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進化和困局

當下,互聯網平臺巨頭的競爭,早已不是囿於某一個領域,而是橫跨多個維度實力的較量。


前段時間,阿里巴巴全方位升級支付寶平臺,集結了前所未有的重兵,大舉反撲美團的核心領域。當大家都在為美團捏把汗時,美團則向阿里的電商平臺開戰,不過這次美團挑起的不僅僅是阿里,還有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對手。


此時,美團的潛臺詞大概是,“你升級你的數字生活平臺,我開拓我的電商業務!”


這意味著,美團正在撕掉外賣的標籤,不斷開拓疆土,並且完成自我進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立的第十年,美團迎來了首次全年盈利,這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不過,漂亮財務數據的背後,美團的困局也日漸顯露。


01

疆域的開拓

從團購到電商業務


大家都知道,美團最開始做的是團購網站。


創始人王興當初之所以選擇這一全新領域,原因有二:首先是團購處於風口,容量足夠大,當時最受資本青睞;再者,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正在促使門戶網站的流量開始向搜索引擎過渡,而團購網站能夠發揮搜索引擎優勢匯聚流量。


團購網站盈利模式是,通過平臺節省商家的廣告費用,以支撐平臺的運轉!


不過,美團還未來得及構建競爭壁壘時,對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到一年時間全國相繼出現了近6000家團購網站,並且掀起了價格戰。


美團的進化和困局

美團是靠什麼存活下來?


無疑是其強大的地推能力,也就是拜訪和維護商家客戶,就是靠著這種手段,美團抓住了一批優質的商戶資源,並與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也就是靠著這個核心競爭力,美團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一躍成為團購領域的老大。


再後來,秉著“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理念,美團不斷拓展開疆拓土,從外賣領域到酒旅、電影票,然後再到打車、單車和生鮮領域。


而如今,做外賣的美團將手伸向了電商領域!


擠進互聯網電商巨頭行列,京東當初是靠物流,拼多多是靠低價拼購,那麼美團的電商業務要靠什麼打入?


答案是送貨體驗,美團可謂是打通了電商平臺喊了多年的最後一公里,直接擊中電商領域的“七寸”!


美團的閃購平臺是直接和品牌方對接,並且將同城物流的送貨能力發揮到極致。用戶可以通過美團搜索產品附近的門店或商品,然後美團可以快速調動騎手送貨。


美團的進化和困局


據網上有人公開說,美團閃購平臺僅用28分鐘就將華為P40新機送到了。


實際上,美團的電商業務即閃購平臺去年就成立了,而此次美團和華為合作,則是正式主動挑起了“電商首戰”,顛覆了一直以來業界對美團的固有認知。


02

模式的進階

流量分發到生態賦能


實際上,無論是團購、外賣還是本地生活服務,美團最開始的商業思維一直是圍繞平臺流量做文章,也就是單純的信息撮合模式。


也就是說,一直以來,美團為本地的諸多商家帶來的僅是流量而已。


美團是外賣為平臺帶來高頻流量,進而拉動高利潤的酒旅到店業務,而後者則為前者持續供氧。這意味著,美團通過重資產的O2O,將用戶流量圍攔在自己平臺內,並且流量可以在各業務進行導流。


簡單來講,就是利用平臺海量流量優勢吸引商店入駐,進而抽取佣金和廣告營銷費用。可以說,美團是充當一個流量分發平臺的角色。


而對於消費者來講,打開美團APP,我們不僅可以點外賣,而且可以看電影、訂酒店、訂機票等等,生活服務一應俱全,吸引力很大。


不過,這種簡單的信息分發模式很難持久,美團開始意識到,

掌握商戶-用戶-履約的最後一個環節的重要性,也就是運力要素(騎手),從而確保自己的行業話語權,這同時也是2020年美團明確要持續執行下去的方向。


美團的進化和困局


從2019年美團三個季度持續盈利來看,說明這種模式是走得通的!


不過,隨著數字化經濟的到來,商家需要的不僅僅是流量,更需要數字化轉型的“能量”。


也就是說,平臺必須建立完善的商家成長體系,通過各種舉措更好地服務商家,讓商家能夠在美團平臺上更好的成長,簡而言之,就是為平臺上有商家賦能。


毫無疑問,美團面臨著平臺生態化的巨大挑戰。


已往的商戰歷史證明,生態戰略才是平臺的終級形態,才能構建並促進供應鏈端的共同繁榮,蘋果iPone構建的APP生態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平臺不走生態戰略,要不被更加垂直的小生態瓦解,要不被更大的生態平臺打壓。


實際上,在平臺生態化上,美團也早有嘗試佈局,比如美團提供的餐飲供應鏈管理系統,為商家數字化轉型賦能,不過,這還遠遠不夠,且當下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還沒形成完善的生態,未來,美團在生態這條路上任重道遠。


03

內外的困局

流量見頂+阿里開攻


為什麼面對餐飲企業針對高佣金的集體聲討,美團依然無動於衷?


餐飲企業壓力大,而美團也正面臨流量增速逐漸緩慢的壓力。從2019年美團財報可以看出,雖然實現了盈利,但美團在商戶端和用戶端的增長速度,已顯疲態。同時,交易用戶數增長開始緩慢。


這意味著,美團平臺的流量正在逐漸見頂,而2020年,疫情影響下,美團的流量困局愈加明顯。


美團的進化和困局


在美團2019年業績電話會上,CFO 陳少暉透露了更多美團當下的困境。


“2月的單量受到很大影響,是往年正常水平的一半,2月末起情況有所改善,但是整個季度的單量還比較低。”他表示,新冠疫情在國內爆發於1月末,與春節假期重合,美團的外賣單量也同步下降。


可以說,疫情給美團最大的影響,除了外賣,酒旅、到店業務、金融、投資等若干業務板塊幾成“荒島”,美團多元化佈局的業務,並未顯現出抗禦風險的效應。


在這種情況下,餐飲業的佣金貢獻顯得格外重要,它幾乎是美團當下惟一強勢的現金流。


而美團的高佣金正在受到各餐飲企業的集體聲討,如果堅持不減佣金,未來或將面臨商家的流失。


畢竟,阿里巴巴的數字化生活平臺,已經全面開攻,一方面以低佣金搶B端商戶,一方面攜12億支付寶C端用戶,無疑對美團造成巨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4月1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更是包下80城,用4萬塊戶外廣告牌、10萬個酒店電視和480萬臺互聯網電視資源,免費給餐廳打廣告,降低餐飲企業疫情過後的營銷成本,吸引更多商家抱住平臺。


美團的進化和困局


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美團的不利因素開始顯現,外賣業務恢復的不確定性、到店和酒旅業務的停滯,以及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領域發起的新一輪競爭,美團的局面不容樂觀。


04

結語


從美團的發展史看,王興也是一路血拼突圍出來的,但這次好像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不同於以往的較量,阿里巴巴此次發起的是全新多維度的戰爭,背後比拼的是生態協同和數字化賦能的能力,這恰恰是美團的短板。


要知道,阿里擁有12億用戶、日活8億的超級APP,同時具有獲客、經營、物流、小程序、支付金融等業務版塊進行協同服務。在流量方面,支付寶觸達的用戶領域更為廣泛,而且金融支付業務,將為商家的數字化升級提供資金支撐。


不過,美團有十年的市場洞察力和落地執行經驗,最終,阿里能否打敗美團,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閃購平臺對阿里做了最漂亮的反擊,未來成為閃購版的京東,也未必不可能。


最後,用美團創始人王興曾引用的名言做個結語:“只有死人才能看到戰爭的終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