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膽預測:新冠病毒毒性會隨感染人群的數量增加逐代增強!

截止發稿,全球新冠病毒248萬確診者。

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抑制,但有個數據令多人困惑。為何新冠狀病毒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且隱隱還有增加的趨勢?

按一般的經驗,隨著人們對病毒的關注,以及藥物研發,治療方案的改進,易感人群,體質虛弱人群的逐漸死亡,總死亡率應該是逐漸下降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讓我想到了,細菌有一種群體感應效應,就是說,其實細菌內部有著複雜的交流機制,它會根據種群的數量,改變整個種群的行為。比如,當它發現周圍環境惡劣,就會停止繁殖,甚至產生芽孢來逃避,反之若周圍營養充分,生存壓力小,則會放開繁殖限制,瘋狂分裂。

一般細菌、寄生蟲等,是不會希望宿主迅速死亡的,那樣會降低傳播的可能,最好的結局是與宿主長期共生。但若發現宿主絲毫無損,它又會增強毒力和加速繁殖,以期望在不殺死宿主的情況下,最大化種群數量。

由於冠狀病毒是一種單鏈RNA,僅僅有個蛋白質外殼,這麼簡單的結構,其控制力和感染力很難動態調節,比如埃博拉病毒,一不小心就用力過猛,導致宿主迅速死亡。

而新冠病毒,能迅速傳染,依靠的就是隱蔽性和症狀的遲發性,其致死率不能太高,否則大面積傳播之前,宿主死亡,導致傳播不能繼續。

如今,確診患者已達海量,如果新冠病毒有智能,它會這麼思索:能傳播這麼多,這麼快,說明我毒力還是有所保留啊!還能增加下致死的潛力啊!於是,基因突變的方向,就向增加致死這個方向偏移。

我假設一個理論,病毒的致死率,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初代遇到其突變子孫的代數。初代如果在30天內,遇到了第300代突變子孫,證明其傳播有效,可增加毒力。若在30天內只遇到了第100代子孫,證明傳播過慢,則降低毒力。若100天了,還只遇到了50代內之內突變的亞型,證明傳播失敗,則休眠停止進化。

現在,確診患者天量,證明傳播很成功,可放心進化致死率……

因此我預測,致死率還會增加,直到感染速度明顯變慢為止。

按此理論反推,如果病毒得到有效控制,感染人數減少,突變代數就少,病毒變異方向是減弱毒力!!就是個良性循環,控制的越好,病毒的毒力反而越低,最終成為感冒那樣的輕症。

最後重申,以上推測沒有實證,僅限於探討!!

斗膽預測:新冠病毒毒性會隨感染人群的數量增加逐代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