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文|Bree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由德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的作品,小说中维特的形象是歌德本人的影子。歌德年轻时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法学,而后回到家乡,按照父亲的建议去做了帝国最高法院的实习生,人生地不熟的他结识了少女夏绿蒂·布甫,他疯狂地爱上了对方,然而夏绿蒂已经订婚,黯然神伤的歌德只能离开,后来他听说自己的一个熟人朋友爱上了朋友的妻子而自杀,促使歌德仅用四周时间就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维特向往自由的爱情、公正的社会环境、一直追寻心中理想的国度,哪怕是以死亡为代价。

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关于可怜的维特的故事,只要我能找到的,我都尽力搜集来在这里呈现给你们了。我想你们会感谢我的,对于他的精神和品格,你们免不了赞叹和爱慕,对于他的命运,你们也定会洒下同情的泪。

书中开头的这段文字,关于维特的精神和品格,关于他命运的感慨,就是作者歌德表达对追逐理想与自由的祭奠。

歌德曾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我想维特确实有很大的理想,有和时代作斗争的的理想,初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中只为维特向往自由的的精神所触动,但再看时,发现维特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物,他个性鲜明,非常自我;他独立于那个时代,是一个异类,有自己的个性;他对待爱情的偏执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以上种种只因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追逐自由,无疑,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因而所花费的代价也必然不小。

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1、自我


书中,维特是市民阶级,家里有一定财产,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不高。开头他就向友人写信表示自己的离开:“我走了,我多么高兴!……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想要改善自我,我不想再像以往那样,总去回忆命运加给我们那一点点不幸了,我要享受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父亲的离世,维特离开城市,来到向往已久的乡村,在乡村的每一刻他都是幸福快乐的,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快乐。

在乡村,维特所代表的阶层不高不低,因而与当地农民、侍女、孩子妈妈、租住的房间主人、以及孩子们都能慢慢相处地愉快,爱上这里的人与物。

同时,这些都是维特追逐自我的象征。

当维特遇上少女绿蒂,表明他的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示,比如与绿蒂讨论一些书的见解,他真正懂得绿蒂,绿蒂也真正能够懂得他,只是绿蒂的内心还有一些克制,因为绿蒂已有婚约,同时绿蒂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换空间。

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当绿蒂与维特一起去拜望一位牧师时,他们和牧师的女儿以及牧师女儿的情人,一位姓施密特的先生一起散步,每当维特引导他一起加入谈话时,这位先生总是心绪不佳,当维特和牧师的女儿弗里德莉克并排走在一起时,也会引起他的不满,维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折磨非常敏感,于是趁着谈话的机会,说了很多抨击不良情绪的话。那位姓斯密特的先生表示“人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尤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维特坚持认为“人人都想摆脱不愉快的感情,没有一个人知道,在他尝试之前,他的力量能有多大”。

思想的枷锁对于维特而言是轻松又是沉重的。

因为这正是维特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事情,所以他无所忌惮地释放自己的思想,而懂得他的人,唯有绿蒂。

此时,与绿蒂的爱情,思想交融,正是绽放自我的过程。

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当绿蒂未婚夫阿尔贝特的归来打破了维特与绿蒂之间微妙的平衡时,维特写给威廉的信当中提及“一旦我们失去了自我,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维特在爱情中迷失,他喜欢绿蒂,但又不得不离开绿蒂,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被世间所接纳。

维特的离开,表明了他认清现实,但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离开了爱情的维特已然不是维特。

一旦失去了自我,就失去了一切,维特在此后的遭遇说明了这一切。

2、个性


让·保尔说:“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

与当时的时代相对比,维特是进步的,他所代表的的阶层虽然不高,但在乡村,他可以跟农民交朋友、可以主动去帮助侍女打水、可以给穷人的孩子画像、可以跟孩子们一起疯玩,他是极具时代个性的,同时当维特离开乡村,回到城市,与世俗格格不入再次彰显了他的个性。

等级的差别是让维特个性僵化的思想枷锁,初到城市,这里的人总是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彰显高人一等,他们注重繁文缛节,总想飞黄腾达获取高位,维特很不满这样的现状。

后来一次在一位C伯爵的宴会上,维特受到了所有人的排挤,他们都认为像维特那样只为低微的人不该跻身于宴会,维特巴不得自己早点离开,与其面对这样的人,他宁愿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在公使馆,维特说:“公使使他头疼,他是仅有的绝顶迂腐的的蠢材,他像一个老太婆一样罗里吧嗦,麻烦之极;他对自己从不满意,即使别人使他满意他也从不表示感谢。”

因为工作中的维特喜欢爽快,而身边的人总是暗中窥探,争名夺利,又精神匮乏、无聊又无趣,他也被套上“有所作为”的枷锁,让维特下定决心离开的是公使到部长面前告了他一状。

不止是在城市,再次回到乡村的维特,怀抱着对自然的向往,却面临着悲剧的结局,多年前保留在自己记忆里的乡村已经消逝,剩下的只是幻影,但维特还是那个维特,乡村已经不是过去的乡村,比如为之前曾经结识的青年农民陷入的官司辩护就是维特彰显个性的体现,虽然这些在时代的缩影下显得那么渺小,但维特的个性与世长存。

3、偏执


偏执在百度里的基本含义:是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爱情,是维特开怀的温柔乡,也是葬送生命的坟墓。维特初到乡村时,结识少女绿蒂,他还只是一个陷入情网的少年,与无数少男少女一样,但爱情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他们之间有一个理想丈夫形象的阿尔贝特。

哪怕维特和绿蒂的相处两人更加心心相映,但面对世俗的眼光,维特也只能离开。

希望从工作当中获得慰藉的维特并没有收获到理想的状态,随着现状越来越糟,维特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尤然心生。虽然饱怀着对乡村的向往,但他没有立即来到乡村,而是任由自己的思绪带回自己回到乡村,忍俊不禁地去到瓦尔海姆,曾经与绿蒂相识的地方。

重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发现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这些特质

他恨不得立即拥有绿蒂,绿蒂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无论醒着还是在睡梦里,这样的形象充满了他整个心灵,他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朗读莪相的诗成为两人感情升华的催化剂,他们从诗句里古代高贵者们的不幸遭遇里看到了自己的不幸,他们心有同感,都流着眼泪,维特跪倒在绿蒂身前,脸贴脸偎依在一起,绿蒂强忍着内心推开了他,并对他说,不再见面了。

虽然维特已经写过信给威廉安排离开乡村,但事实上他早已做好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打算,爱情就是摧毁维特的最后一根稻草,绿蒂的拒绝成为维特心中痛苦所在,偏执的爱情已经不允许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停留,我想维特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解脱吧!

《少年维特之烦恼》到底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生而为人,我们有很多不如意和维特一样:童年时生活无忧无虑,青年时面临爱情的抉择十分为难,中年在工作上力求上进以期望获得一席之地,年老时希望回归儿时的快乐。

我们一直都希望过着理想的生活,但生活并没有事事如意,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看完维特的一生,我被他的特质所打动,为理想奋斗的人是可爱的,实现自我、彰显个性,偏执追求的特质哪怕在现代社会也有其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不需要再去学维特消极避世的一面,它教会了我们哪怕生活不如意,但我们也有机会彰显自己的特质,绽放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