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通济门外沙滩大集

潍坊设计部门正在规划白浪河650米东关古城墙内外古迹的修复利用工作,藉以挖掘老潍县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彰显城市文化内核实力,此乃大幸!

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古炮台旧照

老友秦老先生告诉我,他在美国看到了《世界日报》载文,称潍县沙滩的文化现象媲美北京天桥文化含量。哇,这立即使我浮想联翩。民国年间,京城跤王佟顺禄(1908-1957)在天桥可谓称王称霸,万万没想到,来潍县沙滩卖艺,由于言出不慎,歧视潍人,被一老者踢出了场子,脸面丧尽,悻悻离开了潍县。潍县沙滩名声大震。

郑板桥诗中唱道:“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县原是小苏州”;又云:“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诗中所指就是此地。郑县令风趣地将潍县比喻为“小苏州”。

将潍人打“转秋千”称为“好将蝴蝶斗春归”。

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每年由潍县木匠捐建的转秋千

1917年美国一传教士来到潍县,目睹了清明节潍人打“转秋千”的弘大场面,惊呼为“潍县未知的运动”,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印证了清代乾隆年间白浪河边的繁荣场面。真实记录了潍县大商埠悠久的历史,记录了“转秋千”这一我国罕见或独有的几万人参加的群众清明节娱乐活动。

大批骆驼曾现身白浪河沙滩,西域人来潍采购丝绸、布匹、铜器、铁器……这里是中国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民国年间回族人米双英老先生开办的“西域斋”饭店(今亚星桥东头),就是专为招待西域人的穆斯林饭店,大石桥西头有赵家客店(赵万善)、尚家客店(尚万隆)、王家马车店(王爱义)、北大路马车店、赵宝安客店等客栈经常住满了西域人与骆驼。那时孩子们高兴了,割草送去即可换钱。白天,骆驼到河里喝水,引来人们围观。西方卷烟技术传到潍县后,500余家手工卷烟户,倚仗潍县盛产黄烟以及亚洲最大的二十里堡烤烟厂之优势,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手工卷烟市场(北京前门卷烟市场只有300户)。卷烟是在大石桥西头交易,客户来自东北以及全国各地。

大石桥以南,是著名的潍县木器市场,全县有200户专业木匠户,加上周边乡村数不尽的半工半农的木匠,使潍县木器,物美价廉,全国无比。城隍爷出巡时用的机器人,眼能转,能站能坐,可谓巧夺天工。解放初期,治理黄河期间,1000辆小推车,国家指定潍坊木匠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来,还有援藏家具、省国宾馆用的家具,皆指定潍坊木匠来做。

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南沙滩岛

政府为了留住“沙滩文化”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治理白浪河时,将南沙滩留下了一段,形成了今天的南沙滩岛,供人们凭吊。“买不着去潍县,卖不了出潍县”,这不仅属于商业范畴,更趋于是一个大商埠特有的价值观。廿里堡飞机场飞机上某零件坏了,曾来找几位修理单车的师傅,他真的给修好了。潍人有匠人智慧,匠人风范,发自骨子里的韧性与钻劲,手巧心灵,永远面对着世界。可以说,若没有沙滩市场与演生出来的沙滩文化,就没有潍坊今天的繁荣昌盛,就没有“千年潍水,手工业之都”的称谓。潍县地方戏盛行,也是从这里起步的,全省的戏班在这里聚会,在这里交融,潍县梆子、周鼓子戏、茂腔、柳琴、吕剧等剧种繁花似锦。潍县黄腔老生董文,两次进京演出,喜得慈禧赏银20两。全国名伶几乎全部来潍献艺。

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著名画家张惠昌老师2016年9月创作的民俗长卷《潍县大集三大锅》,介绍了沙滩大集以及集市上的三大名吃:朝天锅、绿豆丸子锅、羊杂羊汤锅,这是典型的黄河文化的范畴。此长卷参加了上海东方明珠的画展,作品被上海名家收藏。2019年春节,张惠昌又创作了另一幅“沙滩大集”长卷,再现了民国年间这一段的盛况。惊艳了市民,大年初一参观人数达15000人次,彰显了我市特有的沙滩文化的魅力所在。

期盼再现潍县古城下沙滩文化的恢弘

希望政府不要忘了在白浪河边,给潍县清未状元曹鸿勋立一雕像,他可是中国石油第一人啊,是他,在任陕西巡抚时,力挽狂澜,率众打出了中国第一口石油井,这可是我们这座城市独有的荣耀!(曹状元像由葛宝信老师泥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