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大帝死在了遠征大明的途中,如果真的與明朝交手,誰的勝算更大一些?

影音大獅



流星68421911


說明朝吊打帖木兒可能有點誇張,但要說擊敗他,還是很容易的!

首先,等到明朝地界,帖木兒的軍隊估計也沒啥戰鬥力了!

自然環境的不友好,會讓帖木兒損失慘重

《帖木兒武功記》上說,帖木兒當時集中了80萬大軍進行這次遠征,為了保證路上有充足的補給,他還命令士兵帶上乳牛和乳山羊。雖然準備工作做得不錯,可是西域地區環境惡劣程度還是遠超他的想像。

要想進入新疆必須要經過蔥嶺,在古代這個地方一直是軍隊行進的禁地。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發誓要征服到世界的另一頭,結果止步於蔥嶺,不得已轉而南下攻打印度。漢朝時陳湯率領聯軍遠征匈奴,4萬大軍分成兩路才順利越過蔥嶺。

唐朝時期,高仙芝率領上萬軍隊翻越蔥嶺遠征石國,以至於被稱為山地戰之王。而遠征怛羅斯只能動用2.4萬人,不得不說這是在環境的制約下無奈的選擇。

以上可見,從古自今蔥嶺一帶環境由於非常惡劣,不利於大規模軍隊行軍。

(蔥嶺)

過了蔥嶺,往東就是戈壁大沙漠,當地不僅不能提供充足補給,連帖木兒帶的牛羊都找不到充足的草料。

所以,帖木兒率領80萬大軍東征,他首先要面對自然界對他的敵視,不損失個幾十萬人別想來到明朝。就算到了明朝,飢寒交迫之下,這剩下的人還有沒有戰鬥力也是存疑的。到時候大明軍隊以逸待勞可以輕易擊敗帖木兒!

就算是去掉環境因素,帖木兒照樣得敗!

在當時看,就算帖木兒克服了環境影響,大軍能夠全員到達明朝邊境,並且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不降低,以當時兩國綜合對比來看,明朝照樣會弔打帖木兒,讓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原因如下:

明朝最高統帥朱棣軍事才能不弱於帖木兒

帖木兒戎馬一生,統一伊朗和中亞,先後擊敗金帳汗國、奧斯曼,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軍事天才。

再看朱棣,年輕時被朱元璋派往北方鎮守邊疆,在與蒙古人的作戰中屢立戰功,雖然不是開國君主,但他的帝位也是真刀真槍奪過來的,北征蒙古50萬大軍如臂使指,其軍事才能最起碼不弱於帖木兒。

(朱棣)

帖木兒VS朱棣,一比一平!

鎮守西部邊疆的將領也是一位名將

帖木兒東征的消息是通過涼州守將宋晟傳遞到朱棣面前的,涼州當時是明朝西部邊疆,而宋晟是明朝開國功臣。他鎮守涼州20多年,戰鬥赫赫,西部各民族聽到宋晟名字無不膽寒。

宋晟這個人用兵神出鬼沒,往往出奇制勝,輕鬆擊敗敵軍。公元1391年哈密寇邊,宋晟率領軍隊急行軍1000多里,輕鬆奪取了哈密城,俘獲了哈密王子、幽王等1000多人,成功威懾了西域各國。

最重要的是宋晟深得朱棣信任,曾經有御史彈劾宋晟在外獨斷專行,朱棣說:任人不專則不能成功!

不僅沒有怪罪宋晟,反而准許其有便宜行事的權利。所以,假如帖木兒來到涼州,宋晟可以放開手腳和他大幹一場。以宋晟的能力夠帖木兒喝一壺的了!

當時剛剛驅除韃虜,老百姓痛恨外敵!

應該說整個明朝前期老百姓對外來入侵者的敵視都是非常強的,抵禦外敵入侵都不需要政府動員。

1449年的北京保衛戰可見一斑。會戰期間,也先手下大將博羅茂洛率軍攻打德勝門,激戰中,老百姓紛紛爬上屋頂向蒙古騎兵扔磚頭,有力支援了官軍的作戰。

帖木兒東征大明是在1404年,當時明朝人對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壓迫記憶猶新,假如帖木兒攻打大明,那麼整個明朝上下更會眾志成城。

帖木兒大軍只有80萬,當時明朝人口至少有6000萬,動員個幾百萬沒問題,暴打帖木兒也是沒問題。因為,明朝軍隊裝備先進,戰鬥力強!

