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很可怕嗎?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近期小朋友們看視頻學習的時間很多,所以大家對紙板讀物需求大增,《萬物》雜誌每天都收到大小朋友的催促,這一期雜誌什麼時候發啊?還有沒有其他的讀物來推薦啊?

今天萬小物帶來一套出版了60年仍然暢銷的科學書籍,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它不僅受到大家的喜歡,還成為了美國小學生科學啟蒙的NO.1,書籍來自世界著名出版社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

科学很可怕吗?

主編是美國Hayden天文館館長Franklyn M. Branley及知名幼教專家Dr.Roma Gans,還包括國外數十位一流科學、文學、教育、插畫家聯合創作,力求將各方面做到盡善盡美。

科学很可怕吗?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的主創們除了在專業度上下的功夫,花最多功夫的地方就是趣味性。這套書籍推出60年依然能夠長期暢銷不是沒有理由的:它就是讓孩子們

不再害怕科學

他們從切入角度、人稱、描述方式及圖例四個方面,徹底解決了科普書籍生硬枯燥的特點。

科学很可怕吗?

這兩套是《氣候環境》系列、《氣象災害》系列

,難度以Level 2為主:

更有挑戰性的科學概念,加入了動手、動腦的延伸閱讀內容,適合6-12歲。

氣候環境系列 L1(1冊)+L2(5冊

圍繞氣候、季節、風雨雷電,涉及自然科學、地理等,主要揭秘氣候環境的奧秘。

科学很可怕吗?

氣象災害系列 L2(5冊)

圍繞災害的形成原理、災害的影響力、如何在災害前預防和怎樣在災害中自救這“災害4問”展開,有多個手操小實驗、歷史事件科普、知識拓展tips等。

科学很可怕吗?科学很可怕吗?

氣候環境系列

切入角度

激發孩子科學潛能

求知慾是激發孩子學習的源動力。

科学很可怕吗?

氣象學家是如何預測天氣的?

熱氣球是怎麼飛起來的?

海里的溫度為什麼和陸地差那麼多?

...

作者從這些讓孩子好奇的問題引出要講解的概念,那麼學習就是求知,而不是被動接受了。

人稱

貼近孩子視角 科學就在身邊

奇怪的聲音是..

一個人睡,小被子裹得緊緊,總感覺有刁民要害朕!這個時候外面傳來像人哀嚎一般的聲音...

科学很可怕吗?
科学很可怕吗?

今天天黑的好快!

夏天放學的時候天還亮著,而同一時間冬天就天黑了是為什麼呢?

以孩子視角解答日常生活中觀察、經歷的現象,非常有代入感,能夠引發共鳴,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也會更深刻。

描述方式

簡單句子表達複雜概念

科学很可怕吗?
科学很可怕吗?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單孩子讀起來很容易懂,學到的這些詞句更加可以在生活中就能直接用起來。

圖例

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

插圖能使理性問題感性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問題通俗化。尤其是小學生“理性思維不足,而感性思維豐富”的認知特點,通過插圖更能輔助理解。

地球氣壓無處不在

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體內的空氣以同樣的力量向外發力。

科学很可怕吗?科学很可怕吗?

天氣轉暖

暖空氣推動冷空氣,形成一道暖鋒,暖鋒很緩,說明移動的慢,此時浮雲會佈滿天空。

掌握優秀學習思維

體驗式學習

紙上得來終覺淺

物體表面溫度

太陽照射下,物質的溫度會有很大的差異。真的是這樣嗎?去太陽下摸摸看就知道啦!

科学很可怕吗?

只是從書本上學習的刻板道理,很難理解和記住。直接觀察和感受是最好的方法!

實踐式學習

建立超前學習思維

科学很可怕吗?

公轉自轉很難懂?

用一個橘子、一支筆、再加一個手電筒,就可以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啦。

觀察和感受階段之後,開始讓孩子從一個自己就能跟著做的實驗中,接觸到“

用實驗去論證科學原理”這樣的思想和方法。

科普安全小知識

安全隱患常識,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冰雹天要保護頭部,不要被砸到哦!

科学很可怕吗?科学很可怕吗?

雷雨天小朋友們最好不要出門玩耍!

書末驚喜拓展

書末還有與該書主題相關的動腦問題、動手操作的簡單小實驗及可作為延伸閱讀的相關信息,讓知識的吸收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拓展閱讀

科学很可怕吗?科学很可怕吗?

簡單小實驗

氣象災害系列

實踐性教學

抽象概念具體化

直接觀察和感受是最好的方法!

對於每一個複雜難懂的概念,書中都提供了可行的生活小實驗,比如說“波”,這是一個極為抽象的科學概念。

科学很可怕吗?

△如何感受波的存在?把尺子放在耳畔,拍動另一邊,你能聽到的聲音就是波存在的證據

科学很可怕吗?

