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宋代詩人辛棄疾曾有一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被人熟知,詞中寫道:“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描寫了一幅聲勢浩大的軍營生活之景。古代的軍旅生活給詩人帶來的是無限的靈感,對於身經百戰的士兵來說也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那麼在軍營中,古代士兵都有哪些訓練項目呢?

《跟我一起穿越:古代士兵這樣訓練,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前不久,看到網上有這樣一個提問:軍訓後的大學生對抗古代士兵,誰贏面更大?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不過,小編查看了一下相關資料,讓我們穿越回古代,一起了解一下士兵的訓練項目。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隊,作為國家政權的工具,承擔著保衛國家領土完整、主權獨立和國家安全的重任。為了能有效地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在未來的戰爭中克敵制勝,古代統治者十分重視軍隊的日常訓練,積極練兵和備戰,即“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了讓作戰士兵的始終保持戰鬥力和體力,古代士兵的日常訓練中大體可分為五部分,分別是武器操練、體力訓練、隊列陣法、技能訓練和耳目訓練。這五大主要訓練為提高軍隊戰鬥力和士兵的身體素質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下面,我們結合《練兵實紀》《紀效新書》等古代練兵書籍,看一下這五大訓練: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一、武器操練

軍事訓練是軍隊生成和提高戰鬥力的根本途徑,而武器操練更是一種必須的技能,只有掌握好對武器的使用,才有可能在作戰中擊敗敵人。古代的武器操練可以以宋代為一個分水嶺,宋代以前主要以操練弓弩刀劍等冷兵器為主。到了宋代大規模的使用火藥於戰爭中後,宋及以後的朝代中,冷兵器和火器協同操練就成了主要特色。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1.冷兵器

古代士兵的武器訓練的主要冷兵器有弓箭、刀、劍等。

弓箭的使用應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對於弓箭的來源,《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裡是這樣解釋的:“弓生於彈”彈即彈弓,所以弓箭是由彈弓改進的。在火器發明之前,弓箭都是冷兵器中的遠距離殺傷武器之最。而練弓箭一方面可以提高遠距離射擊敵人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則可以提高士兵的臂力。

《紀效新書》有載:“《列女傳》:怒氣開弓,息氣放箭。蓋怒氣開弓,則力雄而引滿;息氣放箭,則心定而慮周。

刀是古代的冷兵器之一,是一種單面長刃的短兵器,也是古代步兵的主要作戰兵器之一。在刀的各種類之中,環首刀是最具有殺傷力的近身冷兵器,主要被使用在我國的兩漢時期。在魏晉南北朝時,長刀是騎兵作戰的主要工具,後來到了宋明時期,短刀則成為了主要作戰工具。士兵訓練刀的使用,很容易提高自身作戰能力以及身手的敏捷程度。

劍也是古代士兵常練的一種冷兵器,劍也有長劍與短劍之分。在春秋戰國與兩漢時,劍是主要的作戰工具之一,到了東漢時,劍的實際意義從作戰轉到了裝飾。

2.火器操練

唐代時因煉丹而偶然獲得的火藥,被廣泛應用於戰爭後,催發了火器的產生和應用。

宋代時就已經有了大炮和突火槍的出現,經過宋元的不斷髮展,明朝時出現了以火器為主要作戰工具的神機營。神機營裡士兵的主要訓練項目就是使用火器作戰,神機營裡的步兵全部配有火器,還兼有炮兵和騎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明代是火器大發展的階段。《紀效新書》有載:“鳥銃解,此器中國原無傳,自倭寇始得之,此與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

清朝建立後繼承明代,也設有神機營,甚至還出現了專門操練火器的八旗火器營。火器的使用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古代軍隊的作戰能力,另一方面也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明朝神機營火器射手

二、體力訓練

只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古代士兵日常的體力訓,為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戰時的耐力,減少疲勞感。士兵的體力訓練主要是負重訓練和摔跤訓練。

因為士兵作戰時要身穿甲冑佩戴武器,這時的負重訓練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宋代則是我國古代士兵負重最大的朝代,根據《宋史》《宋會要輯稿》等記載,