裝備先進,戰鬥力強

明朝時期是我國軍事武器大發展時期,早在明朝初年,為了對付蒙古騎兵,明軍就已經大規模列裝熱兵器。其中最精銳的京城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熱兵器部隊。明軍在對外作戰中對熱兵器的運用也極為嫻熟,明朝初年,著名將領沐英在平定緬甸軍隊作亂時,就曾經使用火槍兵大破緬軍象陣。可以說,明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綜上所述,帖木兒攻打明朝就是自取其辱!


歷史風暴


15世紀最強王者

一個世紀以前,埃及馬穆魯克騎兵在拜巴爾一世的率領下,曾在巴勒斯坦艾因賈魯戰役中全殲當時所向披靡的蒙古遠征軍。拜巴爾一世因此得到了“勝利王”的稱號,可就在一年之後,另外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出現在馬穆魯克騎兵面前,並且在一年之內連續將馬穆魯克白人奴隸軍團痛擊過2次,這就是帖木兒大帝所率領帖木兒帝國大軍。

在15世紀,帖木兒強大的武力威脅著歐亞諸王……,西方歷史中稱其為繼成吉思汗之後,最偉大的征服者。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所建立的4大蒙古汗國之中,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金帳汗國全部臣服於帖木兒腳下,而剩下的一個元帝國也早就自行崩潰了,只剩下一些互不隸屬的部落在蒙古高原上互相爭鬥。

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地球上還從未有過帖木兒這樣強大的武裝力量。

這個冒稱自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突厥跛子無論是向歐洲還是非洲進軍,似乎都將勢如破竹。然後,“跛子帖木兒”卻將目光瞄向了遙遠的東方,那個叫做“明”的王朝。征服這個東方老大帝國,成為帖木兒的夢想。而恰恰是這麼夢想,卻間接性的挽救了歐洲危機,更是要了帖木兒的性命。

東征大明

帖木兒的企圖,除了為他的所謂的"蒙古祖先"雪恥外,更重要的是要恢復蒙古對東亞大陸權的控制,對帖木兒來說,擁有中國,才算是征服世界。

而此時,恰好大明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派出使節是向帖木兒催收已拖欠了大明帝國數年的“貢賦”。

帖木兒抓住這個機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了明朝使者,他指著明朝使節的鼻子說:“你們的豬可汗叛父害侄(靖難之役),是一個無恥之徒!我不會跟這樣的人做朋友,現在,我要親自去討伐他!你們回去告訴他,讓他做好戰鬥的準備,我會踏平他的領土!”

顯然,帖木兒懂一些中文,他知道漢語裡“朱”的諧音是“豬”,因此他管明成祖朱棣叫“豬可汗”。

(大獅注:據說後來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也有聯合印度包抄帖木兒帝國的意思。)

為了征服大明王朝,帖木兒自征戰以來,後勤工作從未做得如此次紮實,真是糧積若山,馬羊成海。公元1404年11月27日,他親率大軍離開撒馬爾罕,踏上了“東征大明”之旅。


捷報頻傳

帖木兒的前鋒部隊,從塔什干地區出發的右路軍在公元1405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進至伊犁河。

但是1月6日,突然天空中發生異變,地球、土星、水星連珠,巫師占卜曰“不利兵主”,帖木兒心情大壞,雖然有元老勸他回師,但是被他拒絕。也許天意真的在告誡他這一去有去無回,可他卻執意不聽。

很快,帖木兒大軍渡過錫爾河,並命令右路軍總司令、他的皇孫哈里~蘇丹加緊進軍,務必在3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而自己則暫時留在訛打刺。

此時帖木兒的老對手兼乾兒子——金帳汗脫脫迷失竟然派來了稱臣納貢的使者。帖木兒非常高興,宣佈赦免脫脫迷失以前的一切罪惡,還許諾將在征服大明後,幫助脫脫迷失加強他對東歐和北亞的統治。

當時西方的蒙古和突厥戰士的加入鍋圈甲的強化鎖甲,最普通的戰士騎馬都穿著具裝,連步兵都是加強的鎖子甲。

而中國當時貧弱的冶金術根本連仿都仿造不出這些精銳武器和鎧甲,甚至帖木兒還有眾多超級火炮,加上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戰鬥能力聯手,帖木兒認為明軍根本不會是自己的對手,“收復故土”指日可待。

(帖木兒時期所使用的超級移動大炮 射程號稱40公里)

王者之死

此時前線捷報頻傳,蒙古斯坦看來已經基本被征服,他意氣風發,計劃在2月11日動身前往塔里木河流域,親自指揮即將到來的甘肅戰役,現在是帖木兒全力出擊的時候了。

結果正如天像所指示的一樣,就在1405年2月18日這一天,在奇姆肯特地區的進軍途中,帖木兒突然死去,終結了其輝煌無敵的征戰歷史。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死亡,歷史學家認為他喝了大量阿拉伯燒酒和葡萄酒,導致酒精中毒而死。但也有感染瘟疫而死之說,但當時大軍並沒有爆發瘟疫,因此這個說法不被認可。)

史栽,他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向敵人示弱!拿緊你們的……劍!”

