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知錄10--------王陽明的兒童教育觀

王陽明在兒童教育方面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教育兒童不能採取強制措施,而應該遵從兒童喜愛嬉戲、害怕拘束的天性通過鼓勵、引導,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建立起道德觀念。正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而強制教育則好似“冰風冷雨”,十分不利於兒童的身心成長。同時,培養兒童的道德觀念不能急於求成。在《訓蒙大意》的首段中,王陽明提出“涵養”一詞,我們應予以重視。“涵養”原意是指將米浸入水中,使其自然膨脹後再供人食用王陽明認為歌詩、習禮讀書等事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兒童的“涵養”。對此,王陽明認為:

一、引導兒童背詩、唱歌,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還可以使他們在跳躍、吟唱中排解內心的不快,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引導兒童學習禮儀,不僅能端正他們的儀表,還能增強體質。起坐行禮會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並收到舒筋壯骨之效。

三、引導兒童讀書,不僅能幫助他們吸收知識,還可以豐富他們的心靈。並且,抑揚頓挫地大聲朗讀能激發兒童的信心。

王陽明認為,以上三點均要以引導的方式來進行,如此才能使兒童慢慢建立起好學的習慣,不致產生逆反心理。不知不覺中,兒童的頑劣性情自然得到改善,兒童也逐步學會了基本的社會禮儀。最重要的是,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中和之道,這才是先賢們實施教育的真正目的。

王陽明提出,讀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也是為了陶冶情操。教育兒童應做到因勢利導,使他們逐步掌握道德標準,遵從社會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