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天津宁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近代民族英雄王锡朋、早期革命家于方舟、“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等,都是宁河人的骄傲!

这里要说的王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王照(1859~1933),字小航,号芦中穷士,又号水东,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人。 曾中举人、进士,任清廷礼部主事。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是教育救国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是近代拼音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话字母”方案的制订人。

特别是他创办的芦台小学堂,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标示“小学堂”的地方小学,为全国首创州县地方学校。“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

杰出的维新志士,不与日寇同流合污

王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提起戊戌变法,人们都知道康有为、梁启超和“戊戌六君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整个变法时期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王照。

梁启超,最初是由王照向光绪皇帝举荐的。康有为的好多学生要出来做官,康有为不能自己举荐,也都是由王照举荐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堂堂的大清帝国既赔款又割让土地。内忧外患让光绪皇帝万分震怒,遂动了锐意改革的念头。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戊戌年四月,他罢免了翁同和的相位,启用康有为,并下诏书让官员们提治国建议。身为礼部主事的王照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大胆地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建议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出国考察,先就近去俄国和日本,去看看人家究竟怎样治国的。

二是设立专门教育部,强化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三是反腐倡廉,严厉惩罚腐败的朝臣。

此时,后党与帝党、顽固派与维新派之间的斗争也开始进入了白热化。建议书写好了,但因为王照职务太低,不能直接递到皇帝那儿去。他就请尚书大人代为上呈,但是被守旧迂谬的后党、礼部尚书怀塔布等阻挠驳斥,不予上达,并告王照咆哮公堂。

9月4日,光绪帝闻知后,认为怀塔布等是大臣霸道,压制下级,便罢了他们的职位,并称赞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破格提升他的职位,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这是帝党对后党的一次大示威。

要知道慈禧可以容忍光绪帝颁发某些新政诏书,但绝不能容许光绪帝排斥她的亲信,更不能容许他在朝廷内组结成自己的党羽。经过一番精心策划,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与保守派联手,终于把光绪给关起来了,前后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在百日维新中,踌躇满志的王照先后参决了两件大事:

一是出谋划策,争取袁世凯,企图依其兵力保护光绪帝。结果铸成大错,被袁世凯彻头彻尾地出卖了。

二是9月13日,光绪帝决意建立懋勤殿议事制度,以决定变法政策。王照受康有为之托,举荐了梁启超等6人。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变法失败后,王照被清政府革职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后回国遇赦,官复原职。此时,王照已无意仕途,辞官不做。晚年定居北京,先后担任民国政府和日本人"东方文化协会"顾问。"九一八"事变后,毅然辞去顾问职务。1933年6月,王照病逝于北京水东草堂,享年75岁。

王照一生坎坷,但忧国忧民,不失燕赵侠士之风骨,令人肃然起敬!

致力于平民教育,倡导拼音文字

王照生性耿直,不攀权势。在宁河城区芦台镇,至今仍流传着“王小航打表叔——公事公办”这句歇后语,说的就是王照35岁进士及第后回乡协办团练时的事。

有人问王照中日作战为什么失败。王照的解释是,中国只有20万的读书人。而日本有基础教育,5000万人都识字。以20万对5000万,以一敌250,自然赢不过。必须大力提倡发展平民教育。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与徐世昌等在芦台合办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为全国首创州县地方学校,即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小学。成为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朋友,朋友,说真的吧!“是王照先生践行的人生格言。也是芦台一小”真“教育的源头,成为历届校长自觉奉行的圭臬。100多年来,芦台一小校友中人才辈出,“中国氢弹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就是杰出的代表!

王照是我国著名语音学家,汉字改革的先驱者,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他创造的“官话字母”,开注音符号之先河,一时风行于世。

在日本期间,仿日文假名,采取汉字偏旁或字体的一部分,制订了一种汉字拼音方案,名为“官话合声字母” (一说他是于1900年回国后在天津创制的“官话字母”,写成《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官话合声字母》一书1901年在日本出版。后在北京修订重印,名为《重刊官话合声字母序例及关系论说》(北京官话字母义塾,1903年,北京拼音官话书报社,1906年翻刻)。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这是我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方案,声母、韵母共62个,采用声韵双拼的方法。后创“官话拼音书报社”,出版“拼音官话报”——《人人能看书》。《官话字母方案》强调拼写白话,强调以北京语音为拼写对象,因以一般民众为推行对象而设计务求简易、专拼俗话、以便俗用。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他希望通过官话字母的传习,在民众中普及教育,以求富国强民。由于官话合声字母具有不少优点,各地有“官话字母义塾”“简字学堂”等传习机构的大力宣传,在推行中又得到上层社会名流如严修、吴汝纶、张百熙、袁世凯等的支持,因此推行速度快且声势浩大,前后共推行十年,遍及13个省,是当时切音字运动诸方案中影响最大推行最广的一种。

曾出版《官话字母义塾丛刊》《拼音对文百家姓》《拼音对文三字经》《拼音对文千字文》《官话字母字汇》《官话字母读物》《水东集》及《初学拼音官话书》系列(包括家政学、地文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官话合声字母》方案中所体现的一些观点至今有的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1913年,王照任“读音统一会”副议长,曾依据他1900年刊行的《官话合音字母》提出方案,制成“注音字母”。据鲁迅先生《门外文谈》载,当时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召集的读音统一会上,为了入声存废问题,王照曾和吴稚晖先生大战,战得吴先生肚子一凹,棉裤也落了下来。由此也足见他做学问的认真劲。

王照:维新志士、教育救国的先驱、汉语拼音奠基人

结语:王照站在时代的潮头,为富国强民,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致力于普及平民教育和拼音文字改革,成绩斐然,受到后人的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