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戰爭大明李如鬆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壬辰戰爭大明李如松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壬辰戰爭大明李如松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在壬辰戰爭中,李氏朝鮮對明朝軍隊的印象非常地域化,他們對明朝南方來的江浙軍人印象很好,對以李如松指揮的北方軍人印象很差。但對南軍北軍實際上的領導——宋應昌和李如松看法卻很精分。他們認為李如松的部下很壞,但朝鮮君臣還是願意替李如松說話,也願意為李如松修建生祠(就是有時會抹黑一下恩人);而宋應昌的南軍是模範天兵,但宋應昌卻不值得搭理。


壬辰戰爭大明李如松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這種精分和李如松、宋應昌的職務有關,李如松的職務是“提督遼東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諸軍”,而宋應昌的的身份是“兵部右侍郎經略朝鮮、薊遼”。明代以文制武不假,但在朝鮮戰場情況卻大為不同,宋應昌還真管不住李如松。李如松是北軍公認的扛把子,北軍總人數高達36000人,有26000人都是他的鐵桿部下(遼東軍一萬人,宣、大兩鎮分別派出的8000人馬也都在他麾下效命過);浙江仁和人宋應昌雖然有戚繼光留下的浙軍老鄉當粉絲,但浙江軍只有3000人(五千川軍還在雲南對陣緬甸,沒有趕上第一次壬辰之戰的大部分戰鬥,因此南軍就等於浙軍),李如松對宋應昌是一百二十個不服,宋應昌也提出雖然北軍人數多,但北軍騎兵不適應朝鮮地形,要萬曆皇帝給自己增加南方部隊,兩人的撕逼全朝鮮都知道。最後萬曆皇帝不得不賜給宋應昌一品官袍,這才勉強讓宋應昌保住了話語權。


壬辰戰爭大明李如松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在兩個明朝大佬的紛爭中,朝鮮君臣都站在李如松一邊,首先李如松兵馬多,雖然這位脾氣大,但真不敢得罪。其次宋應昌的一系列舉動和建議氣壞了朝鮮君臣。宋應昌對朝鮮君主李蚣很不感冒,到朝鮮就不把朝鮮國君當幹部,把朝鮮的宣祖晾在一邊好多天。宋應昌對朝鮮君主尚且如此,對朝鮮大臣就更不客氣,因為糧食供應問題,宋應昌動輒把朝鮮官員教訓得跟孫子一樣,好比是李朝太上皇。其次宋應昌雖然是文官出身,他卻是陽明心學的信徒,還主動在朝鮮推廣陽明心學,在柳成龍等人看來他這個異端比李如松還可惡。所以儘管李如松業被朝鮮君臣在史書中各種埋汰,但朝鮮人還不敢落井下石,宋應昌因為和談問題倒黴後,朝鮮人就把各種髒水都潑到了他身上,認為宋應昌是朝鮮受苦受難的元兇之一。



壬辰戰爭大明李如松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宋應昌手下的南軍軍紀比李如松的遼東軍好得多,南軍還是朝鮮軍人的便宜師傅,所以朝鮮人不喜歡宋應昌,卻很推崇他手下的南軍。以浙軍為主的南軍繼承了戚家軍優良軍紀的傳統,在朝鮮稱得上是秋毫無犯。在遼東軍和南軍爭功時,朝鮮軍人也站在南軍一邊,認為收復平壤南軍功勞第一。朝鮮軍人還努力向南軍學習了包括火器使用、冷兵器功夫在內的各種技戰術,而南軍的技戰術也適應朝鮮多山的地形,雖然這個徒弟很不爭氣,但還是記住了南軍的香火情,對南軍進行了各種吹捧。



壬辰戰爭大明李如松軍紀差,宋應昌軍紀好,為何朝鮮卻粉李黑宋?


在壬辰戰爭中朝鮮君臣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明朝大員態度不一,他們對南軍的態度卻很實在。南軍畢竟也不是宋應昌的隊伍,南軍的祖師爺姓戚不姓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