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舆:富贵不常有,艰难常到来

《诗经.权舆》写出了一个由富到穷者的失落心态: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①。

于嗟乎,不承权舆②!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③。

于嗟乎,不承权舆!

权舆:富贵不常有,艰难常到来

①於:叹词,无实义。夏屋:大的食器。夏,大。渠渠:丰盛。②承:继承。权舆:本意指草木初发,这里引申为起始,先前。③簋(guǐ):古代一种圆口两耳的食具,由青铜器或陶器制成。朱熹《诗集传》:“四簋,礼食之盛也。”


唉,我呀,当年大盘装饭菜,如今每顿没剩余。唉,当年富有没传到今。

唉,我呀,当年每顿四大盆,如今每顿吃不饱。唉,当年富有没传到今。


本诗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自哀,感叹今不如昔,富有不再。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讽刺秦康公,说他“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程俊英《诗经译注》是一首没落贵族感慨生活水平下降的伤时之作。

权舆:富贵不常有,艰难常到来

从前大盘大碗的酒肉饭菜,如今每顿没剩余,甚至吃不饱。如此境遇,怎不令人感慨?前人以为此诗反映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待遇薄厚悬殊,今不如昔,刺秦他养士不能善始善终。

一直在丰衣足食的富裕窝里生活的人,一旦生活条件下降,就觉得受不了,顾影自怜,感慨今不如昔。其实,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无论多么苦,只要想活着,就要忍受,挣扎,奋斗。一直富贵,突然变穷,不是受不了这穷,而是心里一时接受不了。

人生无常,富贵不常有,重要的是要有贫富不改其志的心态,这样的人生才不觉得空虚。

权舆:富贵不常有,艰难常到来

心有追求,内心充实的人,无论境遇如何,无论贫富,他都能坦然接受,随遇而安,积极面对。富而不骄不奢,贫而不忘其志。他能吃苦也能享受富贵。这样的人,不汲汲于物利的得失,不贪恋富贵,只要饭饱衣暖,就足以快乐地生活。

如古人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不能至,但尽量学会自慰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和生活。

权舆:富贵不常有,艰难常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