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私,常与善人相随

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大师


天道无私,常与善人相随 |《感应篇汇编白话》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直译)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报官禄会跟随他,众邪都远离他,善神会保卫他。

(白话)故事:宋朝的司马光,赐封温国公,当他到皇宫赴任时,途中看到的人都欢欣庆贺。随他所到之处,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说:“请您不要再回洛阳,就留在皇上身边当宰相,使我们百姓能过好日子。”刘大谏先生在朝廷为官时,天下百姓无不歌颂他的忠心。富文忠公(富弼)骑着驴慢慢走到天津桥时,跟随他后面观看的人很多,有如万人空巷。徐节孝先生(即徐积,宋朝山阳人。三岁时丧父,因为父名为石,终身不用石器,走路遇到石头,回避而不践踏,事母至孝)于母亲过世后,在淮阴(在今江苏)地方结庐守墓三年,城里每天都有人前往致敬。邵康节先生(即邵雍,精通先天象数之学)外出时,读书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无不急忙争相迎接。

天道无私,常与善人相随 |《感应篇汇编白话》

人们对善人欣喜羡慕到如此地步,那么上天感动的情形,由此可知。如果不是实有令人可敬之处,怎能感动人到如此地步呢?而上述这几位善人,在世时,不是宰相就是人师,死后也都变成神明。

天道无偏无私,常与善人相随。不必说而能巧妙回应;不必特意召请却会自然到来。我只要真能以诚心去感应,不管在哪里都会得到上天保佑。然而只要自己能尽人事,不断以诚心应事,终究能感动上天。《救劫经》说:“只要如此专心诚意,其余听由上天安排。”可见善人行善,是没有一丝毫迎合希求的心。宋朝的朱子也说:“天地的作为,毫无夹杂一点自己的意思,只是以生养万物为己心;人若能念念都在利人济物,便如同天地之心。凡能契合天地之心的人,上天怎会不保佑他呢?”

(《集福消灾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印,2010年版)

天道无私,常与善人相随 |《感应篇汇编白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