宏偉的東征大明計劃,就這樣隨著他的死亡而煙消雲散。就在他死後,他的王國迅速瓦解崩裂,因為沒有一個子孫如他一樣有氣魄和智慧。

在他死後,他的四子沙哈魯一反帖木兒對明朝的攻擊政策轉變為友好政策,在明朝永樂十一年恢復邦交。

帖木兒帝國最終在1500年被烏茲別克人汗昔班尼所滅。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南下印度建立了蒙兀兒王朝。

朱棣VS帖木兒

這場沒有發生的戰役,到現在被東西方歷史界廣泛議論,如果雙方真交上手,誰又把握能贏得最終勝利。

以當時大明的軍事力量來看,顯然並不是太強大,而且北方的零散的遊牧民族還在虎視眈眈,朱棣此時的政權並不是十分穩定,畢竟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內部還有很多反對勢力。朱棣此時手下將領已經不再是朱元璋時期,那個時候擁有藍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猛將,而且當時的元帝國處於沒落狀態。

而經過休養生息,在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開始再次強大起來。單是一個阿魯臺就惹得朱棣五次親征,而五次都沒有消滅阿魯臺。另外瓦剌、韃靼、還有那些大小汗國都想要反攻大明。如果這些人在帖木兒的帶動下發動全面攻擊,大明王朝極有可能再次出現宋朝的局面。

因此不要盲目的認為大明是無敵的,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朱棣死後,大明的局面一目瞭然,在戰略方面以和為貴,在外交方面也是多以吃虧為主,因此盲目的認同於大明無敵說是不理智的。應該全方面看歷史,而不是盲目自大。


大獅


帖木兒又稱柺子帖木兒,因為他一條腿有點瘸。他的祖先曾經當過察合臺汗國的大臣,他是地道突厥人,並非蒙古人(也有文獻說他是突厥、蒙古混血)。他出生在中亞撒馬爾罕的碣石城,其家族是河中巴魯剌思部,屬世代貴族,在碣石附近有座很大的莊園,並長期統治著該地。

1362年,帖木兒在碣石發動起義,反對蒙古貴族的統治。在與蒙古人作戰時,他的一條腿受了傷,成了瘸子。所以他被人稱作“柺子帖木兒”。後來,為了穩固其政權,他和蒙古人聯姻,與察合臺家族後裔的公主結為夫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兒。帖木兒驍勇善戰,他率軍東征西討,平定了河中地區,併成了該地區的實際控制者。1364年,帖木兒扶持察合臺後裔侯賽因成為可汗。1369年,他殺死了親如手足的侯賽因汗,創建了帖木兒帝國。因此,他又被稱為帖木兒大帝。

帖木兒頗具雄心,且能征善戰。他先後戰勝了奧斯曼帝國、金帳汗國、蒙兀兒斯坦汗國、印度德里蘇丹國;他還先後三次征服花剌子模國,六次征服伊犁,兩次征服波斯東部地區,三次征服西波斯,此外,他還先後發起過兩次征服俄羅斯的戰爭。他建立了一個幅員廣闊的帝國,被人敬稱為帖木兒大帝。

1404年,稱霸中亞的帖木兒大帝信心爆棚,竟開始謀劃征服中國。此時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已經將蒙古人驅趕到大漠深處,正處於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在此前的1385年,朱元璋派使臣傅安和劉偉來到撒馬爾罕,但被帖木兒下令扣押,經過很長時間的談判才被放回。不過,帖木兒又在1387、1392、1394年先後三次派使者遠赴中國,並送去大量禮品作為供賦之用。

1395年,洪武帝朱元璋再次派遣傅安攜帶禮物抵達撒馬爾罕,向帖木兒致以謝意。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朱棣奪位, 是為永樂大帝。朱棣(1403——1424年在位)上位後不久,帖木兒突然揚言要率軍征服中國(大明),迫使中國皈依伊斯蘭教,他隨即在訛答剌集結大軍,準備東征。

