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大女婴35厘米小肠坏死!罪魁祸首许多家长都在犯!

新闻:

半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呕吐、腹泻被送往医院,医生本以为是肠穿孔,手术时竟发现宝宝的小肠已经发黑、坏死,再晚一点治疗,就会被夺去生命!

而造成恶果的原因,竟是因为新手爸妈疏忽大意的一个小举动!

原来,新手爸妈每次冲奶粉时,担心奶稀了宝宝营养不够,因此在规定量上会多加一些,结果造成奶粉浓度和渗透压增加,最终导致宝宝35厘米小肠坏死。

More

  • 新手爸爸迷信"米汤泡奶粉"偏方 婴儿被送重症病房。
  • 7个月宝宝喝奶喝出肾结石!
  • 宝宝喝奶导致满嘴溃疡险丧命!

冲奶粉竟能惹出祸!

新生儿各个器官特别的脆弱,高浓度奶粉会让他们的肠道渗透压失衡,最终导致小肠缺乏水分与营养,甚至出现肠坏死的情况。

如何正确冲调奶粉呢?

顺序:先倒水后放奶粉

冲调奶粉应该先倒需要定量的水,再往其中倒一定配比的奶粉,来保证浓度适宜。

例如:需要60ml的奶,冲调时应先倒入60ml的水,再来按配比加入奶粉。

如果先放奶粉再放水,很有可能让水量不精确,水量偏少的话奶粉浓度就高了,对宝宝不利。

半月大女婴35厘米小肠坏死!罪魁祸首许多家长都在犯!



水温:45度左右最适宜

一般而言,奶粉建议用40-50°的水冲调,水温太高会影响奶粉中的营养物质。(有的奶粉包装上对水温有特别说明,遵循说明即可)

有人会说,用沸水冲奶、泡奶或者把奶煮开,可以消毒杀菌,对宝宝难道不是更好么?

其实市面上一般宝宝的奶粉都是经过高温消毒,无需担心。

估量水温可以买婴幼儿产品里常用的温度计和恒温器,也可用手腕内侧来试水温。


半月大女婴35厘米小肠坏死!罪魁祸首许多家长都在犯!


PS:高温泡奶粉的方式,会使奶粉中的叶酸被高温破坏,以至于孩子不能得到吸收,长此以往,孩子就出现了叶酸缺乏的现象,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致血细胞明显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继发严重的感染。会出现肺炎、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量:严格遵循说明

奶粉外包装上都会明确标明,水和奶粉冲调的比例,给宝宝冲调奶粉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比例冲调。

冲调淡了,容易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冲调太浓会增加肠道渗透压,影响宝宝肠胃健康。

一般罐装奶粉中都有专门的量勺,用于指导奶粉用量,应严格遵循用量。

溶解:水平搓动旋转

很多家长,为了让奶粉溶解得更充分一点,往往会使劲上下摇晃奶瓶。这种做法会增加奶液中的气泡,宝宝喝了后容易出现打嗝、溢奶、肠胀气等问题。

正确的方式是:双手握住奶瓶中上部,让奶瓶在水平线上来回旋转,让奶粉完全溶解。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

1.矿泉水能冲奶么?

建议最好不要

冲奶粉最好选用煮沸冷却到适宜温度的自来水。

矿泉水中增加的微量矿物质元素是根据成人的标准设计的,其含量和比例不适于新生儿,会对新生儿娇嫩的肾脏产生负担。

有些家长会担心自来水里会有氯化物残留,实际上自来水煮满3分钟便可除氯。

2.凉掉的奶还能喝么?

看放置时长

泡好的奶在常温下保存不要超过2个小时,在冰箱里不要超过24个小时。

在适当时间内的奶,可以加热至45度左右给宝宝喝,切忌一定不要煮开,或者直接冲兑开水。

宝宝喝奶断断续续时,可以使用温奶器进行保温。

3.奶瓶消毒什么频率?

每次使用都需消毒

奶瓶使用一次就要清洁、消毒一次。奶瓶即使刷洗看上去再干净,也多少会有残留的奶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一定要消毒! 奶瓶奶嘴经过煮沸消毒,能够有效防止细菌滋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消毒后的奶瓶不要用纸巾或者干布擦拭。待其自然晾干即可。

另外,冲调之前爸妈也要注意彻底洗手。

4.喝奶上火,可以加点“料”么?

不建议加“料”,多喂水或换奶粉

有的宝宝喝奶后出现便秘、口臭等情况,家长认为这是上火了,要往奶粉里加点“料”。

一般不建议加“料”,尤其是月龄较小的宝宝,加“料”会增加的肠道负担。家长可适当喂水,或者改换“不上火”的奶粉给宝宝。

此外,宝宝患病服药时,除非医嘱说明,否则家长不可擅自将药物混到奶粉中给宝宝服用。

5.换奶粉后宝宝不吃?

循序渐进着来

有的家长提出一给宝宝换奶,宝宝就哭闹不吃。

建议有换奶粉需求时,不要直接替换,需要给宝宝一个适应的过程。

可以先在老奶粉里混合少量新奶粉,让宝宝适应,宝宝无不适情况再逐渐加量,直到最后新奶粉完全代替老奶粉。

看了这么多对冲奶粉有所了解了吗?

赶紧自测一下吧!

冲奶粉是先放奶粉还是先倒水?

A.先放奶粉

B.先倒水

C.同时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