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8个步骤:规划人生,改变命运,值得一生收藏


信、解、行、证

落实在实处的程序如下:

1、掌握佛法大意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成佛的法门。

佛在世的时候,佛具足无上的智慧,会直接告诉我们学修哪一个法门能成就。而我们身处末法,佛陀已经隐去,这无量的法门到底哪一个能和我们根器对机呢?

没有福报遇不到道眼分明的善知识,就得要靠我们自己去恒量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因此,需要我们学佛之初,先要了解整个佛法的大意。避免学佛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发现自己所学修的法门不对机,空过时光。

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法法通向涅槃城,但是这佛法的“总图”我们总得要去看看吧。

如何快速掌握佛法大意呢?

可以找一些佛法概论的书籍,或参加佛巢网零基础、零费用网络《正修班》系统学习一下佛法大意。

在了解佛法大意的前提下,探究各个宗派的源流、道学论衡,才能真信、正信,避免落入迷信、偏激之弊。

2、皈依三宝

由第一步了知佛法大概的真相,就会升起信崇之念,应当进一步坚定信心,可从一位大德沙门乞受“皈依佛法僧”之三皈。

受持“三皈”就是把内心信崇佛法僧的真意对世间、出世间的凡圣大众做一次公布。

通过这次“公布仪式”,世间出世间的凡圣大众就公认您就是一位佛教徒中的一份子。

而自己也将从佛法中化生出新的人格。

也意味着自己即将舍邪归正。

如何归正呢?

从三皈时候开始,只以佛为师、以法为学、以僧为友。

所谓佛者,是能究竟觉证诸法圆满福慧的人。

所谓法者,是佛自觉及觉他之法。

所谓僧者,是能依佛法修行的人。

此三者谓之三宝,实为佛法之根本。

受持三皈之后,我们就会从三宝处获得新的身命。

如何舍邪呢?

外则永远舍去世间种种非清净、非解脱、非正觉的邪教、邪说、邪师、邪友以及所起的斜行。要保持纯正的佛教态度,不与异道、流俗合污。

内则逐渐舍去世俗的悭贪之心,勤修福报、广种福田,成为一名乐施好善之人。

3、受持五戒

三皈之后,自己能够纯熟三皈的行持,即可进一步从大德沙门处乞受“五戒”。

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戒是人道只纲纪,小德之根本。

但是,受持五戒,不一定同时皆受。因此,世俗中的在家居士,根据从事不同的职业,可以先受持一戒、两戒、三戒,五戒之中的任何一戒或部分戒条。

一戒能完全受持之后,再受持第二戒,直到五戒皆受。

受持五戒贵在行持,不能以此而沽名钓誉,妄说能受几戒或五戒,而实际上明知而犯,或犯戒后不去忏悔,或已受而不持。

4、八关斋戒

能受持五戒,恒持清净,就是人中贤圣。

更进一步,就要受持八关斋戒,短期学习佛所行之纲略。

所谓“关”就是限期关约的意思。也就是要关闭一切恶行。

因此,受持八关斋戒最短为一日一夜、两日两夜乃至七日七夜、百日百夜,受持者随意期约。

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可以向大德沙门把自己愿意受持之期限当众陈告。

由大德沙门依法授予,在期约之内住于佛寺或净室中,等同于短期出家,屏蔽世间一切习染嗜好,恭敬三宝,凝摄六根,昼夜精进,如佛一样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香花严饰、不坐高广大床、不持金银财宝及过往歌舞观听、并持不过午时之斋。

如此行持八关斋戒于一日、两日、乃至百日,关闭诸恶、止息游戏、脱离俗染、节减食睡。

近者说,造就了高尚严洁的新人格。

远者说,上通于如来清净法界海流。

通过八关斋戒这样的短期出家,为俗世所缠绕的在家人,能获得短期的清净,尤为方便而殊胜。

这样的功德胜过于持守五戒数年,因此可作为在家人居士戒的加行。

5、行持十善,进持心戒

能长守五戒,或短期八关斋戒,如果更求增进,就应当进持心戒,崇行十善,即:

不杀

不盗

不淫

不妄言

不恶口

不两舌

不绮语

不贪

不嗔

不痴

十善行是众圣之大本,万德之宏纲,二地以上菩萨才能持净,直到成佛的时候才能圆满。

凡僧也不易精严,何况在家之众,因此,其中尤重者,标举为相,俾可遵从。

继而从大德沙门处乞受梵网十重戒严持。由摄律仪而摄善法,饶益有情众生,菩萨万行从此展开!

6、学修止观

上述在家居士学佛程序中,1、2重在信解;3、4、5习行戒善。

学佛之道起信为母,持戒为基。

信具、戒就,则本立道生。

进一步可以修学止观、获得定慧。

止观可以每日常课与短期闭关专修加行相结合。

入门可以参加零基础、零费用,佛巢网《网络禅修》班。

情死智生,则定慧皆得。但是,必须注意,要以信解、戒善为基本,才能得到正定。

这时,要广严圣教经论,多闻深思,如:

阿含、宝积、般若、深密、楞伽、华严等经。俱舍、成实、中观、成唯识、瑜伽师地论等论。

都是胜义的结晶,前圣的鸿式。同时参看古今大德的论疏。

通过前面的刻苦不懈行解,可期果证,登入三乘圣地。

7、求生净土

如果在此一生之中,不能成就,未登三乘圣地,则临终后,在六道中轮回,来生难免隔蕴之谜,蹉跎耽误,甚至被恶缘所逼,辗转沉沦于恶道之中,因此,不得不求他力净缘增上、上圣大愿摄持,来生往净土。

净土可依自己的愿力,或依弥勒求生兜率内院;或依弥陀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8、发大菩提,行菩萨道

如果今生不能现登三乘圣地,但是能发起坚固的大菩提心,悲悯一切有情众生,誓与生死流转中广济众生,由十信渐趣三贤等菩萨行位,在长劫中行菩萨道,难行能行,依大愿力不生怖畏,不畏艰难,广行六度,勤策而习四摄,就像那火中优钵罗花一般,难能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