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3月19日凌晨4時20分,上海浦東機場,人跡稀少。徐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孫國權正在給一對由境外返回的母女進行登記,測量體溫,詢問相關情況。雖已是春天,但凌晨的機場還是寒氣逼人,身著密不透風防護服的孫國權此時卻滿頭大汗。在每天工作的6個小時內,他都要一直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既不能吃飯喝水,也不能去衛生間。這對母女登記完以後,女兒還專門和孫國權合影留念,她說要向留學的同學和朋友宣傳祖國的防疫工作。


像孫國權這樣奮戰口岸一線的

徐州公安民警還有很多。

隨著境外疫情形勢嚴峻,

3月初以來,

入境回徐人員迅猛增加,

為守好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

市公安局組織精幹力量成立工作組

奔赴崑山、上海、北京等地,

助力口岸嚴防輸入風險,

24小時值守轉運陪護境外返徐人員。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捨我其誰!”

臨時黨支部築牢戰鬥堡壘


“徐州的成績來之不易,守護戰果捨我其誰!”3月7日,市公安局決定把防境外輸入作為第二戰場。由治安、巡特警、出入境3個單位17名民警組成的精幹力量聞令而動,火速奔赴崑山,執行從涉疫國家入境返徐人員的護送任務。


徐州距離崑山700多公里,開車單程需9小時,轉運又是採取點對點機制,中途不能停車。參戰民警還面臨著不能飲食、不能入廁等實際困難。工作組隊員壓力巨大。“只有堅持黨建引領、建強戰鬥堡壘,才能凝心聚力、戰勝風險、完成任務。”工作組連夜書面請示,報批成立市局崑山前方工作組臨時黨支部。


Q:

如何阻斷境外疫情輸入通道?如何前移關口、精準防控?


A:

轉運境外人員是新戰場,無經驗可循,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同彬參與制定了《崑山工作組涉外疫情防控工作規範》和《徐州駐崑山專班轉運人員突發情況應急處置預案》,接駁點人員接收、信息採集、身份核對、行李搬運、人員座位、通訊保障、行車安全、到徐移交等各個工作環節流程迅速形成。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巡特警支隊民警劉義


他是2018年入警的年輕警員,在這場來勢洶洶的戰“疫”面前,他主動請纓。3月18日起,境外輸入旅客進入高峰期,劉義在護送一批返徐旅客後來不及休整,分駁交接完畢後連夜趕回崑山。由於工作人員少、任務重,19日再次出征,就這樣,他連續奮戰了3個來回。“國家下這麼大決心、投入這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旅客的行程和安全,我沒有理由不付出更多的勞動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感到黨的溫暖和祖國的強大。”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讓我上!”

“金盾”突擊隊衝在最前沿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不止在崑山,在北京、上海,都能看到徐州公安民警直面風險、無懼挑戰身影。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3月12日,市公安局涉外疫情防控駐京工作組在組長吳守權帶領下,迅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集結,參戰民警迅速成立“金盾”防疫突擊隊,堅守在戰“疫”最前沿。3月12日下午,突擊隊員剛剛放下行李還沒來得及休息一會,就接到省駐京工作專班指令要執行轉運任務。此時相關的醫護人員還沒有趕到,52歲的邳州市局三級警長陳桂輝第一時間說:“讓我上!”隨即他穿上防護服駕車前往收轉中心開展工作。在收轉工作中,陳桂輝積極與省外辦、現場處置指揮部等相關部門聯繫對接。經過兩個小時的聯繫協調,終於將我市第一批4名入境人員安全順利送到車站。陳桂輝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駐地。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分流、登記、護送,每一班打的都是“團隊戰”。“金盾”突擊隊隊員的平均年齡達到了49歲,他們每天平均休息時間不到5小時,每次轉運時間3小時以上,隨著入境人員的不斷增加,有時要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防護服都來不及換。


孫國權


“我們江蘇工作組共分四個班,每個班工作6個小時,24小時輪流值班,要對每一位乘飛機抵達機場的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詢問相關情況。”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執行任務的孫國權介紹,由於要和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人員面對面交流,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為此,他們都要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光是穿防護服,一次就需要半個多小時。孫國權已經50歲了,平均每個班就得檢查6個航班80餘人次,對這些人員仔細檢查完畢後,還要迅速配合相關部門,將他們送上專用車輛,然後再將可疑人員送到專門地方進行隔離。由於機場內的溫度比較高,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更是像洗桑拿一樣,每當脫下防護服,裡面的衣服都可以擰出水來,兩隻手掌都會被汗水泡得發白。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我來接您回家啦!”

他們既當護送員又是服務員


巡特警支隊民警倪堅


“老鄉,我來接您回家啦!”當第一時間看到轉接對象時,巡特警支隊民警倪堅總是這樣說。抵達崑山後,他便被抽調至省應急隊,負責接送從浦東機場到崑山的境外旅客。6天內,他共接送102人次,來回10趟,里程達2000公里。


“當面對從異國他鄉回家的人們那種期待、焦慮、渴望的眼神時,內心不由得燃起一團熊熊烈火。”在一次執行任務時,由於突降大雨,倪堅迅速疏導旅客和隨車醫護人員上車,自己冒雨將13名旅客的行李放進後備廂。雨水打溼了口罩,浸溼了衣服,搬完行李,回到車內,他已疲憊不堪,雨水、汗水早已將護目鏡變得模糊。


用家鄉話道一聲問候,讓轉運對象感到回家的溫暖;遞上一封問候信,轉達政府的關心;備上一個愛心包,送上可口的食物,消除轉運對象身體疲憊和心理焦灼。他們是逆行者,也是普通人。他們既當護送員,又是服務員,在規範做到轉運順暢、安全護送的同時,又全心全意地照顧好回家的每個人。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3月14日晚,出入境支隊民警馬輝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帶隊轉接境外返徐人員朱先生。他的行李在機場丟失,急得直跺腳:“今天找不回來行李,我就不回去!”“您彆著急,我們會幫您想辦法的。”馬輝先安撫他的情緒,並幫他聯繫機場公安和航空公司,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鐘,還是沒有找到行李,回徐州的車肯定是錯過了,馬輝又幫助朱先生住進了指定的酒店。通過一夜努力,行李終於在第二天被找到。朱先生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連連道謝。

心同在,家國安!

在涉外疫情防控第二戰場,

徐州公安民警再次以最美“逆行者”的擔當,

在抗疫一線書寫了

最堅毅忠誠、英勇頑強的彭城“警色”。


疫情外防輸入第一關的彭城“警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