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差的孩子,多半会有“拖延症”,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小志,你的英语作业做完了吗?”“小志,你的手抄报写了吗?”“小志,你的书包怎么还没有捡起来?”“小志,赶紧去洗澡。”“小志,赶紧去睡觉。”这就是朋友小静每天和她儿子的日常对话。小静说只要儿子在家,她除了要了家务要做外,还有一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催,催,催。催她儿子干这个,催她儿子干那个。如果不催她家小志,小志的作业估计到晚上睡觉前不会写完,不催他,估计小志的澡也不用洗了。每次看到小静,感觉“心累”两个字都写在她的脸上。

在我们千千万万的孩子当中应该不止一个小志,有着许许多多的“小志”。那小志们的学习成绩怎样呢?是学霸,还是学渣,或者学习一般?为了这个问题特意问了几个跟我家孩年龄差不多孩子的父母。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回到家先把作业做完,预习完,再到楼下玩耍。而成绩差的孩子,基本上是作业拖拖拉拉到晚上快要睡觉了才写完,或者等到父母发脾气了再花时间写完。

成绩差的孩子,多半会有“拖延症”,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可见拖延的习惯不仅给父母的生活带来负担,还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得不到提高跟“拖延”有哪些关系呢?

一、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多数跟“拖延”有关

1.拖延习惯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朋友女儿学习成绩一般。老师的反馈是,孩子上课也不说话,也不做小动作,就萌萌的坐在那里,你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经常身体坐在教室,可是思想不知道飘去了哪里。一堂课下来要老师提醒很多次。这典型的就是孩子专注力不够。那平时孩子做事也总是磨磨蹭蹭,早上起床不等到妈妈发脾气不起来,上学快要迟到了,鞋子还没穿好。这种拖拉的习惯,使得孩子认为上课听讲也可以拖一拖,等会再听,认为作业可以不用及时复习,等会再看。这样孩子成绩怎么会好呢?

2.拖延习惯影响孩子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人的大脑不是电脑,只要一输入就能永远记住。我们为了能够掌握一项新的技能,知识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及时的巩固。那么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对新鲜事物学得快,也忘得快。这就要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来加深印象。如果上小学的孩子,拖延习惯严重,放学后不及时复习做作业,那他很快就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要点给忘记,等到真正做的时候,已经全部不知道了。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孩子学习成绩能好吗?

成绩差的孩子,多半会有“拖延症”,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3.拖延习惯孩子,在老师心中印象分数不高

某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脸的不高兴,问他为什么?原来是因为早上上学时儿子磨磨蹭蹭,导致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弄得一整天心情不好,上课也没听讲。老师因为要管理的学生多,当然是喜欢做事积极,不拖拉的孩子,更何况老师也要接受学校考评。自然会对迟到,拖拉不交作业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孩子因为拖拉经常受老师批评,他哪里有心情认真听讲呢?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又好得到哪里去呢?

成绩差的孩子,大都是拖延症惹的祸。既然这个拖延症对孩子学习有这么多的影响,那么拖延症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孩子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

1先天形成

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当他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域不活跃时,身体上的协调能力和注意能力就会变弱,俗话说就是慢半拍,这在父母的眼中就变成了拖拉磨蹭的样子。曾经也看过一个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讲的也就是孩子这种慢半拍的节奏是正常的,要家长不要着急,耐心的等待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节奏,对于慢半拍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多去包容孩子,不能像要求成人一样要求孩子。

成绩差的孩子,多半会有“拖延症”,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2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

有些父母可谓对孩子照顾得事无巨细,不管自己多忙,只要孩子让父母干什么立马过去帮弄了。每天孩子的洗澡换洗的衣服帮忙找好,早上起来牙膏挤好,书包帮忙收拾好,水杯帮装好。久而久之只要父母不帮忙做好这些事情,孩子绝不出门,一定等着父母来帮自己把事情干好。这样也就让孩子有了拖拉的理由。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曾说过:“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3父母平时语言不当

可能很多父母不能理解,怎么语言不当也会造成孩子拖延的习惯。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在老大小的时候,我跟他说让他去洗澡,他一般一口答应,可是过了几分钟看到他还没有动静,我就不淡定了,充着他大吼一声:“还不去洗澡,为什么总是拖拉。”经常这样也没见他拖拉习惯有改,反而不等到我吼他就不去。经常用这种吼叫的方式对待孩子,也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概念,让孩子认为等到大人生气的时候才是自己做事的时候。父母语言的不当也就给孩子养成拖拉习惯提供了土壤。

成绩差的孩子,多半会有“拖延症”,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三、聪明妈妈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1.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能够产生快乐感,专注能够提供效率。要想孩子远离拖拉一定要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只有能够集中精力快速做好一件事,才能更高效地管理时间,管理生活。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孩子一个人在玩玩具,或者干一件事情很认真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去打扰他。就让孩子静静地沉浸其中,一旦家长打断孩子,这对孩子专注力养成很不利。保护专注力的首要原则是孩子不找你,你不要去打扰孩子。

2.让孩子认识到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情。

现在的爸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周六日的兴趣班补习班一个接一个,孩子基本没有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虽然,我们不可避免要让孩子上各种班,但是尽量和孩子商量好上什么、什么时候上,要他们知道这个事情自己有参与权。让孩子知道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情。

3.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习惯,还需要让他们学会列清单,并且区分重要次要事情。

在跟孩子讨论一天的事情时,不妨可以拿个笔记本,让孩子自己说出他一天需要干的事情,并且一一记下。然后让孩子自己说出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

成绩差的孩子,多半会有“拖延症”,这样做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并帮助他们分好类。第一次家长给做个模板,后面就让孩子自己参照做,这样孩子就可以知道怎么列清单。让孩子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学会优先级。这样孩子的拖拉习惯就迎刃而解了。

拖延习惯不仅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也对孩子成人后走入社会带来不少麻烦,也影响父母心情。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摆脱拖延恶习,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互动话题:您在帮助孩子克服拖延恶习时用了哪些妙招呢?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