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有山有水,有詩有朋

有事上朝,無事便流連於一片山水間。春酒相攜,臥談竹叢,足底生風,談笑間,一杯敬日月山川,一杯敬紅塵佛心。

放眼這一派晴嵐,想到這一方山水,都是自己的,搖一搖手中的午盞,瞬間感覺,雪沫乳花中,都是人間清歡的味道。

你是不是也無數次遐想,何時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生活的重壓下,不如意十之八九,如能逃離,恐怕無人會抗議。有山有水,有詩有朋,這樣的田園牧歌,每天都在多少人的心中,循環響起啊!

所以你看,節假日各大自然風景區,都是人頭攢動,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個“瓦爾登湖”夢。

一千二百多年以前,著名田園詩人王維,也是如此。最可貴的是,他完美地實現了這個夢!他的“瓦爾登湖”,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叫做輞川別墅。


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輞川別墅如今風貌

綿延十公里的輞川別墅,在剛剛到王維手裡時,可沒有多少詩情畫意。最開初,王維想為母親找一處寧靜的禮佛之地,也為安放自己的歸隱之心,便斥巨資買下了這處莊園。

《藍田縣誌》卷六雲:

“輞川口即山之口,去縣南八里,兩山對峙,川水從此流入霸,其路則隨山麓鑿石為之,約五里,甚險狹,即所謂扁路也。過此則豁然開朗,此第一區也,團轉而南凡十三區,其勝漸加,約三十里至鹿苑寺,則王維別墅。”

初初遇見,眼前尚是一片荒蕪。雜草叢生,殘垣斷壁,水流不通,毫無生機。

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在摩詰的佛心中,自有詩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因地制宜,“宜得者得之、宜屏者屏之、宜借者借之、宜棄者棄之”,前後近二十年的時間,輞川別墅,在他的手中,漸漸成為了一座大型複合莊園。

在這裡,你可以溪邊垂釣,可以牧場縱馬,可以翻土種麥,可以進山砍柴,對了,你還可以在湖畔小亭子裡,和好友對酌三杯,聊聊山水,興賦新詞。


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輞川別墅

相較於這一方美景,其實我更喜歡摩詰心中的詩意。在水墨風景裡,款款走出來的詩意,是最打動人心的,更何況這詩意裡,還有濃濃禪意?因此,《輞川集》裡,王維為輞川別墅所作的那20首五言絕句,才能久經品讀,長盛不衰。

不信,我們摘取數篇,領略領略。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孟城口上,我安了新家,但此刻這裡只有參參古木,稀疏幾棵殘柳。我接替宋之問,買下來這座莊園,來日又會有誰,接替我呢?

我最愛這最後一句,空悲昔人有,短短五字,禪意盡顯。悲喜相隨,不必太過起心動念,因為到最後,總是一切成空。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

別墅裡的一梁一宇,都來自於山中。這些樹草,在房子裡,是不會知道,外面雲朵的心情的,倒不如那人間飄灑的小雨滴,自然有煙火氣。

去與留,取捨只在一念之間。王維的別墅裡,沒有雕樑畫棟,一切都是自然的,都是極其簡單的,他的眼裡,總有無盡的哲思。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檀欒,通常用來代指竹子。

幽幽山風一吹,竹林奏響空靈的曲子,青翠枝條在水中漾開圈圈漣漪。多美的畫面,砍柴的人兒,進了商山路,流連於這般美景,只怕都會要迷路了。

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王維手植的千年杏樹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別墅很大,大得常常是走上好幾里路,都無人煙。但是山谷空幽,一絲人聲,都能遠遠的迴響開來。

陽光穿過雲彩,反射開,重又覆於青苔,鹿柴(zhài)美景,真真是一幅水墨畫!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小舟迎客,湖上悠然而行,軒中對飲,靜賞芙蓉花開。不多言語,友人的相惜相敬,已經都如芙蓉香氣,四下飄散於湖面上。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篁,是指大型竹園。

明月清風,竹林深幽,獨自一人,彈琴高歌。此刻,你腦海裡的畫面是什麼?

即便渺無人煙,我自喜悅,我自磊落坦然,這份“空”意,明月可鑑。

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花開花落,在這寂靜山谷,無人欣賞,可是那又如何?生命的循環,其首要意義,本來也不在於外界,一切自在我心,一切自在空。

颯颯秋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一片白石一灘水,一陣秋波一雙鷺,水波跳躍,白鷺驚飛,我覺得這樣的畫面,非得用現代的動圖,加上精妙絕倫的剪輯手法,才能呈現其神韻。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我想,莊子一定是活在王維心中的偶像,身形不過寄身於微微“漆園吏”,靈魂已經,扶搖直上九萬里。

看似在評論莊子,何嘗又不是說自己呢?

這才是詩意棲居的精髓,任何詩意,都離不開身心相離,不,應該說,是心無所住。


詩意棲居,輞川別墅裡,看王維如何實現他的“瓦爾登湖”夢

王維用他的絕句和畫作,為輞川別墅作了最詩意的介紹。

《輞川集》中他的20首絕句,我總是讀著讀著,就分不清是山水禪意了他的詩,還是他的詩意溫柔了這一方山水。

詩意棲居,王維做到了。

這種詩意,還不同於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者心境是不一樣的。陶公的每一次“帶月荷鋤歸“,多少總有些顧影自憐,但王摩詰不一樣,他可進可退,可鹽可甜,沒有期待,只有隨緣,他明白,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

現如今,再如此大手筆買下綿延十公里的宅基地,再花個一二十年,將其打造成私人別墅,怕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然而,詩意棲居,依然是可以實現的夢。

心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棲居於天地方寸間,心不附著於任何執念,便會真正的自由,心自由了,詩意就有了。

不在於居所有多大,有多美,只要我們心中有詩意,那麼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瓦爾登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