鬰林,明朝那些事(上)

鬰林,明朝那些事(上),南方的边城玉林自来山高皇帝远,皇权难及,有过繁华也有落魄,人口在慢慢增长,但不多,其实明朝当时玉林五属人口也只有20到30万,整个明朝广西最多的一次统计是148万,全国6000万。什么概念呢,也是说明朝的玉林州城繁华程度连现在的普通的乡镇圩都比上不的。

洪武年间(1368-1398年),修成《鬰林志》,已佚。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撤销南流县并入鬰林州,隶属梧州府。同年,上思州黄龙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兴业县城,并率起义军万余人围攻鬰林州城,半月不克。
洪武三年(1370年),兴业县县丞邬马儿、主簿颜珍始筑兴业县土城。
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陆川两县来属鬰林州,“鬰林五属”自此形成。
洪武十七年(1384年),鬰林州大雪,满山凝结。
洪武十九年(1386年),鬰林州知州邓文俊、千户费忠重修州城,城周长640丈5尺,盖串楼600间,并开辟4个城门。


鬰林,明朝那些事(上)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鬰林州千户姚寿始浚州城壕。
宣德元年(1426年),设鬰林州守御千户所。
宣德五年(1430年),兴业县知县胡纲增筑城垣163丈5尺,高1丈5尺,设东、北、南三个城门,及城楼3座。
正统年间(1436-11449年),鬰林州同知张铎号召百姓开垦州南荒地,并免除租税。
正统十年(1445年),兴业县知县丁芹增筑县城城墙雉堞,盖串楼3间。
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初六日,鬰林州频雨大水,沙壅田变为盐碱地,居民多流散。
天顺三年(1459年),兴业县知县向珍筑县城栏马墙,浚壕堑,立敌楼20间。
天顺七年(1463年),大藤峡(今桂平大藤峡)、七山瑶民起义军联合藤县胡赵成起义军攻克鬰林州城。
成化二年(1466年),大藤峡起义军攻鬰林州。同年,都御史韩雍委派官员修筑鬰林州城栏马墙,立了望楼10间、鼓楼1间。


鬰林,明朝那些事(上)


鬰林,明朝那些事(上)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九月初八日,鬰林州附近发生5.25级地震(估计)。
弘治十七年(1504年),兴业县大旱,民饥。冬,大雪。
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二十一日,鬰林州地震有声如雷,震中北流一带震级为5.25级(估计)。
同年,兴业县典史黄杰把县城城墙易土以砖,增高3尺,城周长163丈5尺,有垛口327个,池深1丈5尺,阔1丈2尺,设城门3个。


正德七年(1512年)六月,容县六青李通宝率农民起义军攻克鬰林州城,遭官军镇压后退出。后复攻鬰林州城,不克。
正德八年(1513年),鬰林州蝗灾,饥荒严重。
正德十二年(1517年),鬰林州大旱,饥荒。


鬰林,明朝那些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