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海鹞”FRS.1 是由“鹞”GR.MK3 改型发展而来的多用途舰载垂直/短距 起落战斗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 该机 1975 年 5 月开始设计,1978 年 8 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79 年 9 月英国 海军第一支由 6 架“海鹞”组成 700A 飞行队服役。

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英国海军随之定货 48 架。 与“鹞”式飞机相比,“海鹞”战斗机在许多方面,如机体、发动机等 90% 的方面都是相同的,最大的变化是加高了座舱,更新了电子设备,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机头改成可向左折叠,以缩短停放长度, 增加停机数量;更改了外挂架等。

该机优点突出:首先,中低空性能好,占甲板面积小,机动性强,可在 6000 吨以上的轻型航空母舰、巡洋舰、货船等舰船上起降。

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但是,它在垂直 起飞时航程和载重损失太大,要增加航程和载弹量还得靠短距滑跑起飞。为 此,英海军在其航母“无敌”级和“竞技神”号(后卖给印度改名为“维兰 特”号)均加装了斜角 7°和 7.5°的滑橇式飞行甲板,使“海鹞”和“鹞” 式战斗机可在较短的距离内滑跑起飞,十分圆满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海鹞”战斗机机长:14.50 米,机头折转后为 12.88 米,机高 3.71 米; 翼展 7.70 米,机翼面积 18.68 平方米。其最大平飞速度(高空)1.25M/330 公里/小时、(低空)0.97M/1185 公里/小时;高空,机内燃油可飞 1 小时以 上时的巡航速度大于 0.8M;低空时的巡航速度为 650~833 公里/小时。 该机机翼外侧挂架可挂 2 枚 AIM-9L“响尾蛇”等空空导弹,内侧挂架可 挂“鱼鹰”或“鱼叉”空舰导弹。机上的“蓝狐”雷达,具有对空、对地功 能和多种工作方式,其下视能力有限,主要用于搜索海上目标。作用距离一 般为 37 公里;高度 6000 米时发现大型舰艇的最远距离为 110 公里。

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机上还 装有台卡-多卜勒式导航系统,由导航和姿态参考系统与台卡-72 多卜勒雷 达、感应式磁传感器构成,是飞机航向和姿态信息的主要来源,可为平视显 示器/武器瞄准计算机提供速度、航向、姿态等数据。 “海鹞”的空战能力十分突出,“蓝狐”雷达可远距离发现目标、能全 天候作战;挂载的“响尾蛇”导弹性能先进、使用可靠;机上有推力换向装置,所以有特殊的格斗能力。 1982 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海军“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母上共搭 载了 34 架“海鹞”战斗机,机上携挂的主要是“响尾蛇”AIM-9L 空对空导 弹。

整个战争期间,“海鹞”共出动 1500 多架次,在空战中击落阿根廷军队 的“幻影”、“短剑”、“天鹰”等各型飞机 31 架,而自己却一架也未被击 落。 “海鹞”战斗机的战斗巡逻高度一般为 3048 米,速度 463 公里/小时。

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作战时,“海鹞”都是采用双机横向编队出击,间隔为目视距离。它常在 1000 公里/小时左右的大速度下做大过载机动,并多次成功地使用了“前飞中推力 转向”战术:阿机飞机尾追攻击时,“海鹞”喷口及时向下,迅速上升至其 前上方,然后减速使阿军飞机从下面冲过去,随之向其尾后发射导弹。“海 鹞”还曾采用过推力转向进行机动,约 6 次成功地规避了阿军飞机发射的法 制“玛特拉”530 导弹的攻击(包括迎头攻击)。

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马岛海战中,“海鹞”战斗机还显示了很高的起降灵活性和作战适用性。 起飞时,每机之间间隔 30 米,间隔时间 15 秒。降落时,可在任何一块直径 约 20 米的甲板上垂直着舰,航空母舰也不需要掉转舰头或做其他机动动作, 使飞机迎风着舰。

“海鹞”还可以挂载武器着舰,甚至只挂一枚导弹而飞机 横向不平衡时,也能以反作用喷气安全着陆。在恶劣的气候中,“海鹞”的 机载进场设备和“蓝狐”雷达,可保障飞机在能见度 50 米着舰。整个战争期 间,“海鹞”战斗机没有发生一起由于垂直起降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

安装了蓝 狐雷达和飞马104 发动机——英国“海鹞”舰载战斗机

马岛海战之后,英军又对“海鹞”进行了改装,加挂了约 780 升的大型 副油箱、2 枚 AIM-9L“响尾蛇”导弹(使该型导弹达 4 枚)。同时,还将逐 渐换装具有下视和边搜索边跟踪能力的“蓝鹰”脉冲多卜勒雷达,挂载“天 空闪光”或其他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