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揭示多動症與睡眠障礙共病機制


科學研究揭示多動症與睡眠障礙共病機制

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科學家領銜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多動症與睡眠障礙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早期多動症症狀引發後期睡眠問題的腦影像學證據,並提示相關分子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生物精神病學》雜誌。

  多動症在兒童中有較高比例,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礙,同時也給神經系統發育帶來負面影響。為釐清多動症與睡眠問題之間的因果關係,該項研究通過因果推斷統計模型,發現早期多動症症狀越嚴重,引發後期睡眠問題越多。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開展了腦結構影像學研究,發現了與多動症症狀和睡眠問題共同相關的若干關鍵腦區,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網絡和覺醒系統。在這些腦區中,較少的腦灰質與更嚴重的多動症症狀相關,而更嚴重的多動症症狀會引發後期更多的睡眠問題。基因轉錄組學分析發現,一些主要參與晝夜節律和神經信號傳導等分子生物學過程的特殊基因在上述腦區中表達較多。

  研究團隊進一步證實多動症症狀會顯著增加兒童睡眠問題,從而揭示了多動症與睡眠障礙共病機制。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羅強博士說:“更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了與此相關的基因和腦結構。”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表示,這些發現或有助於研發設計新的早期多動症治療方案,以減輕患者的多動症症狀和睡眠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