帖木兒要征服大明,這無疑是中華文明面臨的一次最嚴峻的考驗與威脅。因為,帖木兒勞師遠征,因為他不是那位一心融入漢文化的忽必烈,而是一個狂熱的穆斯林,他想用武力逼迫中國改宗伊斯蘭教,這很可能會摧毀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當然,此時執政大明的是雄才大略的永樂大帝,他是明朝僅次於朱元璋的第二強悍的帝王,他軍事經驗豐富,彼時明軍的戰力也頗為兇悍且以逸待勞,很可能是跋涉千里來襲的帖木兒從未遇到過的強勁對手,至少不那麼容易被輕易征服,甚至有可能全殲或擊潰帖木兒的穆斯林遠征軍。假如兩軍真的能交手,明軍勝算更大一些。值得慶幸的是,帖木兒於1405年1月19日在訛答剌患重病去世,時年71歲。帖木兒死後,他用鐵蹄、彎弓、刀劍建立的龐大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我認為大明必勝。雖然當時的帖木兒帝國同樣是一個極為強大的帝國,跛子帖木兒也的確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但是這個帝國卻有著太多先天的不足,這些在跛子帖木兒死後體現的淋漓盡致。再加上帖木兒帝國本就是長途遠征,取勝的幾率實在太低。

帖木兒帝國雖然強大,但隱患同樣極大

作為盤踞在中亞地區的帖木兒帝國,其國土從德里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可以說是一個極為強盛的帝國,但這個帝國卻有著太多的先天不足。

1、統治模式的先天缺陷。帖木兒從1380年開始向外擴張,歷經二十餘年的不斷擴張,先後從波斯、阿富汗、欽察汗國、敘利亞、奧斯曼帝國等國奪取了大片領土。但正因為其崛起速度過快,導致帖木兒帝國雖然強大,但卻充滿了隱患。縱觀帖木兒帝國的建立過程,不難發現其統治模式和當年的成吉思汗西征簡直一模一樣,是以征服為主的統治模式,面對帖木兒的強大威懾力,戰敗的國家只能選擇臣服。因此,帖木兒帝國雖然強大和廣闊,但其直接統治的地區實際並不大,且敵對勢力過多,國內民族、宗教矛盾也太過突出,這是帖木兒死後帝國迅速崩潰的重要原因。

△帖木兒的南征北戰

2、帝國內部派系林立。帖木兒在世時,為了方便管理龐大的國家,他將領土分別分封給了子孫,並指定其長孫皮爾·馬黑麻為繼承人。但實際上當時帝國內部派系眾多,其子孫為爭權奪利經常明爭暗鬥,最為主要的是,身為帖木兒的子孫,他們同樣掌握有不俗的實力。這同樣體現在帖木兒死後,其子孫迅速陷入內鬥,相互爭鬥之下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覆滅。

△帖木兒

3、敵對勢力太多。正如前文所說,帖木兒建立帝國的過程中雖然征服了眾多國家,但卻並沒有將這些國家直接納入統治,而是在對方臣服之後以間接統治為主。這就造成了這些國家雖然屬於帖木兒帝國,但卻都在尋求著復國的機會。於是,在帖木兒死後,土耳其人、賈拉爾人、土克曼人等都開始迅速收復失地,結果這個龐大的帝國迅速被肢解。

所以,帖木兒帝國雖然強大,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國內各種矛盾太過突出,帖木兒只是在憑藉自己強大的威懾力維持著帝國的運轉罷了。

為什麼說帖木兒必敗?

作為當時亞洲大陸上的兩位絕對王者,我認為帖木兒東征,面對大明必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帖木兒軍隊的劣勢。雖然各種史料均記載帖木兒的東征動用了一百萬左右的軍隊,但很顯然這支龐大的軍隊不可能都是戰兵,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後勤輔助部隊。按照比例來講,

帖木兒即使真的動用了一百萬軍隊,其中精銳戰兵有20—30萬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且,這支部隊並非都是帖木兒的嫡系部隊,完全就是一個由各種民族組成的聯軍。而當時明朝全國卻是有著足足兩百萬軍隊的,除去各地必要的衛戍部隊,明朝僅在西北的一線兵力就有27衛5所共計15.5萬人,而二線的山西、河南、四川都司還有33衛14所共計20萬人,這還不算明軍其他可以動員的兵力。以當時明朝的能力,再動員20萬兵力根本不是難事,而且明朝的軍隊並不是帖木兒的那種各族聯軍。

