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01

自从《寄生虫》拿下第7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的热度就开始水涨船高,关于内容的讨论一时间尘嚣之上。

电影题材不算新颖,再一次聚焦贫富差距,对比穷人和富人的生活,瞄准两个阶层的生活交织。

优点显而易见,情节紧凑,故事新颖。缺点也是有的,比如立意不集中,现实和荒诞并行,稍有混乱。但总体上,仍然瑕不掩瑜。

在立意不集中上,确实出现了很多分歧。有人觉得这部电影着力刻画阶级差距,也有人认为主要描写底层生活,我认为电影更想映射的,是底层人士固有的"贫穷观念",即懒惰、贪婪与偏执

02 严肃的主题,紧张的情节

虽然主题有些严肃,但情节并不枯燥,还有些喜剧的成分,观影体验总体来说较为流畅。

故事讲述金基泽一家待业家中,某一天,通过朋友的介绍,小儿子金基宇得到了去公司老总朴社长家做家教的机会,帮老总大女儿朴多惠补习英文。朴太太单纯且和善,对金基宇很好,给出的报酬也丰厚。于是金基宇见缝插针,让妹妹金基婷冒充留过洋的艺术生,给朴家小儿子多颂补习美术。

于是通过"互相介绍"和设计陷害,金家四口最终都来到了朴家工作,金基泽做了朴社长的司机,妻子忠淑成了保姆。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一日雇主外出,金家四口在豪宅里开起了Party,却突然迎来了不速之客——前保姆雯光。随着雯光的出现,一个更大的秘密浮出水底!原来这幢房子有个地下室,雯光把欠债生病的丈夫藏在这里整整四年。而雯光也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于是两家人对峙,雯光意外致死,金基泽暂时关闭地下室。

这时朴家四口突然返回,慌乱中金家三人躲在茶几下,就像蟑螂,一开灯就会无处遁形。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回到家却发现房子被洪水淹没,他们又忙着逃荒,最后落得无家可归。

贫富差距在这一刻变得异常明显,一边是朴家小儿子睡在自家花园,尽管下着大暴雨,但他有进口的不漏水的帐篷庇护,尽享大自然的乐趣,而朴社长和朴太太睡在客厅的沙发上,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看着他。

另一边,刚感受完地下室四年生活的洗礼,经受了蟑螂一样的滚爬,回到家又是一片狼藉的光景,金家离天花板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而影片中很多细节都暗示出,金家并非无故遭受这般贫穷,归根结底都是他们固有的贫穷思维在作祟。

03 懒惰可以腐蚀整个家庭

影片一开始,金家落魄的生活就透露出懒惰的气息。

男主人金基泽正值壮年,率领年轻力壮的儿子和女儿待业家中,饿了就随便掰几块面包裹腹。有个细节很有趣,虫子飞到桌上,金基泽甚至懒得处理,而是随手弹了出去。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他们甚至懒得动嘴。窗外工人在喷杀虫药,几个人嘀咕着要不要提醒他房子里有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最近虫挺多,就让他喷吧。结果搞得屋子里雾气缭绕。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醉汉对着他们家窗户撒尿,几个人边喝酒边吐槽,但全都没有上前劝阻,金基宇的朋友敏赫看到,上前阻拦,差点引发冲突,几个人坐在家里像看电影一样,置若罔闻地称赞道:"敏赫太有种了,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身体懒不可怕,脑子懒才最可怕。其实这一家人非常聪明,但他们都懒得动脑,宁可折披萨纸盒糊口,也不愿想想自己的出路。

智商倒是都用在了投机取巧的地方,连最简单的体力活儿都做不好,金基宇在网上找到了最快速简单的折纸盒办法,但折出的披萨盒质量根本不过关。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这种懒惰根深蒂固,已经渗透到血液。并且懒惰的病毒会传染,父母没有做出好的表率,也影响了孩子。金基宇和金基婷智商高,有学识,本来可以很优秀,奈何被父母影响,恐怕也渐渐放弃了对自己和生活的要求。

即使最后一家人落魄得睡在体育馆,第二天还有一大堆残局要收拾,金基泽依旧懒得想。当儿子问他的计划是什么,金基泽却说:"你知道什么计划绝对不会失败吗?是没有计划,因为人生永远不会跟着计划实行。"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则干脆不计划。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永远杂乱无章,没有计划也无法走向正轨。

