷不起

但是你知道一包榨菜的含鹽量是多少嗎?

一袋80g的榨菜,含鹽量達到4.7g。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g。一包榨菜就佔了每天攝入量的94%。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給出一份調查數據:中國因為飲食結構而導致的死亡率和癌症的發生率,在世界人口前20的國家中,排名第一。

而導致這一情況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吃鹽太多。

鹽多必傷身

我國居民普遍存在食鹽攝入過多的現象,據2012年調查顯示,中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g,超過WHO推薦量兩倍以上。

研究發現,食鹽量過多(每日超過10克以上),與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及誘發腦出血等的發生有直接關係,給人體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1.增加高血壓風險

研究表明,鹽的攝入與高血壓呈正比,人體攝取鹽越多,血壓水平越高。

2.引發心血管疾病

高鹽飲食會加重心臟負荷,長此以往,引發心臟肥大、心衰等疾病,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3.加重腎臟負擔

食鹽過多,多餘的鈉需要從腎臟排出,導致尿蛋白排洩增多,腎結石、水腫等,促進腎臟的損傷與惡化。

4.增加胃癌風險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鹽攝入量和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性。

5.加快人體鈣流失

腎臟每排出2300毫克鈉,就會損失40-60毫克鈣,增加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

6.降低抗病能力

高濃度實驗會抑制呼吸道細胞的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減少唾液,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增加病毒感染呼吸道的風險。

健康生活須從“鹽”管理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減鹽行動迫在眉睫,主要還是從生活方式中入手:

1.做到鹽量有數

做飯時使用2g或5g的定量鹽勺,自覺限制鹽的攝入量,對自己每日攝入的食鹽量要做到心中有數。

榨菜成“炫富神器”,“鹽”值太高傷不起

2.優選低鹽或無鹽

除了鹽和醬油之外,很多調味品和食品配料中都含有鹽分,比如雞精、豆瓣醬、海鮮汁等,建議選擇低鈉、低鹽。

購買加工食品也仔細閱讀營養成分表,選擇含鈉量較低,以及具有低鹽、無鹽等標識的食品。

3.運動喝水助排鹽

多吃蔬菜水果,對排鹽有一定幫助;吃鹽較多的人還需要多運動、多喝水,通過汗液、尿液把身體內多餘的鹽分排出,進一步清理人體的內環境。

4.警惕“隱形鹽”

那些吃起來不太鹹的食物,實際上含有過多的“隱形鹽”,比如果脯、瓜子、薯條、方便麵等;儘量多在家吃飯,減少外出吃飯,主動和餐館溝通少放鹽或選擇低鹽食品。

隨著健康中國行動的開展,不少榨菜,醃菜也都紛紛加入“減鹽大軍”中,推出低鹽系列,不過大家在食用時也要注意控制量,避免超標。

減鹽行動需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下去,人們的味覺對鹹味的需求也會逐漸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