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量少的投資者有必要通過多元資產全球配置去對衝風險嗎?

本週的問答,我們來回答讀者@Jacob palmers 提出的問題:如何看待資產的多元化配置,資金量少的投資者有必要通過多元資產全球配置去對沖風險嗎?

這個問題,我邀請到了我的好朋友沈潛老師來回答。

資金量少的投資者有必要通過多元資產全球配置去對沖風險嗎?

沈潛老師是一名職業投資人,對投資有很深的認知和實戰經驗,他也一直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投資理念。今天這篇問答,沈潛老師會從他的角度講講資產的多元配置,有可能和大家之前的認知不太一樣。

Go.

大家好,今天受邀,和諸位聊一聊資產多元化配置的問題。

我相信,在此之前,各位多多少少都有了解過一些資產配置觀點,比如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投資收益的90%源於你的資產配置」等等。

這些年來,我讀過很多關於資產配置的書籍、研報,研究過很多資產配置的模型,也一直在互聯網上,分享我對資產配置的理解和實戰。

這位讀者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我分別來說。


01

怎樣看待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1、你配置多少種資產,取決於你能看懂多少種資產。

投資的首要原則是,不懂不做,當我們冒然投資一個自己完全不懂的領域時,風險是無限大的。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觀點成立的前提是,你對這些籃子,非常瞭解,並且都認真檢查過,確信雞蛋不會從裡面掉下來。

肯定會有朋友問,怎樣算是看懂?我個人覺得,想看懂一項資產,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一是瞭解該資產的發展歷史,尤其是歷史上的危機事件

投資買的是資產未來的表現,但正如丘吉爾所說,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瞭解完歷史之後,你便能大致瞭解你當前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二是搞清楚這項資產收益與風險的來源

資產配置的本質,是在降低持倉相關性的前提下,尋找長期收益最高的資產,進行組合配置。

只有搞懂了各類資產收益與風險的來源,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它們的相關性,單純只看歷史數據的回測,會有很多雷。

三是給自己做一個壓力測試:假設你買入這項資產後,價格下跌50%,你會心慌嗎?

如果不心慌,那大概是看懂了,否則的話,那還是沒有看懂。

提醒一句,人容易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這類壓力測試時,一定要對自己誠實。

2、不要為了配置而配置。

我雖然一直建議大家做好資產配置,但從來不建議大家,為了配置而配置。

我們投資任何資產,本質上是因為,這些資產收益與風險的性價比,對我們有利。

常見的誤區有兩個,一是

配置了自己不懂的資產,二是跟風配置了短期過熱的資產

沒有什麼資產,是非買不可的,人世間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賺錢不一定非要靠投資。

3、警惕尾部風險

這一點,可能是大多數人都忽略掉的,特別是在資產的相關性上。

舉兩個栗子。

有些朋友,會把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看做是兩類資產,行情平穩時,兩者的相關性並不是太高,但當市場大幅下跌時,兩者的相關性會急劇提高,2008年、2015年中、2018年底和今年3月份,都是如此。

還有朋友,會把股票和債券,看成是相關性很低的資產,在絕大多數時間,確實是這樣,但股債雙殺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尤其是垃圾債,股市暴跌時,垃圾債市場通常也都在劫難逃。

關於尾部風險的防控,最好是在買入之前,就充分考慮

好這類風險,再次印證前面說的,瞭解各個品種歷史的重要性。

02

資金量少,有必要多元化配置嗎?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投資能力

對於真正有投資能力的人來說,資金量小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僅能容納少量資金的超額收益機會,資金量小的話,可以全力參與。

但悖論在於,真正有投資能力的人,資金量都不會太小,而且,絕大多數普通人都缺乏專業投資能力。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無論資金量大小,都有必要考慮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具體可以參考一些已被證明確實有效的資產配置模型

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模型,就是股債動態再平衡模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設置股票和債券的持有比例,比如說5/5、2/8、3/7等等,然後再根據偏離度或時間,進行再平衡。

比如說,在初始狀態,股票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比例各是50%,而你設定的是偏離度超過20%,就進行再平衡。

那麼,當股市大漲,股票類資產比重達到總倉位的60%時,就要賣出股票類資產,買入債券類資產,使得股票和債券類資產的配置比例,重新恢復到50%:50% 。當股市大跌時,操作也是類似的,但方向相反,那時應該買入股票,賣出債券。

好了,今天就聊這麼多,願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也希望你能留言聊聊,你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