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惡性腫瘤,除了手術、放化療,還有第四種方法


惡性腫瘤,傳統治療方式有手術、放療、化療三種。

有一位老人,80歲,查出肝癌晚期,醫生說已經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老人體弱多病,對放化療不耐受,這意味著老人在常規腫瘤治療方法手術、放療、化療中,沒有了更好的選擇。家屬問,難道老人就要在家裡靜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嗎?這種情況怎麼辦?醫生告訴他,還有一種方法,叫腫瘤介入療法。

我們都知道介入治療,它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了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於一體的新興學科,已經與內、外科形成並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它是在B超、CT、MR等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利用穿刺針、導管等介入器材,通過人體自然腔道或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在心臟、血管、神經疾病等領域得到了比較好的應用。腫瘤介入治療是介入治療的一種,介於內科與外科之間,正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第四種方式。

2019年9月,青島市立醫院東院微創介入治療中心成立,引進深圳的國內知名微創介入治療專家賈楠教授擔綱學科帶頭人,組建專業團隊。北京醫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李曉光教授和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郭志教授受聘擔綱中心客座專家,診療範圍就包括腫瘤微創介入診療。記者採訪了市立醫院東院微創介入治療中心腫瘤介入診療組組長、醫學博士王東東。 王東東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師從我國著名腫瘤微創介入治療學家李曉光教授。他還是世界腫瘤介入協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肺癌微創綜合治療分會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協作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

患惡性腫瘤,除了手術、放化療,還有第四種方法


王東東介紹,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是基於醫學影像設備導引,通過專用介入器械,採用經皮穿刺活檢及引流、血管插管如腫瘤栓塞、藥物灌注,球囊擴張及支架置入如血管、胃腸道狹窄閉塞等微創治療手段,用於診斷和治療各種腫瘤疾病。該技術的優點是具有可重複性強操作,定位準確,療效高,見效快,且併發症發生率低,為晚期的肺癌、肝癌、腎癌、胰腺癌、膽管癌、宮頸癌、子宮肌瘤、骨與軟組織腫瘤等多種良、惡性腫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

臨床出現大量高齡腫瘤患者及中晚期腫瘤患者,傳統治療方式無法進行時,腫瘤介入治療可以是一個選擇。雖然腫瘤介入治療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全部治癒,但臨床實踐證明,很多患者經過介入治療,減輕了痛苦,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質量。腫瘤介入的新方法,使一些難治之症、不治之症有了新的治療的可能,更適合因高齡等原因失去最佳手術機會的患者。

介入治療就是直接把藥物作用於腫瘤部位的血管,讓藥物直接作用於腫瘤,這樣效果比較好。腫瘤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這樣傷口小,容易恢復。

王東東解釋,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有三種方式:“餓”——阻斷腫瘤供血動脈;“毒”——高濃度藥物直接灌注於腫瘤內;“烤”——射頻/微波消融於腫瘤內產生高溫,最大限度殺滅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的生理功能,最大限度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三種方式如何來實現呢?王東東解釋:1. 通過影像引導下各部位實體腫瘤穿刺活檢;2 . 經導管灌注化療藥物直達病灶;3. 常見良惡性腫瘤經動脈栓塞治療;4.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腫瘤消融治療;5.影像引導下放射性粒子植入。

皮膚切口一般為2毫米左右

王東東說,腫瘤介入治療創傷小,皮膚切口一般僅為2mm左右;針對性強,可有的放矢直接作用於腫瘤,對正常組織損傷小;康復快,通常在術後12小時可正常活動,5–-7天可出院;可重複性強,視病情和治療需要,可分階段、多次、重複實施;可多種技術聯合應用。

患惡性腫瘤,除了手術、放化療,還有第四種方法


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分為血管性介入治療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血管性介入療法:主要是針對腫瘤的供血動脈,或將抗癌藥物注射到腫瘤區,直接殺癌;或栓塞腫瘤供血動脈,阻斷腫瘤的營養供應,使瘤體體積縮小;或施行雙介入,將抗癌藥物和栓塞劑有機結合在一起注入靶動脈,既阻斷供血,同時藥物停留於腫瘤區起到局部化療,殺死腫瘤組織的作用。

非血管性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象設備如 X 射線、CT、B 超、MRI 的導引下,利用各種器械,對腫瘤感染臟器進行診斷和治療。主要包括經皮穿刺活檢、管腔擴張和內支架成形術、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和微波消融等。

王東東熟練掌握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如影像引導下的各部位穿刺活檢、經皮穿刺引流,經動脈灌注化療、栓塞,經皮胃造瘻,實體腫瘤射頻、微波、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他擅長肝癌、肝轉移癌、肺癌、肺轉移癌、腎癌、胰腺癌等實體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

青島晚報 記者 張麗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