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讓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一刀切,好管理”


近些年教師考編是社會教育領域的一大熱點。每年各地各校都會招入一些新教師來充實自己學校的師資力量。換了地方,新入職的老師需要服從這個學校的管理,所謂“入鄉隨俗”,每個區域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管理特色。例如,有些學校要求當年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一年。


學校讓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一刀切,好管理”

日常教學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計算機和互聯網還沒普及的時候,前輩們都是手寫教案。有一次小編去初中數學老師家裡做客,看到他那幾大箱的教案,堆在書房一角成了一座“書山”。那裡面數不清的文字見證了他備課的過程和他為教學工作付出的努力。然而,時代已變,幾乎所有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裡都有了智慧大屏,學校實現了網絡全覆蓋,提倡“科技+教育”,鼓勵老師們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新入職老師的備課工作量就增加了,既要手寫教案,又要製作多媒體課件。新入職老師還要參加學校的各種培訓,更要做好日常教學工作。即便有三頭六臂,也忙得夠嗆。老師們用手寫教案的時間多讀兩本教育專著,寫點心得體會;亦或,認真批閱學生作業並總結易錯知識點,幫助學生複習鞏固,都顯得更有價值一些。


學校讓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一刀切,好管理”

科技+教育


而且,新入職的老師並不等於新手老師。有的老師原先在另一所學校任教很多年,可能為了更好的薪資待遇或者就近照顧家庭便重新考編。這些老師已經有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材也是比較熟悉的,不必浪費時間手寫教案,只要精心準備課件就行了。還有一些新手老師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他們在學校長年累月地練習寫教案,畢業前也去過一些學校實習。畢業後考編進入新學校,他們的專業素養是可以信任的。還有一類新入職的教師,他們跨行跳槽,與手寫教案相比,他們更需要做的工作是瞭解學生群體——他們將要教育的對象,參考學校培訓。當然,即使不手寫教案,備課工作還是要一絲不苟地對待。

很多學校發的教案本里面框架條目繁多,重複填空現象普遍。很多課的教學思路和內容設計在大框架上是一致,沒有必要去教案本上碼字。老教師不用手寫教案,學校教務處要求他們交電子版的教案。於是,迫於應付檢查,他們從網上粘貼複製一些教案下來。上課的時候,他們還是按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進行授課。比起手寫教案,完成電子教案還是能省下不少時間的。


學校讓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一刀切,好管理”

思考

綜上所述,小編覺得有些學校硬性要求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是一刀切的形式主義做法。雖然這樣的規定為教務管理帶來了便利,但卻給一些新入職老師帶來了“不公平”的感受,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外人”。建議學校讓新入職老師自願選擇,體現公平公正,在教學教務這一塊進行彈性管理,以實際課堂教學效果來檢測教師備課質量。

當然,有的老師告訴我,他們想要手寫教案。因為,他覺得以自己的構思設計為主,手寫教案能幫助理清教學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順便練練字。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學校硬性要求新入職的老師手寫教案,合理嗎? (單選)
0人
0%
合理
0人
0%
不太合理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