△縱波和橫波是什麼形狀?它們就像你上下晃動或側翻繩子時形成的波紋

這裡並沒有正式學習“波”的定義、概念,但是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把“波是什麼”“縱波、橫波的形狀”都生動地體現了出來。讓波從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變成一個能被鮮活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

生動講解圖例

複雜問題簡單化

風和雲的形成,如果只是靠文字描述,理解起來費勁。

Hurricane Watch 一書,利用箭頭示意圖、原理歸納圖將這一過程加以形象化、“動態化”。

科学很可怕吗?

風的形成:

①海上的空氣變熱,海水隨之蒸發

②水蒸氣上升

③冷空氣趁機灌入,形成了風

科学很可怕吗?

記住雲的形成只需4步:

①暖空氣上升

②暖空氣冷卻

③水蒸氣凝結

④凝結形成雲

根據知識特點,繪製出相應的講解圖例。清晰、直觀呈現原理內容,為閱讀做了減法。

描述方式

通俗易懂

考慮到兒童的英語能力和科學認知水平,這套書用日常用詞簡單句型,通過比擬手法描述一個個複雜的科學概念和過程。

Earthquakes 一書中是這樣描述大陸的移動的:

科学很可怕吗?

△大陸的移動速度就像你手指甲變長的速度一樣慢,以至於我們都感受不到這些細小變化

Tornado Alert一書中是這樣描述龍捲風的:

科学很可怕吗?

△雲越來越大,變成了漏斗形狀。小心!這個“漏斗”可能就是龍捲風

輕輕鬆鬆 建立學科自信

這套書還涉及自然科學、地理、歷史等多個科目。

板塊運動:板塊和板塊之間會上下擠壓或者平行移動,這會造成地震:

科学很可怕吗?

地球構造:地球由內向外的結構為"地核-外核-地幔-地殼"。

科学很可怕吗?

風向分佈:颶風在不同的地域發生,稱呼也不同:

科学很可怕吗?

北太平洋西部——颱風(Typhoons)

大西洋西部——颶風(Hurricanes)

印度洋——氣旋(Cyclones)

這些內容和初高中的課程教學大綱多多少少有些重合。

科学很可怕吗?

△2018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截圖

書中還列有多個歷史事件,幫孩子以史為鑑。

科学很可怕吗?

△1906年地震,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發生地震。洛杉磯及其周邊崩塌瓦解,城市燒燬。

科学很可怕吗?

△1974年的龍捲風,密蘇里等數10個州,24小時內315人遇難。

災害無情 小身軀也能自救

從簡單的情景設定開始,慢慢過渡到更深入的災害科普。緩解大多數孩子對科普讀物天生就有的抗拒心態。

比如在Hurricane Watch一書中,就是從一家人看天氣預報開始為“颶風是什麼”做鋪墊。

科学很可怕吗?

對於沒有見識過災害的孩子來說,

大量的寫實插畫代入感強烈,插畫的細節描寫更能讓他們體會到災害的影響力和破壞力。

科学很可怕吗?

△洪水過後,地下室被淹沒,房屋也隨水漂走

科学很可怕吗?

△地震的時候,樹木東倒西歪,窗戶玻璃碎裂,房頂被掀開

書中還提供了一些可參考的防災貼士:

在災害來臨前,孩子們知道應該做哪些準備:準備應急物品,食物、手電筒、毛毯...

科学很可怕吗?

龍捲風來臨,在室外可以躲進防風地窖/地下室:

科学很可怕吗?

如果在家,遠離玻璃,趴在樓梯下;如果在學校,聽從老師指揮,貼緊內牆,雙手抱頭屈膝:

科学很可怕吗?

手操實驗 內化科普知識

與主題相關的簡單小實驗。在Flood Warning 一書中,作者將大地比作海綿,以此來闡述洪水爆發的原因。

科学很可怕吗?

書末也提供了“海綿實驗”來加深理解。

科学很可怕吗?

熱門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飾演鄧超兒子的馬飛困在洪水中,就是靠積累的科學常識,用拆下來的木板完成了自救。

科学很可怕吗?

水中自救的辦法,這套書也給到了明確的答案。

Transport Power!實驗中,通過測試孩子就能知道哪些材料在水中可以漂浮,哪些會下沉。如有意外,可以判斷哪些東西可以幫助自己。

科学很可怕吗?

除了自然災害的知識外,還將知識拓展、專有名詞英解等融於整套書中。完整地、多層次、多角度體現了科學概念的豐富內涵和外延。

書的內頁會不時穿插科普Tips:

科学很可怕吗?

△世界上最溼潤和最乾燥的地方分別是哪裡?

書末也會有額外的內容拓展:

科学很可怕吗?

△地震知識拓展,豐富和補充書本內容

科学很可怕吗?

△英解詞彙表,用詞簡單,生詞難詞各個擊破

好玩又有趣的科學書籍讀起來吧!

氣候環境系列 L1(1冊)+L2(5冊

圍繞氣候、季節、風雨雷電,涉及自然科學、地理等科目

,主要揭秘氣候環境的奧秘。

氣象災害系列 L2(5冊)

圍繞災害的形成原理、災害的影響力、如何災前預防和怎樣災中自救展開,有多個實驗、歷史事件科普、知識拓展tips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