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常被誤認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關注

我有一位朋友。印象裡,他經常請假,沒請假的時候,幾乎都是由父母背來教室;還有一次,他被遠處的籃球砸到頭,腦出血不止,直接進了ICU,病危通知書都簽了好幾次,好不容易才搶救回來……

長大後我才知道,原來他是血友病患者。

流血不止,不一定是血友病

由於凝血機制異常,血友病的主要症狀就是“容易出血”,但並非所有“容易出血”都是血友病。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恩熙流鼻血不止,其實是白血病 | 《藍色生死戀》

生活中,一部分血友病患者往往會被誤以為白血病患者。血友病的早期症狀是自發性出血(比如流鼻血),加上血友病和白血病都是血液疾病,而且血友病是罕見病,大家對血友病的瞭解不多,所以這兩種病經常被人混淆。

雖然有部分相似症狀,但血友病和白血病從症狀到發病機制,都不同

白血病屬於血液系統的癌症,是多種基因的突變導致血液細胞癌變[1],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家族史+核輻射[2]。而且白血病直接影響造血過程,除了自發性出血,還可能會有高熱、淋巴結腫大、頭暈、嘔吐等與白細胞異常相關的症狀。

和白血病不一樣,血友病是涉及凝血機制異常的血液疾病。廣義的血友病有甲型/乙型血友病、丙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而現在常說的血友病,多指甲型/乙型血友病,是一種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3]。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血友病患者受傷後容易血流不止,是因為存在凝血障礙 | myupchar.com

正常人凝血過程中,有多種關鍵凝血因子參與,而甲型和乙型血友病患者,X染色體上的基因(FVIII基因或FIX基因)產生突變,機體無法產生功能正常的某個凝血因子,進而導致凝血障礙。根據缺乏的凝血因子,分為FVIII基因突變致第八因子缺乏的甲型血友病和FIX基因致第九因子缺乏的乙型血友病。

因為凝血系統缺陷,血友病患者機體無法很快止血,所以,一些輕微的碰撞也可能會造成患者不停出血,如果不加干預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血友病患者也被稱為“玻璃人”,意思是像玻璃那樣脆弱。部分中重症血友病患者,甚至會自發性出血,比如流鼻血、牙齦出血、膝關節內出血導致膝關節腫脹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導致血友病的突變基因,在X染色體上,是隱性遺傳。在女性中,如果其中一條X染色體含有這個突變基因,另一條X染色體也含突變基因,才會發病。而男性性染色體是XY,Y染色體沒有FVIII基因和FIX基因,如果在X染色體上的唯一的基因突變了,就會發病,所以甲型/乙型血友病在男性中更高發。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同樣遺傳了一條含突變基因的X染色體,男性發病了,女性表現正常 | ghr.nlm.nih.gov

血友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維多利亞女王就是一位乙型血友病基因的攜帶者,這一基因又通過她的兒女傳播到了歐洲其他幾個國家的貴族中[4]。由於當時對血友病的認識不足,且貴族間喜歡近親婚配,使得血友病傳播到了當時至少4個不同國家的皇室之中。因此,血友病有了“

貴族病”的“稱號”。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維多利亞女王簡化家族遺傳樹 | 參考文獻[4],作者繪圖

在維多利亞時代,一旦患上血友病,無異於身體裡埋藏了一顆不定時炸彈,讓患者和患者家屬惶惶不可終日。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血友病其實已經不是不治之症了。如果診斷及時,通過適當的治療,大部分的血友病患者是可以避免致命性後果的出現的

血友病的經典、有效療法,就是以“缺什麼補什麼”為主要思路的替代療法——思路雖然簡單,但這一療法是科學家們一百多年辛苦鑽研的智慧結晶。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缺血?那就補點血吧 | 圖蟲創意

雖然公元2世紀已經有關於血友病的相關記載,但直到1934年,醫生們才發現輸注全血可以緩解患者症狀[5]。但全血中凝血因子含量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

直到1958年,血友病與第八/九因子之間的關係才第一次被揭示[5]。又到了上世紀70年代,針對血友病的高純度凝血因子製劑(血液冷沉澱第八/九因子製劑)[4]。到上世紀90年代,替代療法已趨成熟,發達地區的重症血友病患者(除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平均壽命終於已與普通人幾乎沒有差別[6]。

替代療法成了血友病患者的曙光。但是,曙光還沒照耀多久,陰影又隨這些血液製品悄然而至。

上世紀80和90年代,有60-70%的重症患者,在接受血液或相關製品的治療後,發生了艾滋病或者病毒性肝炎的大規模感染,即使那些接受了冷沉澱製劑治療的血友病患者也未能倖免[7]。

之後,製藥公司和科學界快速反應,完善了血液檢驗檢測以及血液微生物的滅活技術,加上90年代初期商業化重組第八/九因子的出現[8],現在的血友病患者已經可以安心接受凝血因子為主的替代療法了。現今,國內醫保,也已經把血友病納入特種病醫保範疇,患者只需支付少部分費用,就可以接受相關治療。

