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是“皮猴儿”,幼儿园里却“爱上了”害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给孩子背上小书包,带好备用的衣物和贴身的小玩具,千叮咛万嘱咐把孩子的手交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手里。

这就算完成“送园”任务了吗?其实还远不是呢,近来常听到很多家长的忧虑,都是关于孩子害羞问题的。

米粒的妈妈已经被孩子的害羞问题困扰半月之久了,原本以为入园准备已经很充分了,而且米粒在家里的表现丝毫没有害羞的迹象,口齿伶俐乖巧懂事,尤其喜欢模仿动画片的角色说话,常引得全家哈哈大笑。

可入园后的第三天,老师分享米粒的情况,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害羞”,上课的时候不爱说话,玩玩具的时候也总是自己呆在角落里,有小朋友主动过去和她牵手,她就把手缩在背后小脸憋的通红。

老师去问她是否不舒服,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

老师希望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到集体中。米粒妈有些着急,每天接送米粒的路上都要来回叮嘱,鼓励米粒多说话多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害羞,不要害羞!米粒敷衍地回应着,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听进去。等过了几天再向老师了解,竟然还是得到了相同的回复,米粒还是很害羞,没法和大家打成一片。

米粒妈这下彻底慌张了,她在网上彻夜查资料做功课都没有具体的头绪,甚至计划带米粒去看儿童心理医生。可是,真的需要这样吗?

在家是“皮猴儿”,幼儿园里却“爱上了”害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怯生害羞,是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的通病,但是如果不加以干涉,随着孩子长大,害羞就将成为孩子发展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所以家长的及时干涉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像米粒妈妈那样焦虑成疾甚至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也是完全没必要的。

面对害羞这件事,家长们具体能做些什么呢?别急,我们慢慢来分析:

一.害羞其实很正常,切忌过度慌张

即使是身经百战的成年人,也常会有害羞怯生的情况,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童。所以家长无需过度慌张。

1. 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

很多家长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家里活泼开朗的孩子,一去了幼儿园就好像转了性换了一个人呢?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对孩子来说,从出生后一直习惯的且有安全感的环境只有家里,而幼儿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有些嘈杂的新环境,身边没有熟悉的亲人,没有熟悉的布置,一切都要重新适应。这必然需要时间。

2. 性格有慢有快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各有千秋,有的孩子性格外放,本身就喜欢新鲜事物,自然适应的快一些;而有的孩子更留恋熟悉的环境,适应起来就更花时间。

就好像有的孩子天生性子急,吃饭急说话快喜欢玩各种刺激的玩具;有的孩子则说话缓动作慢更喜欢玩智慧型游戏。

这只是性格差异,并不是缺陷。因为性格引起的害羞并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要孩子觉得自在就没关系。

在家是“皮猴儿”,幼儿园里却“爱上了”害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3. 学习新规则需要时间

俗话说家有家规,幼儿园自然也有园规。家里的规则孩子也不是一天就学会的,也是经年累月才变成了习惯。

幼儿园里全部都是新的规则,玩具要分享,上课要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饭要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等等,都是全新的规则,孩子都要花时间去学习。

在不熟悉这些规则之前,或者学习起来感觉有困难的话,孩子就会表现出害羞的状态,这就需要家长及时沟通,及时帮助了。

二.家长们的鼓励和帮助可以很有效:

我们鼓励家长重视并适当帮助孩子解决害羞的问题,并不是要孩子在幼儿园里成为“园花”或是“小学霸”,而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里生活的快乐一点,自在一点,

相信家长们也有同样的愿望。这里有几个实用的建议分享给各位家长:

1. 和老师聊什么

很多家长都有意识会和幼儿园的老师保持联络,可是聊什么才是干货呢,首先,要对比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里的不同点,比如孩子在家里喜欢做的,唱歌或者模仿,在幼儿园里是否有表现;孩子在幼儿园里最不喜欢做的是什么?

这些都是可以探究孩子真实情况的干货问题。然后再来和老师一起商议对策。

在家是“皮猴儿”,幼儿园里却“爱上了”害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2. 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

父母可以抽时间多带孩子去到不同的环境参加各种活动,以此来加速他适应环境的进度,并鼓励他在新的环境学会放松和享受。

当然如果孩子抵触的厉害,就可以选择相对熟悉的环境,比如附近的公园或者商场等。循序渐进,让孩子渐渐抛开不安。


3. 鼓励孩子发挥他的特长

每个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不一样,在家里很喜欢做的事,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将其带到幼儿园去。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吹口琴,或者擅长折纸,家长就可以鼓励他带着小道具去幼儿园,尝试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因为是孩子自信能做好的事,也就会更愿意和大家分享。久而久之也就容易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了。

在家是“皮猴儿”,幼儿园里却“爱上了”害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4. 耐心和孩子沟通

和老师沟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听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像米粒妈妈那样那会让孩子“不要害羞”,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害羞,是没用的。

每个孩子害羞的点可能都不一样,可能有时候就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小朋友的一个表情,让他产生了心结。

家长们需要多和孩子沟通,看清他的真实内心再对症治愈。

三.友情提示:这种情况要格外重视

虽然大部分孩子的害羞都是小问题,但一旦家长发现自家孩子的害羞有点不简单,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经常大哭或者大发脾气,并拒绝和别人产生眼神交流,更愿意一个人呆坐在角落,极少给予回应。

又或者孩子有暴力倾向,总是伤害其他的小朋友。这些行为就不再是简单的害羞问题,建议家长及时咨询心理专家。

在家是“皮猴儿”,幼儿园里却“爱上了”害羞,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今天关于害羞的问题不知道对您是否有所帮助呢?也欢迎您来分享您家宝宝害羞的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