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京军、募兵,一文读懂明朝军队制度

明太祖即位后,刘基上奏,建议军队实行军卫法

,这件事情在《明史》中的《刘基传》和《兵志序》中都提到了。

军卫法的特点是,把军队驻扎在全国各个地方,等到要征伐了,派将军过去带兵打仗,仗打完了,将军缴回佩印,官军也回到驻扎的地方。

这被称为卫所制度,就是将军和军队没有固定的联系,军队全部属于国家,不从属于某个将军。

卫所军队,可以说都是职业军人,他们没有民籍,只有军籍,一辈子待在卫所,地方上的行政官吏也管不着他们。

整个明朝,卫所军队有多少呢?洪武二十五年,有一百二十万,明成祖以后,大约有二百八十万,这就是地方上的主要部队。

这一二百万军队,人员从哪里来呢?明朝初年,每三户人家,就要有一户出一个军丁,到卫所去。而且这个位置是世袭的、固定的,如果这个人战死或者病死了,就要让家里再出一个军丁补齐。实际上,这一家人就世世代代为卫所服务了。

还有,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也有可能到卫所充军。比如永乐初年,杀了建文朝的很多人,一人获罪,连累九族姻亲都要充军,到卫所去报到。

罪人才去的地方,听起来似乎挺惨的。但在明朝初年,卫所里的军人过得还不错。卫所自己屯田,不需要中央财政给多少补助,相当程度上能自给自足,起码吃,是能够吃饱的。有些穷苦人家,还羡慕有军籍的人。

卫所、京军、募兵,一文读懂明朝军队制度

卫所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在明朝初年,还混不上主力。那时候的精锐,是京军

京军,位于京师,担任着守护天子的重任。如果需要打仗,京师是绝对主力,再从地方上抽调一点儿卫所军队,当作辅助。洪武年间,京军有八十万,随后征安南、征麓川、征蒙古,用的都是这支军队,相当强悍。

直到正统年间的土木之变,京军在和瓦剌的作战中损失惨重。《明史·于谦传》说,京军骑兵在这场战斗中死伤殆尽,剩下来的兵卒不到十万,还疲惫不堪,人心恐慌,毫无斗志。

后来,京军得到了补充,恢复了一部分人数,但远远不是当初那支军队了。成化年间,京军名义上是军队,但经常被拉出去干活儿,修建宫殿陵墓、疏通城池河道,都是他们的事情。甚至即将出征的队伍,也被扣下来当奴役使唤。

京军的作战人数越来越少,军官却是越来越多了。洪武二十五年,军官总数是两千七百多人,六十年后,猛增到了三万人,最终涨到八万人。要养这么多人,消耗的军饷与日俱增,然而却转化不成战斗力。

成化之后,京军虽然还时不时出征,但已经打不了仗了,只能充充样子。有人讽刺说,京军出征,反倒使敌军高兴,我军丧气。

卫所、京军、募兵,一文读懂明朝军队制度

京军凋敝成这样,卫所军也好不到哪儿去。明朝初年,士兵起码能吃饱饭,但到了成化年间,一个军籍人家,一月只有一石米,根本不够吃,再往后,“病无药,死无棺”的情况比比皆是。

要说卫所怎么这么穷?以前活得不错,怎么现在就不够吃了?肯定和官员贪污腐败脱不了干系,这其中的弯弯绕儿,多了去了。

卫所虽然没有固定的将军,但高级别的军官肯定是有的,大有都指挥使,小有千户、百户、总旗。在影视剧里,你可能听见过这些官职。

弘治年间,很多卫所军人成了这些官员的私人奴仆,给他种田,给他盖房。隆庆三年,一个叫萧廪的官员到陕西调查情况,发现竟然有数万卫所军人,被各级军官挪作他用了!

一部分兵卒没饭吃,迫不得已当了工人商贩,养家糊口。然而还要拿出很多钱来缴给上级军官,作为贿赂。

按理说,卫所军队的任务只有一个——打仗,现在却成了给军官谋私利的单位,你说气不气人。至于战斗力如何,那就别提了,饭都吃不饱,怎么打仗!

直接逃亡的兵士也有很多。正德年间,有一个叫王琼的官员做过总结:明朝初期,动乱刚刚结束,老百姓没有什么产业,乐于从军,同时法令比较严明,卫所军士不敢逃亡。后来军队官吏贪污腐败,普通士卒受够了虐待、剥削,加上思念家乡,只要有机会,没有不逃的。到了正德年间,逃亡者的比例竟然达到了十之八九!

明朝开国七十年,逃亡士兵就有一百二十万,是全国军队总数的二分之一,触目惊心!这种情况下,边境防务只能用一塌糊涂形容。

在辽东,荒废的墙堡墩台比比皆是,城外数百里,没有汉人,变成了北方各族的涉猎之地。在闽浙沿海,一个卫所的将士应有五千多人,现在不满一千;一个千户应该有一千一百二十人,现在不到一百。还尽是些孱弱的兵力,遇上一点事儿,便手足无措。难怪倭寇登陆之后,横行无阻,不是倭寇太强,是卫所军队腐败到了骨子里。

卫所、京军、募兵,一文读懂明朝军队制度

京军和卫所军都不行了,怎么办?这么大一个明朝,不能一战之力都没有!第三种军队制度出现了,就是募兵制度

中央派人到各个地方招兵,入伍之后按月发粮饷,退役之后回家,接着过自己的生活。这和卫所兵不同,卫所军人是职业军人、世袭的,募来的兵则不是,退伍了还是老百姓。

许多将帅自己招兵训练,比如戚继光、俞大猷,他们的练兵卓有成效,几年内就肃清了倭寇。

渐渐地,募兵成了明朝的主力,卫军只留一个虚名。不过很快,募来的兵也不行了。

万历末年,北方战事吃紧,募的兵越来越多,国库早就见底了。结果兵士没怎么训练就上了战场,死伤很多,加上不能按时发饷,逃亡又开始了。

辽东有一次募兵,刚发了一点军饷,兵士就逃亡了一半。各地逃亡兵士越来越多,渐渐成为一股又一股的“流寇”。朝廷募不到兵,于是加重农民赋税,募兵剿灭流寇。农民赋税过重,过不下去,干脆加入流寇。这样下去,赋税越来越重,流寇越来越多。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流寇首领李自成攻陷了大明王朝的北京。他们的口号是“从闯王,不纳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