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和他的文人气质极为吻合;他担任过中共最高领导人,在血与剑的政治舞台上风光一时,荣耀万分。他的生命虽然仅仅只有36年,却有四分之一是在上海度过的。

写中共党史不能不写瞿秋白;写瞿秋白又不能不写上海。

官至中共最高领导人

1931年1月7日,是上海最寒冷时节,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米夫主持会议。

瞿秋白进入会场就有一种预感,他将遭遇一场围攻,共产国际领导人米夫来者不善啊。

需要回顾一下瞿秋白的革命生涯。

1920年秋,北京《晨报》招聘懂俄语的记者前往苏俄采访。上海《时事新报》驻北京记者孙九录向《晨报》推荐瞿秋白。1921年1月25日,瞿秋白到达莫斯科。他在苏俄两年,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数十篇通讯和《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本散文集。

1922年2月,瞿秋白在苏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在彼得堡(后来移到莫斯科)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瞿秋白陪同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参加大会,并担任陈独秀的翻译。1922年12月,瞿秋白回国工作,先后担任了共产国际来华代表马林和鲍罗廷的翻译兼助手。瞿秋白还是我国第一位把《国际歌》从俄文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一栋石库门房子内秘密举行(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中共四大选举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和彭述之等五人组成中央局。

瞿秋白的人生登上中国共产党的红船。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鲍罗廷

1927年7月13日,瞿秋白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离开武汉,前往江西庐山,密商中共领导层的改组工作。1927年8月7日,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以及共产国际代表共计21人,云集汉口开会。瞿秋白宣布会议开始。会议批判了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瞿秋白当选政治局委员。8月9日,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3名政治局常委: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瞿秋白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

1928年4月,瞿秋白从上海坐船出发,5月中旬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

“六大”结束后的夏天,中山大学安徽籍学生王明揭发同学俞秀松、董亦湘、周达文等人成立反革命组织“江浙同乡会”,因此有的学生遭受被捕、被开除的命运。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派出邓中夏和余飞同志前往中山大学调查。当年秋天,瞿秋白根据调查事实否认了王明的揭发,中山大学校长、共产国际的领导人米夫认为“江浙同乡会”是存在的,指责瞿秋白是“机会主义和异己分子的庇护者”。瞿秋白向共产国际建议:撤销米夫的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这事很快被米夫知道,他从此对瞿秋白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两年后的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瞿秋白主持会议。当时中共领导人李立三认为革命高潮已经到达,在南北大城市发动多起暴动,结果遭到惨败。在三中会会上,瞿秋白批判了李立三实施“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但没有按照国产国际的旨意对他大加鞭挞,严厉处罚,仅仅要求李立三作检讨,还保留了李立三政治局委员的职务。

会议结束,共产国际对瞿秋白对如此轻描淡写处理李立三深感不满。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会议开幕了,共产国际负责人曼努伊斯基说:“两面派是现在最大的仇敌。”他矛头直指瞿秋白为“两面派”。

“三中全会是秋白同志领导的,有了两面派的对待共产国际的态度。”中共中央领导人张国焘发表意见。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李立三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王明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米夫

“谁是真正的小团体?真正小团体的代表是秋白同志。”蔡和森表

态。

“我现在了解了:秋白同志的确用了两面派的手段。”李立三说。

王明作了长篇大论《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他明确说:瞿秋白对于李立三路线采取了调和、投降态度,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政治局不能解决目前革命紧急任务,不能领导全党工作。

最后,根据米夫的授意,瞿秋白被免除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的职务,由王明取而代之。考虑到瞿秋白患有严重的肺病,允许他留在上海养病。

瞿秋白在他的绝命文章《多余的话》中写道:“我第二次回国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

那天,瞿秋白到老朋友茅盾家做客,碰到左联党团书记冯雪峰来访,当他得知眼前这位白面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瞿秋白,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早就知道你,就是没有机会见面。”

“我也很想和左联的同志们见见面。”瞿秋白文雅地笑着。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冯雪峰

这以后,瞿秋白和茅盾、冯雪峰经常接触,左联成为他们中心话题。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於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文学组织。瞿秋白了解到“左联”处境困难,尖锐地看到了其中原因:一则是政府的压迫,另外是“左联”本身”左”的做法造成的,如郁达夫因在“左联”中坚持“我只是一个作家“的意见就被开除出“左联”。”我认为,1930年8月‘左联’执委会的决议的论点有些不妥。“瞿秋白对茅盾和冯雪峰说,”