2、軍隊戰鬥力的維持。帖木兒從中亞向河西走廊進發,且不說路途遙遠,所路過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茫茫草原和戈壁沙漠。根據《新元史》所載“帖木兒遂大舉伐明,募精兵二十萬,以糧運不給,載谷數百車,軍行至沃野,即播種之,棄異日之軍食。又驅牝駱駝數吉頭,如餉乏,則餐其乳以濟飢。中途遇大雪,士馬僵斃。”勞師遠征的帖木兒大軍的困境可見一斑。如此長途跋涉,帖木兒的大軍到達西北之後,還能保持多少戰鬥力,實在是個未知數。而明軍則是以逸待勞的一方,戰鬥力的維持顯然要比帖木兒大軍好很多。

3、周邊局勢的複雜程度。有人說西域的穆斯林和北部的瓦剌會支持帖木兒,我認為並不一定。西域地區的確有大量的穆斯林,但這些人顯然與明朝的關係更近,因此是否會倒向帖木兒熟不可知。西域北方的瓦剌和帖木兒雖然都是蒙古後裔,但瓦剌各部畢竟是成吉思汗的姻親,而帖木兒不過是黃金家族的一屆奴僕,在講究出身的蒙古瓦剌是很難和帖木兒站在一起的(之後瓦剌崛起也存在這個問題)。同時,由於東部韃靼的存在,此時的瓦剌和明廷關係更近一些,因此很難說瓦剌會支持帖木兒,瓦剌會不會從背後給帖木兒來一下從而獲取向西發展的空間都不一定。

4、帖木兒的敵人太多。由於帖木兒常年的擴張,幾乎得罪了周邊所有強國,即使他在大明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想要徹底滅掉大明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到的。而在此期間,曾在他威懾之下臣服於他的其他國家是否會趁機搗蛋,實在是個未知數,畢竟此時距離他擊敗奧斯曼帝國才剛剛過去兩年。一旦帖木兒陷入和大明的戰爭泥潭,再來個後院起火,帝國是否會變得狼煙四起,實難預料。


帖木兒的東征完全更像是晚年孤注一擲的賭博,恐怕他認為大明會與他曾經征服的其他國家一樣,在戰敗之後會迅速臣服,但大明會嗎?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帖木兒想要取勝,必須保證迅速擊敗大明的西北邊軍和山西、河南、四川地區的第二防線,只有這樣才可能穩佔大明半壁江山。反之,一旦遠征軍出現任何不測,不僅帖木兒的遠征軍吉凶難料,帖木兒帝國本身都可能因此而崩潰。


香茗史館


帖木兒個人能力很強兵強馬壯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明朝的朱老四也不是吃乾飯的!首先 帖木兒帝國地處中亞 西北方還有金帳汗國這個強敵,西方還有奧斯曼人對其仇恨,埃及馬穆魯克對其虎視眈眈!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持戒備心態!其次想要攻打明朝只有兩天路走要麼翻過阿爾泰山征服草原再下長城,要麼過沙漠從嘉峪關節節強推河西走廊的要塞群!不管是那一條都很兇險。草原蒙古人肯定不會臣服於帖木兒,河西走廊明軍也做好了戰備,而且現在大明也開始打造鄭和艦隊了,如果帖木兒沒死和明朝開始交手也不可能立刻出勝負,因為明朝不是奧斯曼 金帳那樣國小人少。畢竟會陷入相持階段,對帖木兒後勤極其不利!而且鄭和艦隊到印度洋可以切斷帖木兒帝國商路,遊擊攻打帖木兒帝國的重要城市!要知道鄭和艦隊可是兩萬海軍陸戰隊!實力和能力比倭寇厲害的多!帖木兒帝國是中亞國家土地貧瘠人口少 農業不發達,商貿是其國家命脈!鄭和艦隊就能掐住帖木兒帝國的命脈!帖木兒帝國只能完蛋!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57


先來看一下貼木兒,他在世的時候,他統一了自己的國家並且,武備昌盛,他們出身於少數名族,所以作戰力也是很強的,再加上當時四周臣服,所以帖木兒在中亞地區還是很有分量的,還有帖木兒這人也是有著相當不錯的智慧的。這是對貼木兒的分析。

