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七十)

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结束后,日本帝国海军已经精疲力竭、溃不成军。他们在第一次菲律宾海海战中丧失了舰载机兵力,在第二次菲律宾海海战中又丢掉了舰队。最终,日军被迫决定采用自杀式飞机攻击美军军舰,不仅对作战过程,也对战斗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七十)

在太平洋战争中,有一种不满始终挥之不去,那就是日军官兵对他们指挥官的失望,不管是海上还是岸上。例如,日本陆军指挥官总是不能切实执行其精心准备的本土防御计划,这种事情一次次地发生。不执行指令的最佳借口就是胜利,的确,只有胜利这一个借口,然而,将军们也并未能摘取胜利果实。在海上,南云忠一没能向珍珠港发起第三轮甚至第四轮轰炸,这早已证明了日军指挥官低下的指挥能力。

南云总是担心被美军航母发现,但事实上,这样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的海上侦察活动予以排除。在中途岛海战中,指挥官不听取经验丰富的舰队军官的建议又是一个充分的例证,就像事先没有做好侦察工作一样。又例如,日军指挥官的优柔寡断,导致舰载机忽而挂载弹药,忽而卸载弹药。还有,日军未能从4个可用飞行甲板中及时清理出一条,供起飞舰载机使用。诸如此类的事例,都充分证明了日军指挥能力的低下。不过,这支海军却拥有着不受干扰地掌控自己飞机的权力。

与此同时,对于日军而言,美军航母的确称得上是有价值的袭击目标,但他们真正的首要任务却是袭击运输舰,赶在登陆部队和武器装备登陆前干掉它们。极力寻找传统的海军交战方式,以发挥战列舰、巡洋舰等那些过时的武器装备的作用,这种做法再次证明了日军指挥官缺乏战略意识,他们无法理解当重型舰船的传统角色被忽略时,该如何进行海战。

事实上,对于传统的重型舰船,它们在战斗中应当尽量驶近己方航母,为其提供额外的和迫切需要的防空炮火支援,并对岸上的盟军部队,包括其运输舰,尤其是那些装载补给品的运输舰,进行异常猛烈的炮击。

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七十)

1944年12月15日,美军部队在马尼拉南部小岛民都洛岛登陆, 3艘战列舰、6艘护航航空母舰和7艘巡洋舰提供支援。每年这个时候,太平洋一点都不像其名字所意味的那样太平。3天后,哈尔西的第3舰队遭遇台风,但他全然不顾,仍然对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发起猛烈的空袭,支援在民多罗岛登陆的美军部队。后来,大家把这次台风称为“哈尔西台风”。

由于哈尔西没有把有关恶劣天气的预警放在心上,导致第3舰队深受其害,为此,哈尔西受到人们的指责。台风吹翻了3艘驱逐舰,毁伤了3艘轻型航母,致使2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舰队的木质飞行甲板损坏严重,共有146架飞机或被冲到海里,或在机库甲板上因碰撞而损毁。

美军于1945年1月9日发起吕宋岛登陆作战,在第3舰队的支援下,麦克阿瑟指挥第1和第14军团登陆,金凯德的第7舰队提供近距离支援。如同莱特岛登陆行动,这一次,共有18艘护航航空母舰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密西西比”号、“西弗吉尼亚”号、“新墨西哥”号、“加利福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和“科罗拉多”号6艘战列舰和11艘巡洋舰参与其中。

日军神风特攻队再次对美军登陆舰队发起进攻,击伤几艘美舰,击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具体情况将在下一章继续讨论。总之,截至1月12日,美军第3舰队舰载机部队歼灭了吕宋岛上所有日军空中力量。

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七十)

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中队而言,为登陆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无疑是一项再正常不过的任务。然而,就在1943年,尼米兹居然下令将海军陆战队飞行员的航母起降训练科目从大纲中删除,这使得海军陆战队在1943年到1944年的重大作战行动中毫无作为,这种做法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对地攻击、精确轰炸等领域的作战能力颇为强大。不过,到了1945年年初,美国海军陆战队重新获准回归上述军事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