“我提议,‘左联’要重新作出新决议。”

冯雪峰和茅盾一齐点头。

于是,冯雪峰起草新决议,瞿秋白进行修改,新的《决议》诞生了。

“我建议将‘左联’的机关刊物《前哨》继续办下去,另外再办一个刊登作品的文学刊物,让大家有发表作品的阵地。”茅盾对茅盾说。

茅盾将瞿秋白的建议转告给左联的领导人鲁迅和冯雪峰,他们都非常赞同。

不久,“左联”创办了大型月刊《北斗》,瞿秋白以董龙的笔名写了《哑巴文学》一文,刊登在《北斗》创刊号上。瞿秋白先后为《北斗》写了24篇杂文,还将他的译作卢那察尔斯基的戏剧《被解放了的唐・吉诃德》交付《北斗》连载。

“从1931年11月起是左联的成熟期,它已基本上摆脱了‘左’的桎梏,开始了蓬勃发展、四面出击的阶段。促成这个转变的,应该给瞿秋白记头功。”茅盾深有体会地说。

“秋白同志来参加领导左联的工作,并非党所决定,只由于他个人的热情。” 冯雪峰说。

和茅盾与鲁迅的交往

瞿秋白被免职后,由衷地说:“现在我离开了政治舞台,可以从事我热爱的文艺了。”

1931年4月下旬一天下午,瞿秋白正在大西路两宜里的家中伏案写作,突然楼下传来敲门声,茅盾夫妇来访。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作家茅盾

瞿秋白看见老朋友茅盾很高兴。1923年,瞿秋白和茅盾在上海大学就是好朋友,瞿秋白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茅盾在中国文学系兼课。1924年冬,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搬到闸北顺泰里12号,茅盾就在隔壁11号。茅盾从弟弟沈泽民那儿知道瞿秋白近况,就赶来看他了。一番问候,瞿秋白问茅盾在写什么。

“在写长篇小说《子夜》,已草成四章……”他叙述着小说的情节。

几天后的一个星期日,茅盾和妻子孔德沚一起来到瞿秋白家。瞿秋白看着茅盾带来的《了夜》原稿和各章提纲,边看边问边听,从下午1时到6时,他们一直热烈地谈论着。瞿秋白留下茅盾夫妇吃晚饭,大家晚饭刚吃完,瞿秋白正要和茅盾继续谈,不料邮差送来一封信,信上写着:“你们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快回去看看吧!” 这是“此地危险,赶快转移”的暗号。

瞿秋白皱起眉头,仓促之间,上哪儿去呢?

“住到我家去吧。”茅盾热情地说。

瞿秋白夫妇跟着前往愚园路树德里茅盾的家,一个三层厢房,茅盾让孩子睡在地铺上,把床让给瞿秋白夫妇。

那一阵子,瞿秋白天天和茅盾聊天。

为了瞿秋白的安全和能够安心创作,冯雪峰在南市区紫霞路68号谢旦如家找到住房,瞿秋白离开茅盾的家,穿着一身浅灰色的长衫住了进去。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出版了,7月炎夏,瞿秋白伏案写作,写了一篇《读〈子夜〉》的评论文章,发表在《中华日报》上。

1932年夏天的一天上午,瞿秋白由冯雪峰陪同来到北四川路194号拉摩斯公寓拜访鲁迅,两人虽是初次见面,一见如故,像是老朋友久别重逢。

事出有因,1931秋,翻译家曹靖华把《铁流》译稿寄给鲁迅,可是没有来得及译出涅克拉索夫的序文。鲁迅托冯雪峰请瞿秋白翻译,瞿秋白很快翻译了两万字的《铁流》序言,鲁迅给《铁流》译者曹靖华写信,说序文已找人译出,并评价道:“那译文直到现在为止,是中国翻译史上空前的笔了。”

瞿秋白和鲁迅第一次面,话题广泛。鲁迅留瞿秋白午餐,瞿秋白还破例地喝了酒。两人饭后继续谈,直到夜幕降临瞿秋白才起身告别。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徐悲鸿创作鲁迅和瞿秋白的画作

1933年2月上旬的一天,瞿秋白被组织告知必须立即转移。傍晚时分,瞿秋白和妻子赶到鲁迅家中避难。以后,由于鲁迅的帮忙,瞿秋白搬入北四川路施高塔路东穗里12号亭子间。瞿秋白乔迁的第二天,鲁迅拿着一盆花前来看望瞿秋白夫妇,祝贺乔迁。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在山阴路故居

