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編的《貳臣傳》中人物均是降清明臣,為何沒有吳三桂?

《貳臣傳》全稱《欽定國史貳臣表傳》,是乾隆年間提出編撰的一本旨在“崇獎忠貞”、“風勵臣節”的書。裡面收羅的人物,全都是當初以明臣而降清者,諸如洪承、馬詮等人。

  看了這本書,很多人也許會疑惑,為何吳三桂不入此列。畢竟他在明清歷史上地位特殊,正是因為他大開山海關,清軍才得以長驅直下,直取京都,進而鞏固在中原地位的。

乾隆年編的《貳臣傳》中人物均是降清明臣,為何沒有吳三桂?

要想知道為何《貳臣傳》不收錄吳三桂,你得先知道這本書編撰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在編撰《貳臣傳》的同時,乾隆還幹了另一項工作,那就是為那些堅持抗清英勇犧牲的明臣平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朝末年薊遼督師,曾多次抵擋住後金軍隊的入侵,解除京師之困。皇太極想要順利拿下明朝,袁崇煥是必除之人。

  後來崇禎自毀長城,認為袁崇煥通敵而判處袁崇煥凌遲之刑。袁崇煥被處死之時,百姓紛紛叫好,甚至許多人還買了割下的肉來吃。但到了乾隆年間,卻為袁崇煥平反,大力褒獎袁崇煥的忠貞。

  乾隆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顯示明朝的愚昧和無道,凸顯清朝的正直公平。你看當初這位大將,殺了我們多少人,連我祖宗都因他而死,我如今卻能褒獎他,不正是寬厚聖明的君主嗎?


和褒獎“忠臣”一樣,編撰《貳臣傳》也是出於鞏固清王朝的統治,瓦解民族意識,緩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貳臣傳》分甲乙兩編,收錄的人物都是當初叛明降清的官員,另一方面也是始終忠於清朝的官員。而分為甲編、乙編,則是對這些臣子功績的認可。

  甲編者為忠於清朝,對清朝立有功勳者。乙編則是雖然投降清朝,沒有背叛,但是投降之後卻毫無建樹之人。

  甲編諸如有李永芳、洪承疇等人。李永芳雖然在明朝是小人物,但是投降之後卻始終忠於大清,並且在對明作戰中立有大功。而且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是明朝第一位投降清的大臣,因此入甲編。

  洪承疇則是明朝大將,本身受到崇禎帝重用,位高權重。降清之後,也是國之重臣,為清朝的統一立下赫赫功勳。

  乙編則如馮銓、錢謙益等。前者本身就是奸臣,貪汙賄賂,聲名狼藉。降清之後,仍然舊習不改。

  至於錢謙益,則是當了婊子又立牌坊。既然當初膽小不能殉國而降清,降清之後又暗中詆譭清朝。

  《貳臣傳》雖然明著批判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但實際上也是為他們辯解,大意就是“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過,皆其君之過也”。

  而再看吳三桂,先是投降清朝,復背叛清朝,根本不能忠於清,三番兩次背主自然不能入《貳臣傳》。(本文非原創,來自網絡,涉及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