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一位十年强硬改革,为大明继续续命的铁腕政治家,也是万历的首辅,张居正是个拉仇恨的人。但他的风采,哪怕是恨他入骨的政敌都要竖大拇指。这位面如冠玉的大明首辅,平时一直是华衣示人,举止投足更是风采士族。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出问题的关键。但就是这样一位优雅男神,一生干净利落,却也有不顾神采撂狠话的时候。

虽说是狠话说的话糙理不糙,字字戳中重点,说出国家命运。甚至可以大胆推测,假如万历皇帝能好好品味张居正这番话,最后大明朝至于最后落个上吊亡国的下场。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张居正常年沉浮在宦海中。说起人生哪段日子是最难忘的,恐怕就是初入仕途的时候,平淡如一的嘉靖年。尽管他后来位居首辅之位,声势浩荡的实行改革大业之时,仍对平平淡淡十年前嘉靖年的国事历历在目。在自己给福建巡抚私人书信中,写过自己的回忆:当嘉靖中年,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此时景象,有异于汉唐末世乎。大概意思是说,当年在嘉靖治理下的明朝,差点就与唐朝一般亡国呀。最触目惊心的就是这十六个字: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百姓嗷嗷,莫必有命。这十六字可谓是描述了嘉靖年间的景象,商品经济的告诉法阵,资本萌芽的兴起催生朝廷的腐败。奸臣严嵩当道,连选官都变成了买卖交易,官位明码实价的当生意做。由此贫富差距更大,导致物价上涨,百姓更是举步艰难。而这样的嘉靖朝竟然还能艰难维系下来,只能感叹幸运。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也是这段刻肌刻骨的记忆,让张居正坚持下来长年累月的坚持改革,尤其是廉政方面。就连当时世袭爵位的沐氏都被他抓到京城法办,十年反贪从未放松。依照朝鲜使者的记录,万历三年,基本上每一期的明朝邸报上都会公布大批贪腐案情。几个月间,被张居正惩治的贪官污吏就有近百人。这使万历中兴时期有着大批高效廉洁的政风。

在张居正撒手离世后,将张居正清算了的万历皇帝很快也做了甩手掌柜。曾经“商贾在位,货财上流”的局势很快卷土重来。万历后期,明王朝的腐败更加严重了,到了崇祯年间更是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从大小官员家搜出的银两就七千万两。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嘉靖驾崩后,伤时感事的张居正在隆庆年间成功入阁。却发现一个比之前贪腐更悲催的事实,就是“懒”。张居正初入内阁时,对这种懒癌的描述是这样,哪怕是多关系的国家大事,上到十万火急的军事,下到国计民生的琐事,内阁成公文发下来后,六部依旧是踢皮球。可怜张居正在内阁劳形苦心,整日收复公文。一些陈年公务甚至拖了十几年,即使在皇上下诏催问下,也都被稀里糊涂的混了过去。满腔愤恨的张居正在自己的《陈情疏》中发出了咆哮:“繁称文辞,天下不治,口蔽耳聋,不见成功”。可怕的是大清朝的懒癌已经深入骨髓了,满朝文武近两万五千人,都是这样磨洋工,大明朝怎能得了。满腔愤情的张居正在大权在握后立即将“考成法”呼啸出手,制定了严格的考勤,政务必须完成,不然就降职,直到没有官让你做就辞退。满朝官场顿时光单冗官就淘汰了四成左右。京城无用的官职更是削掉了一百多。层层严格的“考成法”,真叫全国官员打哆嗦,只能撸起袖子老老实实的办事。曾经低效的明朝突然焕然一新。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然而张居正这一番苦心显然年少的万历皇帝不懂。在张居正骨肉未寒的情况下,万历皇帝就着手增添岗位,官员更是扩编,京城职位一下增加了139个。打着宽厚的旗号连“考成法”夜一并废除。从万历皇帝23岁甩手不上朝后,明朝的懒癌更是懒入骨髓。十七世纪萨尔浒战前,明军已多年未向军队供应过弹药火器。昔日强悍的明朝军队,早已歇菜许久,再也不是那个金戈铁马的帝国了。崇祯年间,明朝的懒癌更是习以为常的无下限,以至于崇祯上吊前还在哀叹“诸臣误我”。如果早一点明白张居正的话和举动,明朝或许最后结局不至于如此。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张居正的人生中也是很少有说话刺人的时刻,那什么人在张居正眼里能到畜生都不如的地步。那就是明朝上号称正义的言官。

明朝隆庆年间,终于在张居正主持的军务下取得了国防的成绩。常年滋扰明朝边境的东部蒙古可汗阿勒坦,在明朝多年打击下终于向明朝臣服。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传到朝中简直是轩然大波。那些言官愤愤不平,大骂张居正误国治理,并扬言要将东蒙古碎尸万段。各种豪情壮志的演讲,差点将这桩国防大事搅黄。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好不容易在张居正和大臣高拱的调解下,这场“隆庆和议”圆满告一段落,为大明西北的国防换来了难得的六十多年的和平。可此时朝中言官们的恶劣风气更是原形毕露。这些把持朝中舆论并又监督大权的人对国防简直是一窍不通,甚至连去边疆的胆子都没有。可一遇到大事时,一个个比将领们还积极,真是“妙语连珠”,之位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这种“滔滔不绝”的后果就是国家大事被白白耽搁。这种嘴脸,让张居正不禁发出感慨:“国家以高爵厚禄,畜养此辈,真犬马之不如也!”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所以,张居正十年改革中对这些“犬马不如”的言官们,一直是着重整顿。更是制定以“省议论”为原则彻底扼杀言官们误国的歪风,不惜因此背上骂名。张居正去世后,果然被一群言官编排。而清算张居正的万历帝更是为了个人颜面,再次废掉了张居正昔日制定的钳制言官的手铐,让他们敞开了骂。

而张居正身后的明王朝也终于尝到了言官误国的苦头。如果说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言官们对国家还多少有责任心的话,那么晚明的言官就是纯属为了私欲。

都说张居正此言差矣,明朝最后结局难道不能印证他这3句话吗

崇祯时代的言官已经可以号称是“受贿之魁”了,达到了给钱就能编排人的程度。内忧外患的国家局面下,前线将领虽在背水一战,后方言官却在背后捣乱的场景。就在明朝的一瞬间,曾经那些义正言词的言官又去纷纷投敌。

这些丑态,张居正的说话刺人确实没毛病。舆论风气败坏,外加监督体制败坏,这就是明朝最根本的败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