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青年男女如何偷偷戀愛?且看《詩經》中的這首詩

在我國悠久的文學發展歷史上,愛情始終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無論任何體裁的文學作品都喜歡以愛情為題,並且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流傳下來許多經典故事。

這些愛情佳話多半伴隨著男女青年對於封建禮教的反抗,如湯顯祖《牡丹亭》、王實甫《西廂記》,都講述了對自由戀愛的追求。《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這些悲劇故事則更具打動人心的力量,讓我們為劇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同傷心落淚。

兩千多年前的青年男女如何偷偷戀愛?且看《詩經》中的這首詩

但這些文學作品都是以作家之口說出來的,難免增添一層隔閡感,不能直接窺探到真實的戀愛心理。那麼作為愛情的當事人,他們自己又是怎樣的想法呢?

兩千多年前的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近百餘首民歌,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關於愛情的呼聲。這些詩歌出自遠古先民之口,乃是抒發自己情感所作,因而就特別的真摯。那時候的青年男女,是如何真實演繹像《西廂記》那般的感人故事呢?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首詩出自鄭風《將仲子》。仲子啊仲子,我求求你了,你不要再從我家院牆翻進來,不要折壞了我家杞柳樹。我不是心疼柳樹啊,我是怕我父母會發現咱們。我確實很想念你,但是我也害怕父母的管束啊。後面兩節雖有所調整,說到了諸兄和鄉鄰,但基本意思和第一節還是相同的。

兩千多年前的青年男女如何偷偷戀愛?且看《詩經》中的這首詩

相愛的男女因為家庭管教的原因沒有辦法正大光明戀愛,只好採取這種偷偷戀愛的方式。名叫仲子的男子翻過院牆來到女方家裡和她偷偷幽會,女方雖然見到心愛的人很開心,卻又擔心事情暴露會給自己招徠災禍。畢竟在那樣的環境裡,女子的自由並不能夠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要聽受父母命令,就連流言都要畏懼。

本詩中並沒有用過多的筆墨來描寫男女兩人之間的愛情,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擔驚受怕上,顯然是這個女子內心最真實的反映了。其實她又何嘗不希望仲子來找自己呢,正所謂“仲可懷也”。但自己實在身不由己,萬一被發現,後果實在嚴重。

兩千多年前的青年男女如何偷偷戀愛?且看《詩經》中的這首詩

《西廂記》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它將崔鶯鶯那種既愛慕張生又害怕禮教的矛盾心理刻畫得極為傳神。而本詩是當事女子之口所說,距離上更進一步,矛盾心理的反映更加真實。

當初因為種種限制,男女之間極難擁有自由的愛情,因而流傳下來如此多感人的愛情故事。如今我們已是自由戀愛的時代,更加應當珍重兩個人之間的自由權利。切莫因為自己發緣故錯失了佳人。

參考:《詩經》,上海大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