再來看一下當時明朝吧,當時明朝統治者是朱棣,這位可不是善男信女,和自己的侄子爭位,最終獲勝,並且當時明朝也是建立沒有過去多久,兵強馬壯,還有在朱棣時期又經歷了大規模的戰鬥,手下士兵更是作戰勇猛,還有當時朱棣可是敢親自帶兵北山攻擊蒙古人的主,勇猛和智慧都不缺,再加上當時明朝軍事技術格外發達,各種火器均有且裝備,騎兵也是不容小窺的,綜合實力極其強悍。

如果帖木兒來到了明朝邊界,和明朝開始了戰爭,首先明朝本土作戰有主場優勢,後勤問題不用考慮,並且當時朱棣手下名將眾多,再加上火器,狼兵等還有朱棣個人的英武,所以帖木兒很難有什麼大的浪花翻起來


話語新風


說老實話,當時中華的軍事力量已經衰落,朱元璋北伐成功一方面當然是雄才大略和猛將如雲,但更多的也是元庭內部傾軋不斷,衰落太過所致。朱棣造反時雙方都並未顯示出太強大的戰鬥力,反倒是建文帝一次次的送人頭。靖難中戰力最強的是曾經的手下敗將朵顏三衛,也說明當時的明軍實力正快速下滑,幾十年後的土木堡正是滑到低點所致。

對帖木兒攻明形成最大阻礙的,其實是太過遙遠的距離,從河中到中原過萬里,其中沙漠戈壁高原大山皆有之,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人少了不管用,人多了後勤將是一場災難。因此,即便帖木兒活著到達中原,會給明軍極大的壓力,並佔據西北陝甘一代,內蒙草原上的各部落也會迅速臣服,對明形成戰略上的壓制優勢,但是消耗戰一旦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兩三年以上,我們的內線優勢便會漸漸體現出來。久之,河中及西亞對帖木兒價值更高的地區難免會生變,不得已只能罷兵回師。

也就是說,帖木兒進軍東方,最大的問題是能否一戰定乾坤,如不能,就需要先整合蒙古本部,並以此為基地南下。如此,即便主力撤離,仍可留下幾萬偏師以及炮兵等技術部隊對明形成裝備優勢。騎兵加炮兵,不就是後金入主中原的劇本嗎?好在明前期即便軍力下滑,但官僚體系還未潰爛,動員能力仍比明末疲弱之勢要強數倍。苦撐之下,仍可利用人力資源時間一點點消耗其偏師。況且我不認為帖木兒自己回去後,他的部將有能力可以很好的整合蒙古各部。反倒是朱棣能將戰略更徹底的執行下去,最後會是帖木兒無法再次東征,蒙古各部沒有足夠兵力及資源完成帖木兒的戰略部署,最終只能作罷。





子非魚焉知魚咋想


戰爭本身就充滿了變數,任何結果都有可能!帖木兒一方精心準備,有備而來!反觀大明,對對手基本一無所知,更不要提準備了!帖木兒勞師遠征,大明以逸待勞,佔據地利!這基本就是雙方的底牌,如果帖木兒不能迅速擊潰大明,僵持下去,估計會自行崩潰!而大明也只會險勝!


吐蕃國武學奇才鳩摩智


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多爭論,但我覺得很多爭論都是多餘的,我覺得不需要細研究雙方的戰力戰術。這樣實在多餘,格局太低。

首先最致命的一點,也是有史記載的。戰線太長,給養困難。

有時覺得可以類比當初拿破崙,希特勒對俄國的進攻。縱使你橫掃歐洲,也有些地方你鞭長莫及。強弩之末對人家的以逸待勞。如同當初朱棣已在河西走廊佈下重兵,以河西走廊的天然地形,攻城也好野戰也好,當時建國不久的明軍也不是吃素的,硬骨頭夠你啃幾年。然而河西走廊後方是什麼?吃沙子能吃飽?

冷兵器時代,人還是要屈服於山川地形的,匈奴襲擾大漢,一開始人家還有河西走廊,河套地區,再不濟退守漠北,蒙古滅南宋,至少南宋以北全是蒙古的後方,清滅大明,至少還有東北是大後方。從古至今未有西域強國能奈何中原王朝的。孤軍深入,供給不足,人困馬乏,後方未必穩定。就算他不死,也會戰死在河西走廊。更別說蒙古的大汗還曾被南宋打死在小小的釣魚城。不要再說帖木兒軍會打各種地形城池的廢話1中原腹地,千重關卡,不可以中亞地區類比,不管你在中亞多牛逼,在中原作戰他可能只是個小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