但是,有一部分的血友病患者接受替代療法後,症狀未見絲毫緩解。原來大約有25%的甲型血友病患者以及5%的乙型血友病患者,在接受第八/九因子治療後,產生了抗體[9]。目前,對於抗體的產生原因仍未有統一的定論,但醫學家們已提出了暫時應對的“繞道療法”:既然不能直接補充缺乏的因子,那我們給患者補充可以活化下游凝血反應的其他凝血因子

,一樣可以促進凝血,但促凝效果並沒替代療法理想[9]。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正常凝血過程,替代療法補充紅框其中之一,繞道療法補充籃框物質或相關物質 | 參考文獻[9]、[10] ,作者繪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除了替代療法、繞道療法,基因治療用在血友病上的應用也備受關注。因為血友病致病基因單一、機制明確,是基因治療應用的良好平臺。雖然過去基因治療仍然有療效不佳、宿主對基因載體排斥等問題,曾經一度停滯,但隨著基因編輯的技術的發展,基因治療在血友病患者上的應用研究已經重新開展,而基因治療有望成為根治血友病的強力療法[4]。

除了對症治療,血友病患者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對症治療,對於血友病患者日常習慣的指導,也是血友病患者的醫療干預重點

既然血友病患者容易因為小碰撞而流血不止,那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不是應該避免所有可能會造成損傷的活動呢?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血友病患者是否要避免所有可能會造成損傷的活動呢?| bestpractice.bmj.com

在過去,對血友病認識的不足以及相關療法的缺乏,被視為“玻璃人”的血友病患者無法參加體育運動,甚至連普通的體力活動也不能做[11]。

替代療法出現後,雖然血友病患者的預期壽命已和普通人相差無幾,但是,由於缺乏運動,血友病患者的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也是一直在增加。一項針對血友病患者內分泌失調的研究顯示,42.5%的血友病成人患者有超重或糖尿病的問題;2009年德國一項關於老年血友病患者併發症的研究顯示,52%的60-85歲患者有超重的問題,其中10%同時患有糖尿病;加拿大、美國等地於2008年前後也有關於血友病患者有更高肥胖和糖尿病率的報道[12]。

針對這種情況,世界血友病聯盟在2013年發佈了《血友病治療指南》,鼓勵血友病患者適當參與非接觸式運動,包括:游泳、散步、高爾夫、羽毛球、射箭、騎行、划船、帆船和乒乓球等,以增強肌肉強度、骨密度、維持體重、降低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率;同時,避免像橄欖球、足球等的接觸式或碰撞激烈的運動[13]。另外,多項國際研究也表明,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助於提高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肌肉強度和減少關節出血

[11, 14]。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血友病患者應當適當參與非接觸式運動 | Pixabay

今天是第32個“世界血友病日”,世界血友病聯盟(WFH)提出了“援助+團結”主題。從成立伊始,這個組織就旨在呼籲每一個人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公眾對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的認知,讓世界各地的患者都能得到所需要的治療和護理,無論他們生活在世界的哪個角落——

其實,每一種疾病患者都需要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作者名片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排版:凝音

參考文獻:

[1] Leukemia. 2020;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ancer.gov/types/leukemia.

[2] J J Hutter, Childhood leukemia. Pediatr Rev, 2010. 31(6): p. 234-41.

[3] E G D T PIER M. MANNUCCI, THE HEMOPHILIAS — FROM ROYALGENESTO GENE THERAPY. N Engl J Med, 2001.

[4] M Franchini and P M Mannucci, The history of hemophilia. Semin Thromb Hemost, 2014. 40(5): p. 571-6.

[5] R Biggs, Thirty years of haemophilia treatment in Oxford. Br J Haematol, 1967. 13(4): p. 452-63.

[6] M Franchini and P M Mannucci, Co-morbid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ersons with haemophilia. Br J Haematol, 2010. 148(4): p. 522-33.

[7] P M Mannucci, Hemophilia and related bleeding disorders: a story of dismay and success.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02: p. 1-9.

[8] S W Pipe, Recombinant clotting factors. Thromb Haemost, 2008. 99(5): p. 840-50.

[9] M Franchini and P M Mannucci, Inhibitors of propag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 VIII, IX and XI): a review of current therapeutic practice. Br J Clin Pharmacol, 2011. 72(4): p. 553-62.

[10] 朱大年, 生理學. 7 ed. 2008: 人民衛生出版社.

[11] M Gomis, F Querol, J E Gallach, et al., Exercise and s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haemophilic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Haemophilia, 2009. 15(1): p. 43-54.

[12] T E Wong, S Majumdar, E Adams, et a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hemophil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Prev Med, 2011. 41(6 Suppl 4): p. S369-75.

[13] A Srivastava, A K Brewer, E P Mauser-Bunschoten,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philia. Haemophilia, 2013. 19(1): p. e1-e47.

[14] M Goto, N Haga, and H Takedani, Physical activity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Japanese people with haemophilia. Haemophilia, 2019. 25(4): p. e267-e273.

[15] 安徽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安徽省血友病分級診療指南. 安徽醫學, 2017. 38(06): p. 669-676.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血友病:常被误认为“白血病”,如今已非不治之症,但仍需要你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