这期间,瞿秋白创作了许多杂文,如《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关于女人》等。其中有些文章是瞿秋白和鲁迅交换意见后,由瞿秋白执笔模仿鲁迅的写作风格写出,然后用鲁迅笔名在《申报•自由谈》等处发表。

鲁迅请瞿秋白编一本《鲁迅杂感选集》并写序言,瞿秋白编完选集,晚上伏在一张小方桌上,花了整整4个晚上,写了一篇15,000多字的长序。鲁迅读了很感动,专门书写一条幅赠给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934年1月初,中共中央派人找到瞿秋白,命令他前往苏区工作。瞿秋白要求妻子杨之华一同前往,这个请求当即就被拒绝了。

瞿秋白先是看望茅盾,又于1月4日晚上到鲁迅家辞行。据妻子杨之华的回忆,瞿秋白临别前夜,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或者坐在椅子上沉思着抽烟。1月7日夜晚,雨雪纷飞,瞿秋白悄然离开了上海。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就义前照片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6月18日上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军警押赴郊野刑场。从关押地到刑场,大概有两华里的路程,他手持香烟,缓步而行。走到罗汉林下,停住脚步,环顾四周,看了看四周的青松绿草,点头微笑说:“此处甚好。”于是,他在草地上盘腿而坐,含笑饮弹,年仅36岁。

追求有夫之妇杨之华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杨之华

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担任社会系主任的时候,杨之华考入上海大学,成为瞿秋白的学生。

杨之华热衷于革命,与共产党人瞿秋白、向警予、恽代英和肖楚女等人来往频繁。杨之华在上海大学念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瞿秋白。1924年5月,苏联工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夫妇代表中山先生来上海考察,瞿秋白特意指定杨之华代表上海妇女界向鲍氏汇报工作,瞿秋白担任杨之华的翻译。

杨之华和王剑虹是同学与好友,王剑虹逝世,杨之华安慰瞿秋白,她惊愕地发现,瞿秋白爱上了她。她趁着暑假赶忙回乡下老家,实际上是回避瞿秋白的追求,她有丈夫啊。

杨之华和丈夫沈剑龙是浙江萧山人,他们年幼的时候,两家长辈就订下了 “娃娃亲”。公公沈定一1920年5月参加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与陈独秀等人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共成立后,沈定一回到家乡创办小学,邀请杭州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儿媳杨之华担任老师。1921年11月,杨之华和沈剑龙的女儿出生……

爱情的烈火一经燃烧就阻挡不住,瞿秋白和杨之华还是狂热地相爱了。他们拜访在上海大学任职的邵力子先生,恳求他的指点帮助。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和杨之华

邵力子建议他俩回到萧山和沈剑龙深谈。

瞿秋白和杨之华赶到萧山杨之华老家,杨之华让人把沈剑龙请来,他们三人谈了一个整夜。沈剑龙又把瞿秋白和杨之华接到他老家,又谈了两天。最后,瞿秋白把沈杨两人接到了常州瞿家,瞿家家徒四壁,连一把椅子都没有,三人就坐在一条破棉絮上继续商谈。

“我第一次见到秋白是1924年11月,姐姐同他一起到萧山家中来的时候,当时姐姐已决定与沈剑龙离婚,她和秋白来家就是为商议这件事的。秋白给我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说话斯文,十分有礼貌。”杨之华的妹妹杨之英在《纪念我的姐姐杨之华》一文中这样回忆。

奇异的是,瞿秋白居然和沈剑龙谈得好很好,三人之间最后达成友好协议。

1924年11月27、28、29日,上海《民国日报》连续刊登三篇启事:

沈剑龙杨之华启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1924年11月18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就这样,杨之华由沈剑龙的妻子变成了瞿秋白的妻子,沈剑龙与瞿秋白成为朋友。

人们读着新闻,议论纷纷,都感到十分好奇,这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啊。

1924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举行婚礼,此时距王剑虹逝世仅仅只有4个月。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和杨之华

杨之华的父母反对女儿改嫁而拒绝参加婚礼,沈剑龙亲临祝贺,他送给瞿秋白一张6寸照片,照片上沈剑龙剃了光头,身披袈裟,手捧鲜花,照片背面写着四个字——借花献佛。

婚后,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要雕刻一枚图章,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三层意思,分别刻在三枚图章上,以表示永恒爱意。”