宋朝的甲冑步兵的平均負重就要達到32公斤,所以日常的負重訓練並不可少。明朝抗倭將領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凡平時各兵須學趨跑,一氣跑得一里,不氣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漸漸加之。臨敵去沙自然輕便。是謂練足之力也。”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而摔跤自古以來就是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不過元代以後,摔跤禁止在民間舉行,而變成了軍中的一種比試項目,到了清代,軍中摔跤的風氣發展尤甚,在八旗軍隊中,則經常“分左右翼,令其角勝負,負者罰牛羊”。

當然,無論是使用刀槍,還是爬城越險,都需要良好的體力和靈活的身手。兵士入伍之後荷重物練身力達到增強體力的效果。每一種兵器都需要平時刻苦練出一身武藝。弓箭為諸兵器之首。宋代軍隊全軍“二分習弓,六分習弩,餘二分習槍牌”,拳術也是軍隊教戰的一個傳統項目,戰場上,如果萬一失掉或損壞了手中的武器,必然要與敵人手搏拳法的高低就有了十分明顯的作用。

《紀效新書》有載:“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當斜閃。

三、隊列陣法

在冷兵器起主導作用的作戰時代,則需要通過陣法來突出作戰力量,而不同的陣法有不同的作用。但總的來說,在戰爭中要實現協同作戰與統一指揮,陣法就是實現這個的主力軍。

古代作戰的基本陣法隊形主要有方陣、圓陣、數陣、雁形陣和疏陣等,在古代士兵的訓練中,排演訓練隊形陣法則顯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隊列陣法的訓練,在真正的作戰中才能團結協作,接受統一的指揮。

《紀效新書》有載:“一隊前來立定,鑼鳴坐地,聽吹長聲單孛羅,各起身執器械;聽吹擺隊伍喇叭,整隊鴛鴦隊擺開;再聽吹單擺開喇叭,即變如後圖三才陣;點鼓前行,擂鼓吹天鵝聲喇叭,吶喊交戰。”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疊陣

四、技能訓練

騎射訓練必不可少,因為古代的主戰兵器並不是刀槍劍戟,而是弓弩和戰馬。騎兵的速度和衝擊力不是任何步兵分隊能比的,所以古代軍隊最重視的就是騎射。這從當年的武舉人考試就可以看出端倪,考試的主要科目是騎射和兵法對策。以明代武鄉試為例,該考試分三場,初場試馬上箭,第二場試步下箭,第三場試策一道。

《紀效新書》有載:“教騎射箭法曰:勢如追風,目如流電。滿開弓,急放箭。目勿瞬視,身勿倨坐。出弓如懷中吐月,平箭如弦上懸衡。”(譯文:要訣是開弓到九分滿,要牢記!即使已經有七八分滿,也很難能命中目標)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戰車駕駛技能訓練也很重要。由於戰車作為重要的作戰工具,在戰爭中是必須有人要掌握的技能。

在古代的武舉考試中,射箭、馬槍、負重、摔跤等都是主要的考試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當時這幾種訓練項目,對判斷一個人的戰鬥力中有多麼大的作用。

五、耳目訓練

由於古代戰爭以旗鼓作為指揮工具,所以務必要分清旗鼓信號。為了讓全軍熟悉旗鼓的指揮號令,很大功夫的是訓練將士“辨旗幟”“審金鼓”,這是古代任何軍人入伍後的第一課,各級將佐都要考核這套內容程序,各種號令與其他軍法軍令編寫成冊,印發全軍,每隊識字者自讀,不識字者就聽本隊識字之人教誦解說,務要記熟。讀記之後還要隨時背得出,若忘一條打一板。若犯過受刑,能背一條免打一板。要求陣師整齊,隊伍分明,能圓而方,能坐而起,能行而止,能左而右,能分而合能結而解,變化全熟於心。

《練兵實紀》這樣強調:“各官兵,耳只聽金鼓之聲,目只看旗幟之色。不拘何項人員,口來分付,決不許聽之。如鼓聲不絕。便前面是水火,也須跳入。如鳴金該止,就前面貝財緞帛好馬匹,亦不許一回顧。

跟我一起玩穿越:古代士兵是這樣訓練的,一點也不比現代士兵遜色

【人物簡介】

戚繼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