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食品加工廠——之今夜無眠

#兒研所兒醫說#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自從有了娃,媽媽就踏上了黑白顛倒、隨時會夢中驚醒的不歸路。

猶記得我在產前信心滿滿的對老母親說:“放心吧,我就是幹這個的,我誰都不用,自己就能搞定。”

產後三天,當我深夜灰頭土臉的抱著娃一起痛哭時,終於明白,實踐才能出真知啊。

理論上說,娃在月子裡每2—3小時吃一次奶,媽媽只要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和娃匹配好,就能美美地睡覺了。實踐告訴我,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白天娃呼呼大睡,到了3個小時還不醒,到底是吃還是不吃呢?夜晚降臨,把娃餵飽,自己迅速進入睡眠,要和娃保持同步。結果剛入睡,娃開始哇哇大叫,好像被誰掐了一把。尿褲沒溼,餵奶不吃,抱起來哄兩下又睡了。一看錶剛一個小時,來不及感慨,我迅速倒下,睡意來襲,誰也擋不住我。1小時後再次被哭聲驚醒,又該吃奶了。如此循環往復,不到1星期,我的眼袋就已經耷拉到下巴上了。

學了這麼多年,我怎麼就不能照著書把娃養大呢?

於是我開始查閱資料、問詢老手媽媽、請教專家老師,得出一個奇葩結論:沒有一個娃是照著書長大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習慣,會衍生出不同的問題;而不同的問題作用到娃身上,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好拗口,總之,自己生的娃,要總結自己的規律。

首先,我們看看娃黑白顛倒是為什麼?

1、 娃在子宮裡,被子宮和羊水包圍環繞,軀幹及四肢均有所依附,又保暖又有安全感。所以出生後娃很喜歡被抱著,是為了延續這種舒適的感覺。而一般家庭,白天哄娃的人比較多,你抱一會兒,我抱一會兒,還沒有新鮮夠,娃就睡著了。到了晚上,只剩媽媽一個人,只能把娃放在床上。突然失去了依靠,就會出現不餓不尿就是哭的現象。

2、 白天有幫手看娃,媽媽可以躺在床上喝水喝湯,母乳比較充足,娃一次就能吃飽。到了晚上,勞累了一天,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對付這個小魔王。心情鬱悶加上身體的疲憊,母乳的庫存就不夠了。娃吃不飽,間隔1小時小肚肚就空了,自然睡不好。

3、 前文我們提到,加工廠在產後3天還沒有完全啟動,產量很少,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也會出現娃夜間斷糧的可能。

4、 哺乳姿勢不正確。

解決方案:

1、 眾所周知,為了讓出院後的早產兒更好的成長,我們會指導爸爸媽媽,回家後用柔軟的大毛巾根據娃的身長圍成一個橢圓形的“鳥巢”,然後把娃放在中間,好像回到了媽媽的子宮裡一樣。鳥巢護理是從仿生學角度滿足了娃舒適與安全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的娃。夜晚來臨,我們可以把娃放在鳥巢裡,讓她認為自己躺在媽媽的懷抱,妥妥的安全感。

2、 爸爸,媽媽喊你來幫忙啦。母乳餵養不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媽媽們2—3小時喂一次奶,然後就美美的睡上一小覺。至於換尿褲啊,洗墊巾啊,消毒吸奶器等等等等。。。。。。可以交給萬能的爸爸。

3、 產後初期,娃的胃很小很小,只需要很少的乳汁。但是娃在這個時期會出現一個頻繁的吸吮的現象,不要以為這是奶不夠吃哦,這只是娃在提醒自己的加工廠,該開工啦。如果此時媽媽認為自己的母乳不夠,擅自加上配方奶,很容易把胃撐大。產後2周是泌乳建立的關鍵時期,所以新手媽媽們不要著急。

4、 白天我們可以採用各種姿勢,坐著、側躺著、半躺著等等。到了晚上,娃就躺著身邊,好像只剩下了一種姿勢—側臥法(媽媽躺著床上側臥,讓娃的臉朝向乳房,娃的頭枕在媽媽的手臂上,嘴貼近乳頭,另一隻手扶住娃的腰和屁屁)。

使用這種方法要注意:(1)加工廠的位置要放好,如果加工廠太大,要用手改變它的形狀,防止堵住娃的鼻子造成窒息;(2)娃的頭要放好,脖子的位置不能窩著,防止嗆奶;(3)娃的腰要抱好,防止娃支撐不住,倒在一邊;(4)媽媽的腰要放好,可以使用體位墊或是枕頭、棉被之類的物品撐住媽媽的後腰,減輕媽媽的疲憊。

好了,就到這裡,就到這裡。。。。。。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