“就刻‘秋之华’与‘华之秋’两枚图章,显得简捷和隽永呢。”她感动地说。

瞿秋白考虑再三,最后刻了“秋之白华”一枚图章;他还在一枚金别针上面,精心刻了“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把金别针送给妻子杨之华。之后几十年,杨之华一直佩戴着它。

瞿秋白感到不安的是,沈剑龙的父亲沈定一对杨之华改嫁瞿秋白十分暴怒。他最终被迫同意杨之华和儿子沈剑龙离婚,但拒绝杨之华把他的孙女带走。

1925年春天,瞿秋白陪伴杨之华回萧山看望女儿。到达萧山时天已经黑了,杨之华独自走到过去的公婆家里,要求看望女儿沈晓光。沈定一沉下脸,愤怒地说:“我不能让你看她!”

最后,由于沈定一大姨太的帮助,杨之华才见到了女儿沈晓光:她在玩玩具。

她激动地走到女儿面前,高兴地和她说话。

“妈妈,我告诉你,我的妈妈死掉了。”女儿沈晓光说,把手上的玩具给她看:“这是妈妈买来的。”

“我的好女儿,我就是你的妈妈。”杨之华说。

“不,”女儿说:“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你,一个在上海死掉了!”

杨之华眼泪夺眶而出。

不久,杨之华终于将女儿接到上海共同生活,沈晓光改名为瞿独伊。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1929年瞿秋白杨之华在苏联

-1928年春天,瞿秋白携杨之华前往莫斯科。第二年初春,瞿秋白肺病加重,进入列宁疗养院休息,两人分开了一个多月,他频繁写信给杨之华。以后,瞿秋白在共产国际机关下班回来的路上,总是买一些瞿独伊喜欢的食品带回家给她享用。

“我见秋白这样爱护独伊,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秋白无论在我和独伊或其他人面前,总不使人感到独伊不是他亲生女儿,独伊从小没有感到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杨之华欣慰地说。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夫妇和瞿独伊

瞿秋白和杨之华在苏联生活了13年,1930年7月回到中国。

1934年年初,瞿秋白离开上海前往苏区,从此没有任何音讯。1935年初春,杨之华才在报刊上看到瞿秋白被捕的新闻,继而又看到报纸上“秋白被枪决于福建长汀”的新闻,她悲痛万分,泪如雨下……

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瞿秋白,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瞿秋白从成为一位记者前往苏俄采访,就和革命渐行渐近了。瞿秋白的俄文水平无人出其右的,他曾立志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完全可以成为作家、翻译家、书法家或文艺评论家,这也是他的心愿,他几度想回归文人身份,但终究因为性格犹豫,也因为大势所裹挟,最终把青春和才华贡献给了中共革命,两度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在中共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一经选择,往往回头无路,瞿秋白的荣耀与沉没,都是他选择人生的结果啊!

人物档案: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谱名瞿懋淼,字熊伯,后改名瞿双、瞿爽、瞿霜,字秋白。江苏常州人,祖籍宜兴。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私塾启蒙读书,次年转入小学。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1916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自尽,瞿父借了100多元买了一口棺材,又因无钱安葬,暂时寄存在瞿氏宗祠里。

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做乡村小学教师。1916年年底,瞿秋白西赴汉口,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1917年春,瞿秋白来到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同年9月,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免费入学)。1920年初参加了李大钊、张崧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第二次是在1930年9月—1931年1月。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23年1月,瞿秋白跟随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从莫斯科回国。陈独秀给胡适写信,希望他把瞿秋白的著作《赤都心史》推荐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答应了,并表示想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瞿秋白谢绝了胡适的推荐,前往上海大学任教,投身于革命。

瞿秋白临死前写了一篇1万6千字的遗文《多余的话》,其中他这样说:“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的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习未除’的。对于政治,从一九二七年起就逐渐减少兴趣。到最近一年——在瑞金的一年实在完全没有兴趣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杨之华携女儿瞿独伊离开莫斯科回国。新疆军阀盛世才将中共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以及由苏联回国途经新疆杨之华等130多人逮捕并关进监狱。“文革”中,杨之华被污蔑为“新疆叛徒集团成员”,被注销户口,押送秦城监狱,女儿瞿独伊也被隔离审查。杨之华在监狱里整整囚禁了6年。19

73年10月20日,杨之华在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