04 贪婪是内心的贫穷

一家人简直把贪婪演绎到极致。影片一开始,家里的话费和网费已经用完,忠淑让丈夫解决,结果金基泽告诉小儿子,把手抬高一点才能蹭到网。其实邻居已经发现,更换了密码,他们非但不觉得羞耻,反而想办法破译。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随着金家四口陆续进入朴社长家工作,贪婪的欲望也愈演愈烈。

首先小儿子通过朋友敏赫的介绍,来到朴家工作,敏赫和朴家大女儿暗生情愫,出于信任才找来金基宇帮自己照顾朴多惠,结果金基宇却顺理成章地俘获了朴多惠的心,根本不考虑敏赫的嘱托,甚至一心想着和朴多惠结婚。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贪婪的人就是这样,情谊和信任在他们眼里根本不重要,一切都能成为达到目的的垫脚石,无论自己能否配上这个位置。

因为看到朴太太对儿子的培养特别上心,所以巧言推荐了一个留过洋的艺术学生,于是妹妹金基婷摇身一变,变成了高大上的杰西卡。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而杰西卡的伪装能力更胜一筹,她懂得利用人物特点,比如有水平的人一般都不苟言笑,特例独行,就这样又轻松赢得了朴太太的信任,认为她对小儿子的教育十分有方法。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杰西卡见缝插针的能力也是一流,诬陷朴社长的司机,进而把爸爸介绍过来,而这还不算完,他们又用同样的套路构陷朴家老保姆,顺势把忠淑引荐过来。心机和手段与《甄嬛传》相比都不遑多让。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挣着朴社长的钱还不算完,等到雇主一家郊游,他们甚至鸠占鹊巢,畅想着如果能生活在这里该有多好。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贪婪的欲望无止境,就在这时,他们遇到了更贪婪的人。前保姆雯光突然造访,他们发现雯光居然把丈夫藏在地下室整整四年,吃喝用度都是克扣朴社长而来。原来这栋房子里,活生生养了6条寄生虫。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贪婪是人的欲念,这种欲念一旦萌生,就会像火一样蔓延,总想得到更多。在心理学上,贪婪是一种病态,与利己主义、物质主义、嫉妒密切相关。

正常人或多或少都产生过贪婪的想法,但却别在于,有些人会抑制欲念不断生长,而病态的人会任其发展,把给予视为理所应当,久而久之,认为世界上的任何好事都该有他一份儿,哪怕不付出任何劳动。

05 偏执于贫穷中恣意生长

整部影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无法否认朴社长一家并没有做错什么。身为雇主,朴社长和夫人都对工作人员十分大方,该体谅则体谅,谦虚随和从不颐指气使,即便提要求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有看法也不直接表露。

有一句话听起来有些可悲,但也不无道理,那就是:富人通常圆融且随和,穷人总是偏执且极端。

每个人私下都有对事物的看法,这纯属个人修养。朴社长也许修养不够,他十分嫌弃金基泽身上的味道,骨子里鄙视底层人士,但朴社长却并未表露,只是无意中被金基泽听到,这在他心里埋下了怨念的种子。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朴家小儿子发现司机和保姆身上有相同的味道,金基婷直白地点破,这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人,身上特有的气味儿。

金基泽心里像长了根刺,待业在家没觉得不妥,靠欺骗上位他不在乎,鸠占鹊巢也没觉得丢人,偏偏被人嫌弃让他十分难受。最后当朴社长从雯光丈夫尸体下拿走钥匙,闻到他身上的味道捂住鼻子时,金基泽再也无法忍受,把愤怒化成武器,一刀扎在了朴社长身上。

《寄生虫》:遭受生活毒打,你又何曾善待生活?

这就是一种偏执,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失去尊严,却在乎味道引发的身份象征。

他不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无法左右他人意志,能维持表面尊重即可,何必偏执地计较别人的内心呢?杀了一个朴社长,还会有另一个朴社长,偏见是客观存在的,能做的只有扭转自己的局面,可惜他的志气都用在了错的地方。

看起来,金家人遭受生活的毒打,过得很不如意,即便快乐也是非常短暂的。但他们又何曾善待过生活呢,何尝脚踏实地地计划过未来的日子呢。

富亦有道,贫且无方,一个人心穷了,才是真的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