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萊蕪區羊裡鎮營子村:戰疫一線故事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濟南市萊蕪區羊裡鎮營子村的村兩委幹部、黨員和志願者以一個口罩、一把額溫槍為全部家當揮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日夜值守在寒風凜冽、條件異常簡陋的防疫一線檢查站點。堅守崗位,把村莊打造成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構築起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鋼鐵長城。

  不讓村民出門,他們卻不畏被感染的風險,近距離地為過往者測量體溫、登記資料;不讓村民聚集,他們卻逆行而動,穿梭於大街小巷,核實轄區人員信息,排查外來人員,向村民面對面宣講疫情防控知識。他們不管風天雪夜,不懼夜長冷暖,在村民們進入甜蜜夢鄉時,默默地日夜值守防疫一線檢查站點,守護著村民及樓區住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們就是日夜堅守、不辭勞苦、不怕犧牲的村兩委幹部、黨員和志願者,他們是身處基層的最美逆行者、最無畏的勇士,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出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精彩故事。

  耄耋黨員捐款捐物、可歌可泣

  年逾八旬的老黨員、建檔立卡貧困戶秦建彬心繫疫情防控工作,不顧年老腿疾,無私捐獻大米一袋和現金伍拾元,他說:“我身體不好,不能和你們並肩作戰在抗疫一線,捐款捐物不值得一提,多多少少表示下心意吧!”寥寥數語、樸實無華,感人肺腑。九十五歲高齡的老黨員、老退伍軍人王維仁委託其子王乃福捐款伍拾元。他們的大愛無疆、高風亮節精神詮釋了共產黨員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家國情懷,彰顯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與擔當,樹立了榜樣。

  父子競相獻愛心 同臺比奉獻

  “我是黨員,我帶頭”。村支部委員姚京河自大年初二和其他村兩委成員一道不計得失、不懼風險地日夜堅守在防疫一線。由於疫情期間防疫物質緊缺,值班人員的口罩有時戴了好幾天,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託關係找熟人,無私捐獻了價值壹仟貳佰元的N95口罩五十付,給值班人員解了燃眉之急,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無獨有偶,其子姚雷在得知父親捐獻口罩後,深知夜間值班的寒冷與辛苦,馬上捐獻了價值壹仟陸佰伍拾元的棉大衣壹拾伍件。他們爺倆是全村第一個帶頭無私捐獻物資的黨員、群眾。父子帶頭獻愛心、同臺比奉獻的故事被村民傳為佳話。

  愛心水餃熱騰騰 日夜值守力倍增

  營子村的村兩委幹部及志願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為了村民及樓區住戶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不畏風險、不懼嚴寒,徹夜不眠堅守著奮戰在疫情的檢查站點。看到一個個風餐露宿、不辭辛苦的身影,營子村的巾幗英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軍功章有你們一半,也有我們的一半”,他們積極發揮巾幗“潤物無聲”作用,向抗疫一線的同志們默默地盡上自己的綿薄之力,送上力所能及的關愛,自願捐面捐餡,包好水餃慰問夜查值班人員,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她們的愛心奉獻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全體疫情值班人員,堅定了大家立足崗位、不辭辛勞、日夜值守、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疫情防控七十餘天 夜長冷寒心無怨

  “您好,從哪裡來,請出示身份證,測量體溫並進行登記”。自正月初二開始,營子村及樓區的防疫檢查站執勤人員戴上口罩、戴上紅袖章,手拿測溫槍,逢車必檢,逢人必查。年逾古稀之年的老黨員朱司東、村民組長許開法及村民王乃秋、王慶法、王乃廣、彭秀泉等,不顧年老體弱、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畏感染風險、不懼風天雪夜日夜值守在抗擊疫情一線。村兩委幹部各帶一班,二十四小時輪流值班,值班後白天不休息,既是指導員、戰鬥員又是宣傳員。在北風呼嘯的白天,在雪花紛飛的夜晚,舍小家為大家,嚴格管控人員和車輛出入,耐心宣講疫情防控知識,發放各種宣傳資料,登記疫情相關的報表,排查外來人員,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及時掌控轄區人員信息,大街小巷、垃圾池邊環境消殺……他們不辭勞苦,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全身心無怨無悔地投入到了防控疫情第一線,處處有他們忙碌和疲憊的身影。村民們都說:“我們村幹部及值班人員是好樣的,有了他們的履職盡責,日夜值守,就有了全村百姓的平安,他們是漫漫黑夜中一道最美最亮的風景,全村人民應該向他們學習,為他們點贊!”

  無私捐物資 建成值班點

  疫情防控值班人員堅守崗位,二十四小時值班,白天的天氣稍微暖和些,晚上北風凜冽,既是值班人員全身武裝,穿戴上棉帽、棉大衣和棉鞋,元月份的夜晚有時將近零下十度的氣溫,露宿街頭其寒冷程度可想而知,值班人員有時不得己只能在檢查站點來回跑步、跺腳,以此方式取暖防寒。值班人員張豐海、王立興看在眼裡,心焚如火,無私捐獻出遮陽傘、鋁合金門窗,值班人員用了半天時間義務建成了一間區區幾平方“像樣”的值班站點,即節省了物資,又為值班人員提供了擋風遮雨的場所,受到了鎮領導及村民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